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估算意识 发展良好数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想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怎样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认识数学的价值与作用;怎样让学生发展应用意识,使计算教学有功用呢?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愉快参与计算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思维的魅力,品尝计算思维的乐趣,不断诱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一箱苹果168.5元,买8箱需准备多少钱?虽然题目中没有“大约”这样的关键字,但实际上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就行,学生可以选择吧苹果的单价估为170元,也可以选择吧箱数的近似值取为10,这样灵活的选择,既让学生的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采用“進一法”来取近似数可以避免钱准备不够的尴尬。
  二、创造性的开发教材内容,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具有模糊性,如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估算,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同学们把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得以突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培养自己口算、心算的能力。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四舍五入”取近似除数的方法记牢固,教师可以出示各种试商方法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并分类归纳。再通过教师与学生编成儿歌来诵读:“一、二丢,八、九收,四、六当五来动手。‘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一好,同头无除商八、九。折半试商请用五,余数必小要记牢。”这样使学生数感的模糊性更加清晰,发展了数感。
  三、布置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数感
  如教学“步测”,先让学生测出一步的长度,再统计出两点间的步数,根据一步的长度估算出两点间的距离。又如:“1000g黄豆约有多少粒?”这时先取出10g黄豆样本,数一数有多少粒,进而估算出1000g黄豆约有多少粒。再如:“一本书有270页,约多少字?”首先取任意一页作为样本,数数有几行,每行多少字,进而算出一页的字数。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的布置,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长见识。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合理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感觉、感知,让学生在应用中得以优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的素养。
其他文献
學生再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为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的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总体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从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
期刊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展开想象,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未来的事物  2.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3.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未来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2.要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期刊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时,所抓住的事例往往是一日活动中那些很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如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都可能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可能成为闪现的课程资源。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下楼梯对孩子进行规则及礼貌教育;分餐的时间变成膳食知识认知的最佳时机;吃饭都能设计为有趣的《火车进山
期刊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以其特定的“意境”取胜,讲究“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在欣赏时只有扑捉画中之“意”才能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之中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但凡优秀的作品“意”皆多抽象,不易“扑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得去创设情境以求扑捉意境、理解主题和体会其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看图作文——生动的语言描述法  运用生动、优美、简练的语言把对象
期刊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
期刊
一、学生汇报  师:昨天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整理了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谁想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维导图?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思维导图?  二、教师小结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有哪些呢?(板书: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  分别找学生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2.师:其实我们在
期刊
不等式初等证明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在数量关系上,虽然不等式关系要比相等关系更加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但人们对于不等式的认识要比方程要迟得多。直到17世纪以后,不等式的理论才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研究数学的不等式的初等证法过程中,不等式的初等证明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各种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在本文中,列举了一些不等式的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Jone & Zhang Peng的对话”为话题,以方位介词为线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与对话教学串联起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表达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从而习得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形式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的说,积极的做。  三、
期刊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仅凭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存在教育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基于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幼儿园与家长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期刊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及美工区活动教育法的来源  学前教育从十九世纪属于慈善事业性质的“保育型”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幼儿园的任务不仅是看护儿童,还要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这样,教育因素有了很大的增加,谓之“教育型”的学前教育。到二十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使学前教育不仅被视为入小学做准备,还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智力开发、提高人才质量的奠基工程。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