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作文教改十分活跃,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变化仍然不大。农村小学生作文态度不端正;写作呈现被动状态;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写作技能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单调枯燥;应试教育引起学生考试压力增大;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为此,本文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建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真实表达;注重引导学生积累。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学生
提起作文,农村小学生的感受大多是“作文难写,怕写作文”,而教师则认为“作文难教,怕教作文”。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作文教改十分活跃,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变化仍然不大。因此,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1 写作呈现被动状态
每当上作文课时,很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写作,只有老师布置一次才写一次,甚至布置了也不写。今年清明节放假,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扫墓的日记,班上30多名学生,真正写了的只有5名学生。
1.2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从学生写的内容看,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1.3 写作技能普遍较差
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约占10%。 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的占60﹪。错别字相当多,每批改一次作文,本子上全是红字。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得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甚至不用標点。三年级有一次写我学会了××, 学生写他学会的只有游泳,从头到尾都是一句话,我第一次不会游泳,第二次我会游泳了,第三次我更会游泳了。就这样一篇文章就写完了。
2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为什么农村学生写作时会出现以上的种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2.1 生活环境单调枯燥
由于居住稀散,到学校路程较远。每天上学都要走好几里路,除了来回的时间,到校后就接着老师讲课,回到家里已是天黑,回到家又是和爷爷奶奶在家,交流或指导得更少。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阅读的空间。现在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没有任何课外书籍。学校的图书室成了一种摆设品,图书管理员愁麻烦,干脆不开门。这样就造成学生阅读量受到限制,接触社会的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不开阔,导致作文内容不丰富,无话可说。
2.2 应试教育引起学生考试压力增大
由于上级部门对老师的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给老师施加压力,老师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质量检测。无形之中,老师就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学生为了应付这些,只好去背几篇与语文园地相似的作文去对付考试,或者去超其它书上的类似作文。
2.3 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它是天文数字。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整天都想机械一样,上课,吃饭,睡觉,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顶多是晚上看一下电视,了解一下外面的事物,否则更没有开阔视野的平台。近几年,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春游,野炊等活动都取消了,根本就没机会去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忙活。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们放开手脚,真情表达呢?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
3.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习作有浓厚兴趣时,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抓住每个学生的心,每个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如:师:为什么说眼睛是“五员观察之将”中的老大呢?因为眼睛最勤快呀,你看,一有什么新鲜事物,眼睛立即就能看清楚,有个成语叫做“一目了然”就是形容眼睛这个特点。让我们来个“鬼脸展览会”,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看到的“做鬼脸”的过程说清楚,写明白。鬼脸一定要做得像,还要给鬼脸起个名称,比如“狐狸脸、猪八戒脸”,也可以用某个词语来说明,比如“翻脸不认人”、“恶狠狠”、“气急败坏”等。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可谓“群情高涨”。教师在引导学生“怎么观察”的过程中,指导了学生准确运用词语。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学生思维顿就会活跃起来,写出一个个真实生动有趣的“脸谱”。当兴趣成为孩子习作的内驱力时,孩子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变原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
3.2 鼓励学生真实表达
报刊上曾刊登这样一个外国笑话:爸爸问儿子,“为啥想到中国求学?”儿子回答:“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其实,这不是笑话,分明是讽刺,是黑色幽默。然而,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却又是一语中的——学生作文的确普遍存在着编造的现象。如何做到真实呢?真实的内容,才是可信的;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如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的。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之本。
3.3 注重积累,这是习作的资本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金,刘文元.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学生
提起作文,农村小学生的感受大多是“作文难写,怕写作文”,而教师则认为“作文难教,怕教作文”。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作文教改十分活跃,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变化仍然不大。因此,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1 写作呈现被动状态
每当上作文课时,很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写作,只有老师布置一次才写一次,甚至布置了也不写。今年清明节放假,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扫墓的日记,班上30多名学生,真正写了的只有5名学生。
1.2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从学生写的内容看,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1.3 写作技能普遍较差
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约占10%。 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的占60﹪。错别字相当多,每批改一次作文,本子上全是红字。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得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甚至不用標点。三年级有一次写我学会了××, 学生写他学会的只有游泳,从头到尾都是一句话,我第一次不会游泳,第二次我会游泳了,第三次我更会游泳了。就这样一篇文章就写完了。
2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为什么农村学生写作时会出现以上的种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2.1 生活环境单调枯燥
由于居住稀散,到学校路程较远。每天上学都要走好几里路,除了来回的时间,到校后就接着老师讲课,回到家里已是天黑,回到家又是和爷爷奶奶在家,交流或指导得更少。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阅读的空间。现在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没有任何课外书籍。学校的图书室成了一种摆设品,图书管理员愁麻烦,干脆不开门。这样就造成学生阅读量受到限制,接触社会的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不开阔,导致作文内容不丰富,无话可说。
2.2 应试教育引起学生考试压力增大
由于上级部门对老师的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给老师施加压力,老师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质量检测。无形之中,老师就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学生为了应付这些,只好去背几篇与语文园地相似的作文去对付考试,或者去超其它书上的类似作文。
2.3 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它是天文数字。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整天都想机械一样,上课,吃饭,睡觉,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顶多是晚上看一下电视,了解一下外面的事物,否则更没有开阔视野的平台。近几年,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春游,野炊等活动都取消了,根本就没机会去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忙活。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如何让作文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们放开手脚,真情表达呢?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
3.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习作有浓厚兴趣时,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抓住每个学生的心,每个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如:师:为什么说眼睛是“五员观察之将”中的老大呢?因为眼睛最勤快呀,你看,一有什么新鲜事物,眼睛立即就能看清楚,有个成语叫做“一目了然”就是形容眼睛这个特点。让我们来个“鬼脸展览会”,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看到的“做鬼脸”的过程说清楚,写明白。鬼脸一定要做得像,还要给鬼脸起个名称,比如“狐狸脸、猪八戒脸”,也可以用某个词语来说明,比如“翻脸不认人”、“恶狠狠”、“气急败坏”等。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可谓“群情高涨”。教师在引导学生“怎么观察”的过程中,指导了学生准确运用词语。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学生思维顿就会活跃起来,写出一个个真实生动有趣的“脸谱”。当兴趣成为孩子习作的内驱力时,孩子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变原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
3.2 鼓励学生真实表达
报刊上曾刊登这样一个外国笑话:爸爸问儿子,“为啥想到中国求学?”儿子回答:“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其实,这不是笑话,分明是讽刺,是黑色幽默。然而,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却又是一语中的——学生作文的确普遍存在着编造的现象。如何做到真实呢?真实的内容,才是可信的;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如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的。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之本。
3.3 注重积累,这是习作的资本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金,刘文元.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