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中风后运动协调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上,相较于单纯的针灸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风;针灸;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障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4 patients with motor deficits after stroke extra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statistics an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for post stroke motor coordination disorder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the treatment of balance dysfunc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especi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balance dysfunction, compared with simple acupuncture treatm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word:stroke;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motor dysfunction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工的特点,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于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的抢救成功率也在逐渐上升,但是也越来越多的中风患者在抢救成功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风后遗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出现各种的功能障碍,这之中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对于患者的影响也最大,严重的阻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何合理的治疗此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74例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7~82岁之间,平均年龄61.4±4.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8~77岁之间,平均年龄62.4±5.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评定均按照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过程的六阶段功能评定标准来进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西药治疗,以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药物、营养神经细胞药物以及疏通脑血管药物为主,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2~3d开始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使用头针、体针配合取穴,头针取百会、颞三针、悬颅透曲鬓,快速捻转针法1min,之后留针30min,体针取肩贞、肩前、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环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解溪以及太冲等穴,每次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穴位选取,对于弛缓型瘫痪患者以补法为主,痉挛型瘫痪患者以泻法为主或以平补平瀉入针,得气后留针30min,配合使用上海产G6805型电针仪进行连续波刺激,调整频率为1~4Hz,以患者耐受和肌肉出现明显收缩为宜,避免肌肉出现过强收缩或痉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为主。帮助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被动运动,以患者的偏瘫侧肩、肘、腕、髋以及踝关节为主,每天进行以上关节的全范围运动,可进行助力运动的患者尽量保持助力运动,不能进行则进行被动运动,3~5min/次,10~15次/d。翻身及坐立训练等日常自理能力训练则指导患者家属辅助进行完成。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立位训练15~20min/次,2~3次/d,在医师指导下由患者家属配合完成。15d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按照Brunnstrom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协调能力:显效指患者Brunnstrom评分较治疗前至少提高两个级别;有效指患者Brunnstro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2个级别;无效指患者的协调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平衡功能:显效指患者能够保持独立坐、立、行等状态下的平衡10min以上,且对于外力导致的失衡状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有效指患者能保持独立坐位、站位的平衡5~10min;无效指患者的平衡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无法保持独立平衡。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认为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后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机体出现肌肉痉挛、运动协调能力下降以及平衡功能缺失等表现,以此理论为基础,现代的康复医学提出了很多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康复训练措施,例如ADL训练、平衡训练以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在临床上近年来应用较广,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目前在临川上仍以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提高疗效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机体运动协调功能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原损害的表现,由于下行控制力减弱,四肢肌群在运动时出现协调性和精细度的下降,表现为不能任意運动等。康复治疗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质量为目的的治疗方式,从本文数据可以看出,结合针灸和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治疗相较单纯的针灸治疗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对于平衡功能的恢复方面却有极大的优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于下行运动控制能力必须是在患者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提高,而在四肢运动控制方面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明显。所以针灸治疗不能达到促进躯干肌群主动运动的作用,而康复训练则实现了这一点,表现为疗效的显著提高[3~4]。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上,相较于单纯的针灸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卫东,唐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60例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4):597~598.
  [2]张新农,王海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67.
  [3]李和平,李惠勉,张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63~64.
  [4]杨丽,韩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水电医学,2010,3:146~14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先抗凝,观察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含量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的变化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以观察其疗效。方法:入院后予预先抗凝性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2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共7天,予普通治疗进行对照,分别在入院1天、入院第7天测定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于保乳术后第1周期行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辅助化疗的同时行辅助放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周期行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行辅助放疗,然后行剩余周期的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第2周期后化疗的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第3周期白细胞下降患者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 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采用胰岛素(INS)不同剂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胰岛素最佳应用剂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门诊收入的20例DKA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DKA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视情况给予低剂量(0.05U/kg·h-1-0.10U/kg·h-1),对照组患儿视情况给予高剂量(0.11U/kg·h-1-0.20U
期刊
摘 要:目的: 比较国产来曲唑胶囊与进口来曲唑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方法: 45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来曲唑胶囊与进口来曲唑片,剂量为2.5mg,用HPLC-MS/MS法检测来曲唑的血药浓度,然后利用DAS Ver2.0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 结果: 国产来曲唑胶囊与进口来曲唑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8.56±8.57)?g/L ,(37.18±9.3
期刊
摘 要:目的 : 探究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糖酸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不良反应比较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膜增厚、粘连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89例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并存在纤维分隔患者,随机分为注药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抗结核、胸腔置管引流等常规治疗,注药组在常规治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抽液量、2周内胸水消失者比例、治疗2个月后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注药组抽液总量(4353±586)m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临床上治疗疝气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时间,对比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3636(p=0.0206);总并发症比较χ2=11.2381(p=0.000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单味中药黄芪联合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同时接受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单味中药黄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期刊
摘 要:目的 : 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月由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入我科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行无张力补片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术后随访1年时间,对比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χ2=17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PKRP)联合弹道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自2010 年 1 0月 至2013 年 10 月,采用PKRP 联合弹道碎石术治疗BPH( 55-80 g) 合并膀胱结石( 2- 5.0 cm) 45 例。结果:45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输血、电切综合征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 1 周复查 KUB,膀胱内均未见残石。住院时间 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