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重在“教”习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学生的“内心美德”,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神圣使命并非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挂钩。语文是一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祖国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学科。教语文除了教给学生“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法文”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书的习惯和思的习惯。
  听,是通过听觉系统接受外界语言信息,辨别真伪、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一种能力,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时时引导学生听清楚,听出言外之意,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说,是一种言语表达能力,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沟通心灵的重要方式,是与人合作、交流的一种基本技能。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做到发音准确、吐字圆润、表意清楚、连贯流畅地练习说话,重视教给学生说的要领,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让学生时时处处说明白,说得扣人心弦,最终达到“开口即美”的境界。
  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精读是指读文后能感知文章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书归纳概括、静思默想的习惯,养成边阅读边写下心得体会的习惯。泛读是指课外的广泛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书籍当作自身成长的精神食粮,广泛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科普读物,阅读诗词歌赋,阅读自然与历史文物等。学生一旦养成了广泛阅读的习惯,就会在大量涉猎和精读中,丰富文化底蕴,拓展知识结构,彰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睿智。
  写,即练习写作。指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内心感受写下来,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为此,教师要创设写作意境、利用生活情境、設置交际语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练习写作,让写作服务于生活的良好习惯。
  书,即练习写字。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在思想上对汉字的书写有所弱化。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髓,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宝,学好汉字文化、写好汉字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握笔、用笔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书写汉字的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思,即敏于思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思考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培养习惯。”因此,教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听、说、读、写、书、思等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便有了根基。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关注学生喜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有没有兴趣,研究哪些习作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语言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助力学生习作,比关注学生写了多少字、写得怎么样重要得多。让儿童站在习作课堂的中央,始终从儿童的角度思考习作教学,就能变“习作”为“喜作”。这既是策略,更是目标。  一、设置让儿童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想象题材是中
和师父于永正老师通电话时,他随口问我:“刘杰,你在忙什么呢?”我说:“在写教学随笔呢。”然后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质量还要再提高……”于老师爽朗地笑了,说:“先不管写得怎么样,剜到篮里就是菜!”挂上电话,想到师傅说的“剜到篮里就是菜”这句朴实的大白话,我感到非常亲切,颇有共鸣。  我曾经这样请教于老师:“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哪件事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于老师说:“我上初一时,南开大学刚毕业的李晓旭
阅读本身是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如读《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个读者因为所处时代及阅读境遇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大不相同。  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探讨“阅读”本质时所阐述的,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时的感受。  在读此书之前,我大约看过20余篇有关群文阅读
一、课前展诗气,引“书”  师:同学们,请用一两句话欢迎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生说,师相机点评。)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很有才华,一定读了不少书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说起“书”,我想起了一首诗。  二、涵泳诗书国,读“书”  (出示狄金森的诗《神奇的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带着这种期待,走进“书”的王国,好不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贤中心幼儿园开心农场的葡萄终于成熟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采摘和品尝葡萄,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或来到美工活动区用纸黏土“制作葡萄”,或用蜡笔画出葡萄园丰收的景象……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明白了“有播種才有收获”。  摄影报道/赵翠红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群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是一群动物。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黑板上写着“有趣的动物”。  师: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那你们知道,我们要讨论动物的什么吗?  生:讨论他们的有趣。因为黑板上写的课题是“有趣的动物”。  师:真能干!读书呀,就应像这两位同学一样会倾听,会观察,我们就能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希望今天咱们也能收获很多乐趣。现在就
特级教师周益民认为:“谜语等民间文学样式是一种活体记忆,是生命开端状态的存在,儿童因为它们而在语言中获得一种迥异现实的生命体认,它们是个体源初的精神家园、话语故乡。”确实,谜语源自我国古代民间,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文化产物。它极具吸引力,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暗射所言之物,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儿童开动脑筋,激发智慧。身为母语启蒙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感受谜语中的智慧,领悟谜语的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改进习作课堂教学,解决习作教学“为谁写”“为何写”和“判断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主编”来约稿,激发读者意识  课堂中习作情境可以虚拟
【设计初想】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习作策略单元,主题是续写故事。围绕这一主题,通过编排的课文,体现出“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的渐进发展过程。本单元中的活动设计,如看题目预测内容、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口语交际预测“名字里的故事”均与预测方法的学习紧密相关。单元习作“续写故事”就是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预测方法续写故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合理预测”同学们如何帮助李晓明
朗读是一种深度的“理解”,唯有真正理解语言内容之后,才能情由心生、以声传情,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情韵;朗读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字正腔圆,也不是通常说法上的正确流利,它是通过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把朗读者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移情体验,借助自己的声音媒质个性化地表达出来,是对文本的一次“二度表达”。因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手段,也是把语言文字、内涵思想,由此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