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科学编组,提高学生社交技能,培养团体意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应适应个体性、多元性、发展性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合作 评价
  
  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将现实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整合起来,实现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体验与探索活动,让身心得以和谐地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求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去探索和创新。在校内,学生应该拥有民主开放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在校外,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设施开展学习活动。不仅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空间是开放的,而且时间也是开放灵活的,既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来确定学习时间,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来决定单元活动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安排学习时间。比如,语文基础模块中,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和第三单元的“认识自我”以及第六单元的“中华古诗诵读比赛”,可以在校内课堂举行,时间一、二课时都可以。而第二单元的“我们热爱大自然”,最好在公园举行,时间可利用周末的假日;第四单元的“好书伴随我成长”则可以到图书馆举行;第五单元的“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则应该到社区去,时间可以安排在节假日。
  (二)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接触广阔丰富的大自然,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从各种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宝贵的个人直接经验和充分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其中包括切实体验创造性活动所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以此来战胜转化常见的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如笔者班上有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失误,成绩不理想,无法进自己想进的重点高中学习,情绪低落,经常提不起精神。通过第一单元的“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他们了解到我校毕业的往届生,通过三年学习后,有的考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成为电子行业的骨干技术人才,有的拥有国家专利技术,自办企业当了老板,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模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精神和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生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第二单元的“我们热爱大自然”活动中,大家走出去看到被污染的公园湖水,心痛不已,纷纷谴责那些不经处理排放污水的周边住户,更加坚定了今后积极倡导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
  (三)语文学习的过程性
  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相关信息资料的搜寻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时看起来很幼稚,或者只是提出一种见解,这种见解也许没有多大价值,但是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在研究解决问题中,他们学会在自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交往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有了种种新鲜的体验,这种过程本身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我们在第五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举行“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号召大家点亮爱心、奉献青春,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走访社区的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组织青年志愿者小组,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大家因此更深刻地理解了江泽民同志的话:“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一)科学编组有利于合作学习
  科学编组是指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好中差三类齐全。学生的能力有不同,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善于表达,有的思维深刻,有的勇于创新,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另外,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必须学会与各种人一起工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来往,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小组合作学习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社交技能有利于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社交技能的影响,90后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开展活动前要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首先是组成小组的技能,包括“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其次是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注意听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回应”、“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回应”、“用幽默的方式促使小组继续活动”等。最后还有交流思想的技能,包括“想办法说服他人”、“提建议——对建议的回应”、“询问原因——说明原因”、“有礼貌的不赞成——对不赞成的回应”等。这些社交技能不仅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帮助,而且对学生与家人朋友的和睦相处,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团体意识有利于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经常在班级里进行小组对抗赛,用竞争来鼓励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小组里团结互助形成的团体意识有利于大家的合作学习。小组成立时可以让大家选择小组的名称、口号、标志等,确定一个共同的身份标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小组成员对所在小组的归属感,增强小组凝聚力。在开展活动时,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某一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不同的部分。寻找资料信息时,全体出动,交流共享。最后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这样既可以打破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局面,又可以打破由好学生包揽一切的局面。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伙伴的学习负责,每个成员都可能代表小组来展示团体活动的成果。这种由团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小组活动。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个体性
  丁邦平先生2001年在《比较教育研究》上发表文章《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强调:“个体通过理解重复发生的事件独自建构知识,知识与其说是客观的,不如说是适应的。”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是建构主义理念的主要支撑点,即认知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另外,建构主义还指出,个体凭借自己的理解为知识赋予内涵意义,在此基础上同化知识。所以,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个体有自主构建认知体系的能力,且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因人而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智力是以同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非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因此个体的智力不存在优劣之分,每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优势智力,每一种智力都有其珍视的价值,我们必需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并协助学生挖掘其潜藏的智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多元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视评价者为主体,被评价者为客体,力求将主客体绝对化,这样容易本末倒置。现代的教学评价在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时,强调双向式评价,并注重自我评价。根据多元评价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评价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的期末总结评价中,既要参考每个学生所参加的小组的成绩,又要参考他交上来的书面材料的成绩,还要参考他对自己做的评价总结。我们教师应从教学的各阶段入手,将期初的诊断性评价和期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中。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发展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综合的,教学与个性发展的所有方面都是紧密联系的,是把促成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同时也推动教学自身的发展。个体发展的内涵是指个性的自由发展,我们要以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尽量博采众人之长,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共同发展。个性发展的外延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趋向社会化。我们在每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要引导学生认识全面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社会化形象,使学生最终具有认知、处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比如在社区开展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时,许多学生都对我国逐渐老龄化的社会现象有了了解,对完善更加合理的养老制度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怎样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呢?古人告诉我们一条根本法则:模仿。不论思想水平还是写作技巧,课文都是典范,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充分而恰当的写作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可望获得更快的提高。  【关键词】写作技巧 模仿经典 写作能力    向名家名篇学习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怎样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呢?古人告诉我们一条根本法则:模仿。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摘 要】大语文教学观提倡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素材,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加课程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更为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出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与整体发展的统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很多,但不够系统性、科学性,这就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能力的形成并不单靠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功能,既
当前.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的提问只有极少数学生积极发言.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勉强提问,学生会出现表述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必须“简政放权”,抓住关键,抓住实质,精要讲解,提纲挈领。使教师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把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语文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载体。课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一篇课文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篇,从语言到结构,从修辞手法到表达方式,从文学知识到文
【摘 要】尊“诗教”传统,循“格律”规范,是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的结果,语文就应该站在语文学习本体论的高度,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我们完全可以以翻文为诗为着眼点,直入中国诗歌文学艺术的核心,从而占据文学艺术的审美主位,并在艺术形式与内容交汇的语言模糊之处,寻找现代语文学习的诗性因子,以写促读,以读养写,读写相益,切实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诗教 诗性因子 文学鉴赏能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更是一个重点,本文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