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信念、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红旗渠精神的发展传承相结合,就要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文化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弘扬廉洁文化为宗旨,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思想基础。
  一、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物资极其匮乏。河南省林县自然环境恶劣,长期严重缺乏水源。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为了改变当地缺水的境地,带领林县人民开始建设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引漳入林工程,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为林县人民带来了幸福的水源。红旗渠的成功修建,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当地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使林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伟大的修渠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一)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取得当今巨大成就的基点。”为了解决当地吃水难、用水难的艰苦境地,县委主动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奋发拼搏、锲而不舍、执着向上的宝贵精神,这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传统美德。
  (二)艰苦创业
  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和绘制中国未来蓝图时提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修渠过程中,外无资金的支持、内无经验技术和材料的供给,但林县人民在艰苦创业精神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最终全长1500多公里的干渠、支渠、沟渠实现了全程自流。正是在贫困中积极进取,在困难中不畏艰险,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在实践中巧夺天工,诠释了艰苦创业的伟大和璀璨。
  (三)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集中表现为集体主义精神,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还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美德与追求,带领林县人民逐步走向最后的胜利。现任中共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指出:“红旗渠精神所诠释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的坚实根基。”
  (四)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共产主义理念,更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格。林县全体党员干部在修渠过程中发挥着表率与带头作用,从战太行、出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正是在无私奉献精神的指引下,81位修渠牺牲人员的名字镌刻在红旗渠纪念馆墙壁上,一代代林州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和成就给红旗渠的无私奉献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红旗渠精神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
  红旗渠精神作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在近几年得到了持续的发扬和传承,尤其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挂牌和红旗渠干部管理学院的成立,助力极大。
  (一)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
  自力更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修建红旗渠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为源泉,将对水的强烈信念汇聚起修渠大军所有的力量,形成了奋发勇敢、顽强努力、执着向上的宝贵精神,红旗渠精神所孕育的自力更生的内涵成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有利于筑牢师生理想信念的基石。
  (二)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勵着高校师生党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三)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中表现为领导班子的团结、党群团结和干群团结,以及各公社生产队的协作,与兄弟地区、兄弟单位的协作。高校党员干部要发扬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的品质,教师要锻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品格,大学生要坚定爱国奉献、自律担当的信念。
  (四)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全体党员干部以集体利益为中心,践行着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内化在思想中,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为当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价值取向。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通过专题教育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平台
  多措并举求实效,通过专题教育丰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文化引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传播载体加大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力度,改善红旗渠精神的宣传效果。一是大力开展专题教育,推动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性发展。二是巩固拓展专题教育阵地,综合运用话剧、短视频、人物宣讲和廉政讲堂等形式讲述优秀共产党员、团员和人民群众的廉洁事迹。三是通过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入挖掘具有鲜明的特色、师生喜爱的廉政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红旗渠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品质和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
  (二)通过实践教学搭建廉政文化建设阵地
  走进红旗渠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受廉政教育的“大课堂”,将抽象且宏观的廉政文化细化为师生身边可感知、可实践的具体内容,引导师生投身廉政文化实践,培植廉政文化。一是创新活动形式、活跃教育载体,转变常规的说教、座谈等方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教学阵地,将抽象性、学术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性、实践化的生活实践。二是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讲“好故事”,搭建高校师生与红旗渠建渠劳动模范的对话平台。例如,带领大学生开展红旗渠精神“口述史”调研,通过聆听当事人的讲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创设生活情境和造型符号,用立体且生动的事件解读思政教育的内在价值,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从而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三)通过学生活动拓展廉政文化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传承红旗渠精神廉政文化基因成为培育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必要途径。一是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将红旗渠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并推动主題活动体制化,在实际活动中更好地发挥青年党员、团员带头引领作用。二是选举“廉洁大使”开展廉洁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以开展学生活动的方式,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三是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品牌主题活动,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中,实现其与高校思政教育的高度契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大学思政教育活动,有效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要将红旗渠精神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结合,打造“红廉”特色文化精品,依托红旗渠精神的文化载体,巩固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阵地,不断优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环境。以红旗渠精神引领、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建立专题教育平台、搭建实践教学阵地、开展主题党日和团日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寓廉于景、寓教于游,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阵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校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002).
  [2]毕明阳.论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111-115.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0.
  [4]马福运.红旗渠精神的再认识[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4):111-118+160.
  [5]王宝玉.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再次闪耀出彩[N].安阳日报,2019-10-12(003).
  [6]吕俊杰.红旗渠精神与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8-11.
  [7]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廉政理论研究)“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问责机制研究”(17JDJYLZ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协同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内部管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加,导致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不少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已经超过了高校的常规管理水平,不仅需要高校内部众多资源的协同配合,还需要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通力支持。因此结合我国高校面临的实际困境,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突发事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是贯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抓手,党建工作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劳动成果,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已
【摘要】本文主要从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概念出发,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全课程育人视角下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路径,对于全面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全课程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一、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教育部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明确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要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劳动精神。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教学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要通过劳动环境的构建,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促使大学生加强劳动实践。劳动教育中包含着思想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亟须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新的探索,以便找到新规律、新路径,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新局面。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群体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一、坚持“问题导向”,让思想政治理论课“香”起来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大学生受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价值  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理论的批判,逐步确立并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观,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  康德的社会主义实践哲学思想具有浓郁的社会主义伦理学色彩,康德擅于将社会主义道德问题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他把社会主义实践问题视为一个普遍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活;学习规划;科研规划;生活规划;未来职业规划  “0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与“90后”相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00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但他们的思想相对不成熟,同时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其对理想信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大学生活相对初高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更加充裕的自由时间,因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新媒体;创新机制  近年来,新媒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应紧跟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新媒介,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一、建立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目标机制  马克思主义经过实践和完善,有着独特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现在仍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理论知识和观点也在不断丰富。马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一、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家提出的要求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据调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与国家要求的目标尚有明显差距。虽然近几年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已显著加强,但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国家要求还有一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社区;党群关系  城市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摇篮,城市社区正是人类在现代文明中不断追求“心物合一”现实样态的重要载体。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实存,更需要被理解为“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纽带,让城市中飘零的个体形成共同的意义连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产生了巨大的涡轮效应,深刻地改变了城市和社区的面貌。数字科技的加速迭代不断推动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