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央视合作的独立制作项目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四度立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story farm)是一家小型民营影像制作公司,一直致力于影像的制作工作。由沈晓闽导演策划,制片人龙淼渊进行市场化运作五集纪录片《海峡攻心战》是公司运营的项目之一。影片从炮击金门事件讲起,回顾了上个世纪台湾与大陆从对峙隔阂到互通融合的时代背景,选取有趣的民生故事,以生动的人物讲述亲历的事件。
  2012年,该片获得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全额投资,并作为“传奇中国——历史篇”的单元,于2013元旦期间在频道播出。作为一家小型民营公司的项目,《海峡攻心战》的成功运作过程也让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多年的制片人、导演感觉到与以往不同的体验。这是在纪录片频道开播之后不同以往的变化。
  没有市场创造市场
  自2010年元旦开播以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先是小范围通知社会制作机构,开始举办“活力中国”纪录片方案征选。到2011年底又举办“传奇中国”征选,目标范围逐步扩大。到2012年12月举办制作行业年会,势头蒸蒸日上,反复强调“好片出央视,好价出央视”。一个没有纪录片市场的人口第一大国,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因为一个频道,发现题材不够多了,制作人才不够用了。这真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国度。
  搭乘这一班奇迹列车,沈晓闽导演和我送出了《海峡攻心战》的策划书。跟央视有过合作的人都知道其机构之庞大,流程之漫长。但是这次跟纪录频道的合作,出乎意料地顺利和高效。监制对提案的反馈很快,修改后直接进入签约流程,然后就是等待第一笔款项的到位。等待期间,导演因为着急还自己垫款进行了一些前期的拍摄,可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虽然粮草还在路上。
  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父亲吃饭时间基本只看凤凰台的新闻,但是在经常出现“迎客松”的日子里,他果断地转向了纪录频道,而且会忘记转回凤凰新闻。我猜想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在很多家庭中。凭《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红火起来,发行商就是隔壁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数据显示门店销量超过6万套,假设每套100元,营业额就是600万,这可不是CD唱片时代,早就WEB2.0了。纪录频道从形象包装到节目编排都吸引了大量观众,有人说这是中国的Discovery。无独有偶,上海纪实频道也曾愿景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头文字D”。作为一个无法落地,掣肘颇多的境外媒体,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为何具有这样的品牌号召力?
  拭目以待纪录频道的发展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
  纪录片的制作讲究小而强壮
  我们的媒体甚至我们的生活都长期浸淫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下,纪录片的制作也曾受浮夸风的影响,“再现”的手段被滥用就是一例,有些拍得像伪劣电视剧,有些全片再现,看得国外买家一头雾水还不忘打趣——看来纪录片的形态在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
  纪录频道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标准化生产平台,主流的,商业的。但是从央视背景,选片口味,生存环境来看,纪录频道的标准化与美式套餐又有不同,似乎存在不一样的可能性。这也是2012年年末纪录片频道年会令很多纪录片工作者振奋的原因之一,因为不用“卖身”也能花到央视的钱了。
  诚如出版社不必养着作家,频道也毫无必要养着大量导演。纪录频道试水期的投资已经足以让大量社会中小制作机构尝到甜头。后者最大优势就是操作灵活。《海峡攻心战》的拍摄主要集中在厦门周边以及台湾的台北市和大小金门。虽然有了自由行,去台湾拍摄怎么说都算国际制作,也多得台湾同行提供的信息和当地的协助,大到联系采访对象,小到食住行,过程很真很踏实。假如这样的活动冠以官方的名衔,我们未必可以接触到那么市井、素颜的台北,还把大小金门走了一遍。金门岛依旧有很多区域是军事管制范围,导演爬上太武山制高点拍金门全景,下山的时候遇到驻防士兵的询问检查,开门见山地表达意图,大大方方回放素材,加上“地头蛇”向导的解释,素材得以保全,山没有白爬。事后导演有种地下工作者死里逃生的唏嘘感,于是当晚杀青去了金门最火的一个烧烤店“腐败”(前一天没预订白跑一趟),500多元一位,不论荤素干稀,管够。
  一个24小时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可不是一般的吃货,而且要求不但管够还要管好。自从发动了全国各地中小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题材和人才短缺的压力明显有所缓解,至于标准化过程的不适应,不过是短痛而已,如何在标准化的规则之下不至于变成麦当劳或东方既白才是长痛之思。频道与社会制片机构的共赢是持久战。
  电影市场在追求类型片和“纺锤型”的制作比例。媒体纪录片行业似乎更加拥抱这两个法宝。因为“巨无霸”和“作者风”不是自然选择就是机缘巧合。海量的遍布全国的各有所长的专业化中小纪录片制作机构才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多人都会用到“独立纪录片制作机构”这样的词汇,其实独立不是一个标签,也不等同于地下,更不代表影像品质上的妥协。有当代著名艺术家说过:穿着独立电影的马甲去逛国际电影节。何其幽默的调侃。咱是大国,可自信心真的源自大吗?可以的话,喜洋洋灰太狼岂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起博器?
  先把家门口的地耕耘好
  2012纪录频道的年会紧接着广州的国际纪录片节,原名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2012年是10个年头,早年入围此大会的体制外制作者受资助出国交流考察,甚至硬着头皮上台宣讲,都表现得毫无底气。这些曾经没底气的独立制作者有不少就出现在纪录片频道的年会上,我相信现在他们如果想靠的话,大概知道有棵树在什么地方。但是树未必肯让你靠。联合制作、版权分享、风险共担这些词汇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被接受。
  有句话叫“行取说不得的”。制播分离不能说,但是大家都想做。那就踏实做吧。三五年耕耘,品牌建立起来,改革也许就是这样随风潜入夜,培育市场和观赏习惯也许就中央电视台是这样润物细无声。
  某年上海电影节吕克·贝松作评委会主席,有中国年轻人问他怎么才可以获得法国的基金支持自己的电影梦,吕克·贝松回答:我年轻的时候可没有想过要找好莱坞或者中国的资金来资助我。我理解是自己家有地不耕,跑他乡去讨饭作甚?
  宣传工作其实每个国家机器都在执行,宣传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的宣传不笨拙不讨厌。陈晓卿微博发过:纪录片是最好的外宣。我敢说纪录片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外宣。
  其实提案招标也好,抓大放小也好,今天发生在纪录频道和纪录片行业的事情其实早在电视剧、IT界、房地产、商贸领域等各种行业发生过了。何况我们又没分房分红分股票之类的红眼壮举。很多纪录片工作者也未必见过央视广告部招标现场那“鸡血四射”的亢奋场面。所以纪录片频道的年会现场井井有条,提案规规矩矩,有感动没冲动。看来纪录片工作者普遍读书较多,不会轻易激动。要不就是直接电影长镜头拍多了,手脚都麻了。
  《海峡攻心战》的海报引用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言与一众纪录片工作者共勉。
其他文献
“沟通”对于一部电影的完成至关重要。作为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如何能够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是从制作伊始就要研究的艰巨问题。在国际制片的影片工作方法中,“One Pager”是许多电影节工作坊中都在推广的一种沟通形式。  “One Pager”,中文翻译成“一页纸”,已经成为当下国际电影市场里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导演、制片)的必要文件。这个表面上简单的一页纸,就是一个电影制作人在给自己的项目做陈述时最好
期刊
《罗盘经》是鬼叔中2012年的独立纪录片,以罗盘,风水、普庵教、降神、客家丧葬风俗为皮肉,把镜头聚焦于闽西乡野一个周姓的地理先生(后文称老周),片中穿插着大量的轶事掌故,揭示了风水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以及对乡人运势的左右和支配的地位,即所谓遵循风水,得财得福,违背风水,灾降祸临,“风水不信,子孙倒”。同时,本片第一次细腻真实地再现了闽西地区的地理先生这个极其特殊而又神秘的人群,把一个地理先生还原为
期刊
现代的婚礼越来越时尚,也越来越浪漫,婚礼娶嫁是中国婚俗文化源泉,总想把自己的婚礼拍成电影的风格,把幸福而浪漫的时刻成为记忆。当然就得把婚礼中“嫁”的依恋和不舍,“娶”的热烈和喜悦充分表达出来。自从荣获《大众DV》举办第二届索尼杯婚庆视频大赛“最佳婚礼记录奖”以来,得到全国各地的同行的关注与交流,为了把我们的经验与交流和大家分享,同时应大家的要求,我们举办婚礼摄像培训课堂,从中挑选三至五名人作为培训
期刊
微电影的大潮势不可当,网络的便利及时加快了该潮流的推进,满屏幕的短片告示着微电影时代已经到来。无数爱好者投身视频制作,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无比高涨的斗志推动着影像革新的步伐。为此,我们决定从这一期开始,选取当今活跃的成功拍摄微电影的导演,一一介绍给大家。  导演简介:  网名:“叫兽”易小星,本名易振兴,“80后”知名新媒体短片制作者,编剧,导演,民主同盟成员,拥有闪亮光头的谜之男子。从2007年制
期刊
在首届中国视像艺术节上,英国摄影师Adrian Fisk展示的摄影作品《 iSpeak China》系列中,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举着手中的纸板,告诉世人自己的理想。逐渐崛起的中国令世人瞩目,海外对中国的关注也逐渐升温,在此,影像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中国视像艺术节是一个以在海外推广中国原创视觉艺术为主旨的影像节,强调中国独立制作的影像与当代艺术的跨界交流,从2011年起,每年一届征集纪录片、剧情片、短
期刊
上一次,我们学习了使用基本的工具和音效功能,来为视频添加背景音乐,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借助FCP X全新增加的功能,看一下更加深入的音效特效制作范例,用起来特别酷。我们将学到如何调整对话,优化音效的质量,以及如何调整立体声道的简单用法。  一旦谈到各种特效,就必须使用关键帧技术,这在上节课已经讲解过,但是一旦视频的关键帧增多,寻找这些时间点将变得非常繁琐,这就需要引入“标记点”的概念了。有了标记点,
期刊
进行电影花絮和纪录片的拍摄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一直都使用业务机的一体式摄像机,这种设备对于纪录片的快速拍摄非常有帮助,以往使用的机型主要是索尼EX1R,今年我们公司也采购了最新的EX280摄像机,但是我一直对于大画幅设备有不断的向往,这次接到了去哈尔滨拍摄电影纪录片的工作,我马上就想到这也许是使用S35级别摄像机索尼NEX-FS700的好机会。  非常抱歉的是关于电影的题材和内容,在制片方没有允许
期刊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想,我是当不了导演的,因为我总是不够自我,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我回忆了很多我拍片子的经历,我感觉我真的做不了导演,在片场的气场不够强,不习惯指挥别人做事,总喜欢低头干活,总想起到一些默默无闻的先锋带头作用。不像那个谁谁谁,你看看人家,他总是能让别人尽职尽责的工作,他总是看上去像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这个问题一直难为了我很久,以至于在拍摄的时候我会故意的装成我不喜欢的那种人,或者装
期刊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U-Festival环节上,《温柔的杀戮》(Killing Them Softly)做了全球首映,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其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时尚的电影制作方式为人称道。它的摄影师,基利弗雷泽(Greig Fraser)回忆说,“看詹姆斯·甘多费尼和布拉德·皮特的动作戏至今是我职业生涯的亮点之一。这部分的工作,真正让我吃惊,我吃惊倒不是因为能够在直升机外边的摄影台上拍摄,而是看着这
期刊
创作缘起  这是一部毕业作品  网络上每天都会更新许许多多的微电影作品,而学生的短片作品则占到这当中相当大的比例。 《微风一页》是我大学时期的毕业作品。而作为一部毕业作品,它同样拥有像大多数毕业作品一样,剧作上的真诚和制作上的稚嫩。  浅谈微电影项目启动的几种情况  “微电影”作为近年才兴起的名词,探究其本质,其实就是“短片”。“短片”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在各大影视院校形成,“短”的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