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文本情景,高效介绍相关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效果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型特点,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做到事半功倍,我试着从以下几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投影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
如在《滕王阁序》教学中,利用网络寻找与课文名句相配的图片和文字。有关王勃作《滕王阁序》的最初记载,滕王阁位置、风光图片等,丰富的内容,都可利用课件快速地展示出来。很多同学都没见过滕王阁,我就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容易的结合课文感受它的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为学生提供可感直观的画面。我们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进古人,同时也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较好地记住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的培养。
二、创设文本情景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景是产生丰富真切情感体验的基础。借助图像的烘托,音乐的渲染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产生共鸣。
如学习《边城》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小说中表现的湘西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我一边给学生播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湘西民歌,一边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湘西的人物风光图片,很快将学生带进了那古朴、优美、宁静的境界。学生入境入情,他们真切而丰富的情感被诱发,于是深入研讨,各抒己见,充分体验到了文本的美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滕王阁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着画面(这时多媒体可出示不同的景物图片,帮助学生入境)(从浩大的祖国版图收缩到洪州,再收缩到滕王阁,又从滕王阁极目远望)走进滕王阁,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带着感情朗读,从句子的内容体味其思想感情,
三、高效介绍相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极大的扩充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要理解烛之武的英雄形象,就有必要简介秦晋围郑形势,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事实、了解交战三国的地理位置,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加粉笔式,光是绘制一张交战各方的形势简图,就要花大量工夫,还不易解释清楚,但用多媒体显示“秦晋围郑形势图”,教师对照地图讲析,秦、晋、郑三国复杂的关系,与此文相关的地理、歷史知识,也就不难弄清楚了。而弄清了当时交战三方的形势,我们就更能理解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以及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至于介绍作家作品,由于涉及到一些人名、地名、篇章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家相片,介绍其生平事迹、创作历程、名篇名句,学生观其像、识其人、知其文,更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总会高效介绍相关知识有一些重点、难点需要靠学生的抽象思维完成的环节,而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就会在视觉和听觉上与课文里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帮助他们很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例如学习《祝福》时,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是“只是顺着眼”,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睛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临死前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在文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可以写出她的性格特点,揭示出她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从而通过她眼睛的变化揭示文章主旨。针对这种情况,我将电影《祝福》中有关她三次眼神变化的情节进行了剪接,插入了课件中,当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看到影片中祥林嫂眼神变化后,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封建礼教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吃掉”的社会现实就理解了,这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五、学生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如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课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一些群居动物的生活资料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
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施永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月刊,2003,10
3、崔云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河南教育,2004,1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效果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型特点,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做到事半功倍,我试着从以下几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投影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
如在《滕王阁序》教学中,利用网络寻找与课文名句相配的图片和文字。有关王勃作《滕王阁序》的最初记载,滕王阁位置、风光图片等,丰富的内容,都可利用课件快速地展示出来。很多同学都没见过滕王阁,我就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容易的结合课文感受它的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为学生提供可感直观的画面。我们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进古人,同时也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较好地记住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的培养。
二、创设文本情景
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的,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景是产生丰富真切情感体验的基础。借助图像的烘托,音乐的渲染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产生共鸣。
如学习《边城》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小说中表现的湘西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我一边给学生播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湘西民歌,一边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湘西的人物风光图片,很快将学生带进了那古朴、优美、宁静的境界。学生入境入情,他们真切而丰富的情感被诱发,于是深入研讨,各抒己见,充分体验到了文本的美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滕王阁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着画面(这时多媒体可出示不同的景物图片,帮助学生入境)(从浩大的祖国版图收缩到洪州,再收缩到滕王阁,又从滕王阁极目远望)走进滕王阁,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带着感情朗读,从句子的内容体味其思想感情,
三、高效介绍相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极大的扩充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我们要理解烛之武的英雄形象,就有必要简介秦晋围郑形势,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事实、了解交战三国的地理位置,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加粉笔式,光是绘制一张交战各方的形势简图,就要花大量工夫,还不易解释清楚,但用多媒体显示“秦晋围郑形势图”,教师对照地图讲析,秦、晋、郑三国复杂的关系,与此文相关的地理、歷史知识,也就不难弄清楚了。而弄清了当时交战三方的形势,我们就更能理解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以及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至于介绍作家作品,由于涉及到一些人名、地名、篇章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家相片,介绍其生平事迹、创作历程、名篇名句,学生观其像、识其人、知其文,更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总会高效介绍相关知识有一些重点、难点需要靠学生的抽象思维完成的环节,而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就会在视觉和听觉上与课文里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帮助他们很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例如学习《祝福》时,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是“只是顺着眼”,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睛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临死前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在文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可以写出她的性格特点,揭示出她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从而通过她眼睛的变化揭示文章主旨。针对这种情况,我将电影《祝福》中有关她三次眼神变化的情节进行了剪接,插入了课件中,当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看到影片中祥林嫂眼神变化后,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封建礼教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吃掉”的社会现实就理解了,这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五、学生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如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课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一些群居动物的生活资料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
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施永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月刊,2003,10
3、崔云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河南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