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话语”的力量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是人类的触角,用心灵感知世界的热和冷;记者,是时代“话语”的力量,真实地捕捉社会民生心底深处的声音。
  2012年11月8日,第十三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在如今信息化时代,新闻人是社会的眼睛,关注“话语”的力量,也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的力量。
  记者面前,是真实的民生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记者则是新闻的忠实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新闻传媒作为政府的喉舌、群众的代言人,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关注人、理解人、维护人的重任。在记者面前,关注真实的民生显得尤为重要,如同时代的声纳,捕捉每个心灵发出的响声。
  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每天黄金时段播放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寻常百姓的镜头,共同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记者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让他们坦然表达心声——
  一位售货员说:“幸福就是快乐,幸福不光是挣钱。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一位18岁的大学生说:“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最坏的事是为接受你的采访,队被人插了。”
  一位73岁的拾荒老人说:“我耳朵不好”。
  一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说:“我姓曾”。
  ……
  五花八门的幸福观,质朴而鲜活,却是最真实的民生。这些回答,粗糙中透着质朴,随意中显出真实。这些来自普通百姓的真实心声,有知足常乐的平淡,也有无尽的辛酸与沉重。这比某些官员打着官腔说些“基本幸福”、“总体幸福”之类的回答更为生动;也比某些学者可理性地分出“非常幸福”、“幸福”、“比较幸福”等诸多层次更有社会价值,更耐人寻味。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真实的声音被打破常规地接近原生态播出,一些观众本以为“应该被剪”的镜头,都原汁原味地得以呈现,没有过滤,没有粉饰,并敢于展示不足,敢于还原真相,打破了主流传媒以往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传统模式,从这个层面上说,这无疑是央视的一大突破,它以更开放的怀抱去包容真实的民生。
  我们期待更多的真实,并期待用“真实”作思考的航标,引领民生走向真正的幸福。
  记者背后,是大写的责任
  记者的笔触代表着“话语”的力量,记者的称谓折射着神圣与荣光,记者的职责蕴涵着道义与良知。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记者“话语”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一名记者曾为自己写下这样的诗篇:“一个镜头,今日的新闻,也许就是明日的历史;一则消息,昨日的短讯,已刻写下时代的进程。”
  记者,一个让人称之为“无冕之王”的职业,在如今社会下,记者更犹如一个无所不能的操盘手,每一条新闻的发出,或许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评论导向。
  你发出的每一条讯息,或许就将引起轩然大波;你写的一份稿件,或许将制造一个错误的舆论导向,引起恶性的多诺米骨牌效应。记者需要的是一个理性的头脑,而不是感性的冲动。记者不是官员,不是普通百姓,不是某些人的代言人,更不是商人,是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先驱者,是社会好坏的监督者,是舆论的导向者,是不畏强权的正义之人。只有把握住自己的正义之心,牢记新闻需要事实根本,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环顾当前的新闻媒介,我们应理智地看到其存在的弊病。一位从业三年的一线记者撰文言:“当前的新闻事件多半是只能包装或者制作的,报道(把新闻告诉群众)的形式主义越来越浓重,像一个越吹越大,看上去越大越美,却是越飘越易破的肥皂泡。于是,在不断发掘新闻的同时,记者的爆料度与新闻内容的精彩度成了衡量一名记者和新闻价值的标尺,在这样的一个标尺下,有的人或许已经忘记了成为记者最基本的一句话——新闻的基本是真实。”
  在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周克华事件中,媒体把凡是可以与周克华发生关联的人和物都拎到公众面前,整个社会过度消化着与案件无关的娱乐新闻,使一宗充满血腥有违人道的案件变了味,让舆论偏离正常轨道,丧失了“话语”权。此外,在许多来自地方爆炸性新闻中,记者的每一句话都是人们判定事情对错的根部依据,然而,却在这类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一些“疑似”、“据说”的字眼……种种事件凸显出现代社会下,新闻记者责任感的重要性。
  渴望“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的新闻人手握一支笔,以犀利的笔触鞭挞邪恶、匡扶正义;他们肩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用无畏的精神守护良知、记录历史。
其他文献
社会管理创新与城市环境保护,此二者看似没有关联,实则密不可分。殊不知近些年众多群体事件,皆从环境保护而起。此前发生的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广州的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事件,今年发生的四川省什邡市“钼铜”事件和江苏启东“排污入海”事件,无不是以环境为由头。这就恰似某户人家遭贼,如果你只喊“抓贼”不一定能引人注意帮忙,但如果你喊“着火了”,那楼道里所有人都可能出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
期刊
经历了公益或近或远的变革浪潮后,多种力量催生出全新的公益版本,新公益时代更注重参与和执行,致力于在善意、目的与能力、资金投入之间建立良性循环,让公益获得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公益领域的最大盛事——第二届“新公益嘉年华”已于10月7日在京落幕。本届嘉年华以“创新、融合、传播”为主题,主要包含“新公益社区实践工作坊”和“新公益文化创意周”两大主题活动。  “新公益嘉年华”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主办,今
期刊
第八讲“有偿公益”模式的是与非  今年4月,施乐会提出“有偿社工”模式,该模式已经施乐会审核通过,指在帮助受捐人获得捐助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成本补偿(如差旅、食宿等)外,还可以获得一点补贴或资助性回报的社工,捐款人支付给社工的费用不超过受助人善款的15%,而这就是现在被很多人诟病的“提成门”。针对这一话题,公益圈内许多知名人士都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与解释,如今这件事的风波已经平息,但讨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期刊
2012年9月22日至9月23日,以“中国公益事业:转型与发展”为议题的首届中国(南京)公益事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河仁楼举行。  2012年9月22日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教授主持,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先生致欢迎词,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努力开拓公益慈善事业创新之路”的演讲,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先生作了重要讲话。  会
期刊
香港作为东西文化融汇之地,自然具有极高的宽容度及包容性,对各国各文化各类型的书籍都无任欢迎。但或许正是因为过于杂糅,外来的选择已令人眼花缭乱,反而增添了本土的惰性。也好,对于吸收者而言,现有的资源已可满足大部分读者的贪婪。  要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在这块弹丸之地上书店密度不小,爱书之人也确实不少;要说香港文化气息有多浓郁,单就书来讲,已无法和东边一海之隔的台湾相比。在香港,想找到一本畅销书的原版或
期刊
近段时间,一幕刺人眼球的新闻画面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一排铁栅栏将百余名男女老少圈起来,席地而坐,每人前方的栅栏外,均放着各色各式的盆钵,不少盆钵中还放着一些零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画面恰恰出现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庙会。一群群满怀慈悲的香客从旁走过,被圈起来的均是行乞人员。两个群体之间筑起了一道自由与尊严的鸿沟。  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为道教著名宫观——西山万寿宫所在地,每年农历八月举行
期刊
「叮…叮…叮…」走在港岛,可以听见电车的声音。节奏明快的香港,有着悠悠108载历史的电车,缓缓穿过金融中心的中环、购物天堂的铜锣湾、抑或是充满市井风情的北角、西环,吹着徐徐凉风,感受这窗里窗外独特的香港风情……  香港人将电车俗称为「叮叮」,源于电车开行或警示的铃声。香港电车沿着港岛北部海岸线,穿梭东西,电车不分远近,全程单一收费,现时成人收费2.3元。电车轨道几乎东西贯穿整个香港岛市区,目前共有
期刊
社工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社工们就是要用爱去融化服务对象的心,用社工的特质去创造那一点一滴从而感动别人。  在东莞市首家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一位社工黄奕飞,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飞哥”。“作为社区社工,服务对象是所有的社区居民,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望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最多地覆盖我们的社区居民,给他们传达关怀和爱。”飞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热爱社
期刊
想起大闸蟹,其甘香黄油蟹膏,鲜甜蟹肉……光是听,都足以令人口水直流。  而说到大闸蟹专家,主理上海高档餐厅的名轩(香港上市编号:08246)副总裁张志强则在行内极出名,更被冠以「蟹王」称号。张志强近期在央视的爆红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亮相,分享食蟹心得,节目更力推以其命名的「志强大闸蟹」。现在有请蟹王为大家分享其与大闸蟹的渊源,以及挑选大闸蟹的心得!  大家不妨回答,以下哪个地方的蟹最好吃?A.
期刊
经历了与困难同行的20年,现在的红枫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督导管理体系,既具备高水平、权威性、持久性以及督导职责可有效执行的“督导-教练督导小组-朋辈三级管理体系”。  1992年,红枫妇女热线作为诞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第一条妇女心理咨询热线,为正处于在改革大潮中沉浮挣扎的弱势群体妇女们带来福音,也在刚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心理咨询业引发争议——红枫以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为主体,只有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