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教学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能快速反映地理时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等特点。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地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的语言、语气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来配合教学。如在讲述我国季风气候时,可引用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自然对“由于春风不到使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产生疑惑,通过分析,加深对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创造各种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知识与学生原有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开拓了,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水般而涌出。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演示中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从而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皱褶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的疑问。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神秘的大自然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主要心理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起点。南极臭氧层空洞为何出现在春季?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为什么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等等,太多的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考察和调查,广泛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能力。如地理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并制定了具体改善我县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
  创新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
期刊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息课堂上让
期刊
著名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
期刊
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来贯穿道德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服务,是审美教育的宗旨所在。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审美教育的特殊性上人手。教师通过对审美教育特殊性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审美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研究对象。美学是人类从审美关系把握世界的一门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以具有审美特征的对象与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所构成的,二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现实的具体的审美活
期刊
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然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
期刊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这种状况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和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和教学本
期刊
摘要:职高生在语文学习中时常感到困难,本文分析了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并从多角度寻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学习;特点与对策    现今的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职高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由于上不了普通高中才来到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也相当突出,他们普遍感到语文难学,学不懂,提高不大。那么职高生语文学习有哪些特点呢,作为语文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
期刊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
期刊
语言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表达的语言(书面语)、借声音表达的语言(口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白其义的语言(体态语)。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后两种:口语和体态语。体态语又称态势语或身体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则叫教学语言机智。  教学语言机智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即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
期刊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等,这些语文动向对于语文课堂这块几近干枯的园地无异于化雨的春风,颇令人欣慰。  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帮学生扶正学语文的风标,还语文课本应有的面目,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已是刻不容缓。    一、语文教师要为语文的发扬创造最适宜的课堂环境    在我们当代语文教学中,思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