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现行的各个版本的教材完全是站在了学生的视角编排的,非常适合采取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能产生积极的意义。下面我将以自主建构模式为核心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结构;课堂探究
一、 建立导学体系
我们通过建立导学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意义建构,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的本质。
导学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师生在上课伊始相互启发共同梳理确定。导学体系分为知识目标体系与学习方法体系,也就是要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上课后,首先教师形成阅读教材框架,即:提出核心问题,确定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点,明确学习的重点。然后师生共同围绕框架阅读教材进行梳理并记录在自学记录本上。当所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补充形成板书,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着所要学的知识,共同寻求完成学习的方法。比如可以是通过文本阅读直接学习,通过联系旧知方法迁移发现,可以通过类比、计算、推理、猜想、实验、验证、操作等活动获得。总之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具体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引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优化,选择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学习本课知识。
二、 自主意义建构
当导学体系建立后,学生自主按照导学体系开展自主意义建构。并将自学所得记录在自主学习记录本上,同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新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班级内流动,观察每个学生的自学动态,对学生的困惑和生成做好全面了解,及时的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引导,对学优生给予提高要求,让其创造性学习。从而实现课标关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关注到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样做改变了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状况,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达到了和谐统一,符合了人的认知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通过自主活动能够获得数学活动的直接经验。
三、 思维碰撞延伸
为了深化和提升学习成果,充分落实四基和四能,在学生完成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思维碰撞延伸。这里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学习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对好的方法进行共享,对探索的过程进行展示,对不同的见解与认识形成问题开展讨论,进行思维碰撞,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梳理,作为组内共同的问题提交全班研究。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是对自学的深化过程,也是培养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更是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首先各小组选派代表对学习情况按照导学体系进行重点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抓住关键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通过建立认知冲突,深化学生的学习提升内涵,引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同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学习得到有效的拓展。各组将组内交流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班级研究。教師组织学生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结为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问题集中研讨,通过建立情景,组织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实验等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总结等,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抓住生成性资源,顺学而导,形成有效的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这个层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对各种学习方法、数学思想、研究方法进行提炼优化推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四、 目标达成反馈
学生经历了自主建构的过程之后,就要对所学进行应用,从而实施有效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依据知识与方法目标,利用布鲁姆理论分层设计评价内容,体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牵动。题目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基本问题、变式问题、拓展性问题的综合出现,能有效的反馈出课堂学习的全貌,能对课堂学习起到推进和深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反思意识,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主要通过检测小卷或课堂作业的形式,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其目的就是提高学习的效率,把问题都消化在课内,趁热打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检测评价中,我们不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标准,达到了既是完成任务,同时鼓励进步与发展。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五、 结语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结构,都应该注重内涵,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浅表的形式上。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能最大化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李洪斌,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仙人洞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结构;课堂探究
一、 建立导学体系
我们通过建立导学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意义建构,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的本质。
导学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师生在上课伊始相互启发共同梳理确定。导学体系分为知识目标体系与学习方法体系,也就是要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上课后,首先教师形成阅读教材框架,即:提出核心问题,确定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点,明确学习的重点。然后师生共同围绕框架阅读教材进行梳理并记录在自学记录本上。当所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补充形成板书,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着所要学的知识,共同寻求完成学习的方法。比如可以是通过文本阅读直接学习,通过联系旧知方法迁移发现,可以通过类比、计算、推理、猜想、实验、验证、操作等活动获得。总之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具体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引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优化,选择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学习本课知识。
二、 自主意义建构
当导学体系建立后,学生自主按照导学体系开展自主意义建构。并将自学所得记录在自主学习记录本上,同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新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班级内流动,观察每个学生的自学动态,对学生的困惑和生成做好全面了解,及时的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引导,对学优生给予提高要求,让其创造性学习。从而实现课标关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关注到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样做改变了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状况,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达到了和谐统一,符合了人的认知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通过自主活动能够获得数学活动的直接经验。
三、 思维碰撞延伸
为了深化和提升学习成果,充分落实四基和四能,在学生完成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思维碰撞延伸。这里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学习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对好的方法进行共享,对探索的过程进行展示,对不同的见解与认识形成问题开展讨论,进行思维碰撞,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梳理,作为组内共同的问题提交全班研究。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是对自学的深化过程,也是培养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更是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首先各小组选派代表对学习情况按照导学体系进行重点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抓住关键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通过建立认知冲突,深化学生的学习提升内涵,引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同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学习得到有效的拓展。各组将组内交流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班级研究。教師组织学生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结为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问题集中研讨,通过建立情景,组织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实验等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总结等,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抓住生成性资源,顺学而导,形成有效的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这个层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对各种学习方法、数学思想、研究方法进行提炼优化推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四、 目标达成反馈
学生经历了自主建构的过程之后,就要对所学进行应用,从而实施有效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依据知识与方法目标,利用布鲁姆理论分层设计评价内容,体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牵动。题目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基本问题、变式问题、拓展性问题的综合出现,能有效的反馈出课堂学习的全貌,能对课堂学习起到推进和深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反思意识,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主要通过检测小卷或课堂作业的形式,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其目的就是提高学习的效率,把问题都消化在课内,趁热打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检测评价中,我们不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标准,达到了既是完成任务,同时鼓励进步与发展。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五、 结语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结构,都应该注重内涵,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浅表的形式上。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能最大化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简介:李洪斌,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仙人洞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