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大航海时代的传奇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椒是海南的特产。在田野乡间,你可以看到这种毫不起眼的藤本植物攀缠在一根根石柱上,和其他疯狂生长的热带植物并无二致。在超市或是菜市场小摊,胡椒亦是寻常调料,黑的、白的、颗粒、粉状,几块钱足矣。海南当地人还习惯以胡椒根来炖鸡、猪肚,能治胃痛,而且味道还十分不错。
  但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胡椒,却在历史上曾拥有与黄金等值的身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欧亚两端,它都曾书写过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赋予“香料之路”的意义。
  欧洲人以食肉为主,不过古代的肉品储藏技术并不好,长期放置的肉食味道令人难以下咽。但是在厨师将胡椒的神奇粉末撒上以后,整个味道都不一样了。所以当罗马人第一次尝到了胡椒的滋味以后,舌尖上的体验完全被颠覆了,这种漂洋过海来自东方的神秘香料,令罗马人欲罢不能。
  在欧洲历史上,黑胡椒曾经非常值钱,被称作“黑色的黄金”。西哥德人的首领阿拉里克在公元408年占领了罗马城,提出索取罗马城的赎金为5000磅金子、30000磅银子、4000套丝绸长袍和3000磅胡椒。在这里,胡椒已经与金银以及中国丝绸相提并论。BBC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香料之路》,以胡椒开篇,主持人深入印度寻访胡椒的原产地,她手握着一把胡椒说:“在中世纪,偷这么一把胡椒,等同于现在成功地抢劫一次银行。”
  在西方,几个世纪以来,胡椒都是奢侈的调味品,带有一些神秘气息,欧洲人对它的采摘和加工都一无所知,导致了各种奇妙传说的出现。在其中一个版本中,生长胡椒的森林被凶恶剧毒的飞蛇把守,一旦胡椒浆果成熟,人们就会来到森林里燃起大火赶走飞蛇。这些火焰会将浆果变成黑色,并使它们拥有火一样的味道。人们必须在愤怒的飞蛇返回复仇之前,将这些浆果以最快的速度收割。阿拉伯商人大概会爱死这些传说,他们把印度产的胡椒运到埃及后,再由威尼斯商人转运到地中海沿岸。当胡椒抵达欧洲港口时,其价格是原产地的四五十倍。
  有着二十多年航海经验的英国小说家康拉德对这条香料之路有最深切体会,他在《詹姆斯王》一书中这样记叙过:“大约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时代,荷兰和英国冒险者对胡椒的特殊兴趣,就像爱情的烈火一样在胸中燃烧。为了把胡椒弄到手,他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愿去呢!他们会为了一袋胡椒互相残杀,甚至不惜抛弃自己一向珍爱的灵魂。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使他们甘愿赴汤蹈火,将种种生命危险置之度外——陌生的海洋、种种怪疾、伤痛、监禁、饥饿、瘟疫以及绝望……他们宁愿把自己的白骨留在遥远的海洋,只要能让财富流入国内活人的手中。”
  几乎所有伟大的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维斯浦奇(意大利航海家)、卡波特(威尼斯航海家)——都在寻找马可·波罗曾讲到的中国海岸线以外的7448座香料岛。直到15世纪末,达·伽马绕道非洲,最终找到了通向真正胡椒产地的道路,他高呼“以耶稣和香料的名义”登陆印度西海岸,经过8年的努力,彻底控制了印度的胡椒贸易。据说达·伽马1499年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从印度返回葡萄牙时,所获纯利润竟达航行费用的60倍。
  正是在如此巨大的利润刺激下,冒险家们纷纷上路。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找到盛产香料的地方,开辟海上贸易航线。有许多专家认为,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欧洲人寻求香料之路的副产品,世界正是在欧洲人对香料的争夺中形成新的版图,同时引发了殖民、物种传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掀开了一页又一页的历史新篇章。因此,有人说是香料指引了大航海,而大航海则重塑了世界版图。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烹饪中所用的传统辣味调料以花椒、姜、茱萸这三样为主。最早记载胡椒的是成书于晋代的《博物志》,载有胡椒酒及其制法,说明胡椒传入中国不晚于晋。
  尽管胡椒可能在魏晋以前便已为中国所知晓,但胡椒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唐朝。唐代中期的宰相元载,出身贫寒,最后却成了一名大贪官。据记载,他被绞杀灭门之后,从他家中抄出的有金银珠宝、古董玛瑙,以及长安城内广建的住宅。可是最让人称奇的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斛胡椒。斛,是古代容积单位,一斛即为一石,合十斗。八百斛可装满满一仓库了,不知能吃到何年何月。苏东坡后来就此事叹道:“君不见,前日宰相今海涯,胡椒八百斛,流落知为谁?”
  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记载道:“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一个“皆用之”,说明到唐朝中后期,胡椒已经开始被人们接受。
  宋到元代胡椒贸易、消费更盛,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载杭州“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担”,但胡椒仍未完成由奢侈品向日常用品的转变,这一状况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才有了质的改变。依据《明史》、《明实录》记载,当时仅通过朝贡向中国输出胡椒的国家就有许多,比如琉球、暹罗、安南、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等国。在印度古老的香料出口港柯钦,至今仍有不少香料交易所。商人们在交易时沿用中国传统的“袖里乾坤”的方式,即便言语不同,古老的手势也能帮他们完成交易。
  郑和从东南亚买了大量的胡椒,又通过朝贡贸易用珍宝换来了大量的胡椒,到了宣宗年间,胡椒库存300万斤,由于当时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严重,财政非常困难,所以用胡椒当作官员俸禄,每斤胡椒算一两银子,但实际上郑和在东南亚的买价是一两银子100斤。
  到明末时,普通中国人已经可以大量食用胡椒,中国成为胡椒这一重要国际商品的消费国。同时胡椒种植范围已大为扩展,在爪哇岛、巽他群岛、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与东南亚的其他地区进行栽培,但这些地区种植的胡椒大多用于与中国的贸易,或者用于满足当地的需求。正如徐光启著书所说,“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今南番诸国及交趾、滇南、海南诸地,皆有之。已遍中国,为日用之物矣。”
  虽然徐光启在书中记载当时海南已有胡椒种植,但现在有迹可循的胡椒引种历史定格于1947年。这一年,琼海县华侨王裕文首先从新加坡带回胡椒苗,在其家乡温泉镇加超村种植。1951年,华侨郑宏书也从马来西亚带回胡椒苗,种在琼海县塔洋镇加贤村。其后,兴隆华侨农场归侨又从印尼、柬埔寨等国引进椒苗试种,都获得成功,逐渐在各地推广。曾经在海上丝绸之路叱咤风云的胡椒,从此扎根海南,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作物,种植遍及19个市县,成为海南特产,占全国胡椒产量的90%,并出口国外。
  据专家介绍,胡椒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生长期中间还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而海南不仅能种胡椒,且质量极好。衡量胡椒产品质量的指标包括胡椒籽粒大小、颜色、味道、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等。大部分指标在人为努力下,可以得到提高。部分指标是品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主要的指标之一为胡椒碱含量。海南生产出来的胡椒,其胡椒碱含量大多数在5%~6%之间,基本上与世界胡椒主产国的胡椒碱含量一致。
  如今,游客在海南到处都能买到便宜的胡椒。这一粒粒小东西,曾经吸引着东西两端的中国和罗马帝国漂洋过海,合作开辟了一条伟大的香料之路,而在不久的将来,亦将见证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由海南重新演绎。
其他文献
我所看到的匡亚威的水墨画以花鸟为主,初见只觉画面很简单、雅致,再看却是温情脉脉,感人至深。  现代生活很繁忙,时间匆匆,飞逝的不只是匆匆那年。时代的快车轮让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反省,来不及静心欣赏,日升日落都是喧嚣浮华,心头眼底都有一层看不见的雾霾。说起国画,有心的自然是能领悟水墨神韵,没有这份心的,也许会觉得水墨与生活有些格格不入,就像一个美好的传说一样记录在历史中。  岂不知,穿过浮华,
期刊
海南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岛屿,从不缺乏星级酒店。在三亚海棠湾区,五星级酒店云集,未来它将是亚洲最大的五星级酒店群。但是面对每年一两千万的游客量,海南可提供的,却并不仅仅是这些五星级酒店品牌。那些小众、个性、精致的酒店或许是未来的主流。几年前已经开始试水,并将海南本土元素引入酒店装饰的森林酒店品牌,颇引人注目。  海口森林城市酒店最早开业的森林酒店。该品牌的创造者冯清雄,在位于琼海万泉河边上的森林
期刊
2015年6月27日,第17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发表讲话,公募、私募基金以及近百位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人员共同出席了本次盛会。  “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作为官方主办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标杆,以其完整而精确的评选体系备受各方推崇。本届金牛奖首次针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设置了“最佳小微成长公司”
期刊
摘要:赫勒將已有的正义概念分为静态的正义概念和动态的正义概念,并认为静态正义的概念所要求的将规范和规则持续不断地适用于社会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是难以实现的,动态的正义概念所诉诸的自由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本身又是不可靠的。赫勒认为正义的最终只能是用正直的好人的良善生活超越正义,但是良善作为好的人类生活本身却是存在脆弱性的,良善对世界采取了一种柔顺、开放的姿态,但正因为此,良善像花朵一样脆弱,良善生活之于超
期刊
2015年6月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海南省内外政、企、商各界代表,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家近500人汇聚一堂,以“一带一路”战略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广阔商机为主题,畅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探讨民企商机。参会的民企商家认为这次会议上大家结交了新朋友,提供了新商机。不仅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次高规格的智力支撑,同时也给民营企业进行了一次强大的头脑
期刊
摘要:《易传》与《中庸》从天道与人道的内在关联对儒学价值本体进行了不同界定。《易传》侧重从形上天道建构价值本体,从价值维度以天道恒转为人道运行提供本体根据,凸显本体“弥纶天地之道”的超越性。《中庸》更强调主体心性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的上下沟通,揭示人道价值的日常规范性,侧重对主体心性的照察,致力于将超越性本体内化于主体心性并展开于百姓日用常行,将形上天道转化为现实价值原则,在庸言庸行中追求高明的道德境
期刊
摘要:  文艺界“两个口号”之争中对立的主角鲁迅与周扬在文艺思维上基本上属于两类不同的模式:周扬偏向于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的、普遍的一元原则的“刺猬”类模式,而鲁迅倾向于多元的、漫射的离心式的“狐狸”类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鲁迅与周扬在“两个口号”中产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辨析鲁迅与周扬两人的文艺思维模式既是对“两个口號”争论原因的多角度探讨,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的解读与观察,还可以吸取不应该
期刊
摘要: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私修史书;政治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
期刊
摘要: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极具盛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诗作中,吉狄马加频繁地叙写了彝族的风尚习俗、祭祀礼仪、图腾信仰、神话传说等“仪式”意象。吉狄马加在诗作中常常以彝族的仪式文化为视角来探寻彝族的历史、思考彝族的现实,彰显了他对彝族文化的深沉思考和独特想象,表达了他对彝族现实生活、未来发展、人性人文等形而上的思考和终极关怀意识,这使他有关彝族的书写更切近于本民族的原生态状态。仪式是对现实的
期刊
最年轻的造船人52岁  两年前,英国人艾迪搬家来到海南。他是一个帆船玩家,很希望能够在中国南海驾驶帆船航行。在他的认识里,中国的航海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以前,中国建造的大型木船要比西方同等木船大得多,能够在东方驾驶帆船航行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从这一点上说,他和15世纪时候的英国人没什么区别。但很快,他发现古老的帆船文化在海南岛似乎已经消失了,现在还在使用的船只都是机动船,这让他非常遗憾。幸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