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技术,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让学生能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或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学术氛围,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环境。由此,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一、营造良好氛围,共享教学资源
  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教师还要建立一个温暖的、师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同时,要容忍学生提出问题。
  多年来的常规教学,使学生产生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听的迷信思想。为破除迷信,可以利用最新教学杂志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课本的质疑性的文章,让学生明白,课本也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带头“挑刺”。既然课堂上提倡师生平等,就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既然要尊重学生,就应尊重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可以采纳天津市特级教师李鉴蕙对学生提出的课堂教学中的“七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教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生答:他有探索精神,从“渔人发现桃林后欲看个究竟”可看出来;也有学生答:渔人不讲信用,文中提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一出桃源,便“诣太守,说如此”。教师肯定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的做法,进一步鼓励学生提出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学生思考后,踊跃发言。有的提出:桃源中人的生活怎样?有的提出:桃源中人的处事态度、为人怎样?有的提出:刘子骥为什么找不到桃源?更有学生提出:桃源人永远与世隔绝下去,真是个理想社会吗?经过一系列提问、解答,学生大都理解了知识要点,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求异思维让课堂一次次闪光,出现高潮。
  二、指导方式方法,提供对话空间
  从课题处求疑,既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能促使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之后,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棋王》一文,可质疑:符合哪些条件才能称棋王?文中的棋王是谁呢?
  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求疑,文章看似矛盾的地方,定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地方,也正应该是学生研究所在,教师可故意挑逗学生引疑探究。如,《棋王》中第一个情节:郑寿直与叶知春下棋,结果叶知春羸了,为什么不称他棋王?
  从某些词语、句子处求疑,从细节中挖掘文本的内涵。如,《棋王》一文的结尾处:“相思湾人再也不碰棋,更无人敢称棋王。”含义深刻,初读不易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几个问题。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再也不碰棋?郑寿直死后棋王绝迹了吗?而这些问题正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持续的思考。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应是新问题产生的开始,所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广的空间探究。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到困惑处求疑,从易错处求疑,从无疑处求疑,等等。问题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语言表达形式的赏析疑问、有关课外的扩展知识和有创造性的问题等。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掌握质疑的方法,学会学习。
  三、及时作好评价,激发提问兴趣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难是易,或深或浅,教师都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给予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这样能使学生从提问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提问,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评价要在学生突破自己、迸射出创造火花之后及时地进行: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客观,使他们能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防止他们滋长骄傲情绪;对后进生则要采用肯定性评价,表扬优点,使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在进步,激发他们的成功情绪体验。即使学生反馈错误信息,教师也应“艺术”地予以某种肯定,再婉转地指出问题。学生提问后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会被激发,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学而思、思而疑、疑而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的时候,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超出了教师准备和考虑的范围,但又确有道理,甚至有所创新。此时,教师应当迅速捕捉这瞬间的机遇,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坦言自己的不足,公开认可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或理解上比自己高明,自己应当向学生学习。实践证明,教师这样做不但无损于自身形象,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去钻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甚至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其他文献
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试图走出一条孩子们学得轻松又高效的教育之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发现班里语文教学成效显著。但是我又陷入了这样的思考:么检验语文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热爱读书,热衷写作,主动识字,个性诵读……都应该是具体的指标。在每天的学习中,学校将读、写、诵三者融为一体,按照主题规划设计学习内容;将识字和写作融入快乐、多彩的活动;将诵读和音乐舞蹈融合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关于文学类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的探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需要教师向更深、更新的领域开拓教材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发现那些有意义、学生能研究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开
期刊
暮春时节,雨水不停,试想一下,在这烟雨濛濛中,若得二三鸟鸣声,岂非人生乐事?  爱鸟,是早已有的心;养鸟,却是最近的事。小小阳台之上,五彩鹦哥和黄脸蛋儿的小鹩隔笼对唱——牡丹的声音尖而亮,小太阳的声音低而沉,小鹩唱歌不及它们,往往急得蹿上跳下,发出一连串叽叽咕咕似在发牢骚之声,这是几个精灵儿每天必会上演的“三重唱”。  我家先生时时抱怨,家里地方不大,如今又添了几只鸟儿——鸟笼、玩具、站架、鸟食,
期刊
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道德底线,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爱的教育,就像空中楼阁,可能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然而,教育不仅需要爱,还要会爱,我认为爱学生就要从关注学生在校情绪状态开始。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到班第一件事情是习惯性地先关注一下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发现哪个孩子情绪有问题时,或找他谈话或通过同学、家长找到原因,帮孩子调节,消除不良情绪。  有一次,一个女生早上到校就趴在桌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语文教学就应添点“光”,加点“彩”,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一、融入“人文精神”,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它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
期刊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
期刊
每年的六月,独属于夏季的炎热暂时还未降临,而另一种独属于中国人民的炽热,早已在期待着这喷发的一刻。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那神圣的二字——高考。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其实“高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的科举取士,不仅震撼了中国,更惊艳了世界。这一制度也曾选出众多优秀人才,“初唐四杰”中的陈子昂,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小李杜”之杜牧,还有唐朝名相张九龄,他们都通过科举成就了功
期刊
霸王别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来源于《项羽本纪》,其作者司马迁是第一位用文字将霸王别姬的故事记录下来的人,项羽本纪中的霸王别姬片段也成了后人翻改的一个基础。  然而,当细读项羽本纪时,你会发现霸王别姬在整篇项羽本纪中只是一个注脚的存在,虞姬的人物描写甚至只有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就连她广为流传的自刎结局也并未在文中交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故事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逐渐
期刊
教育无疑是一门艺术,而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忽视了语文文本应有的整体美感受。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期刊
通过走访调查和教师观察,不难发现,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过多地依赖教师和参考书,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展开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相关研究,如,针对不同的文体,可以根据相应文体的知识点形成提问模式,固化给学生。但是,有不少学生是课堂上听得认真,课下落实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引导似乎就成了填鸭式的灌输,学生的兴趣渐渐淡化,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