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店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思想形态的浓缩,对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时,商家字号多采用带有吉祥顺利的字眼,以讨个吉利。无论城镇僻壤,也不论布铺茶店,所有商号大多离不开顺、广、泰、祥之类的字眼。
清代学者朱寿彭曾将平时所见店名汇集一处,凑成“七律”一首,自称基本上囊括了古时天下字号的内容。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高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春正合生产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如果将这56个字归类,不难发现,其意义不外乎说:数量众多(万、广、丰);规模巨大(元、泰、洪);发展顺利(亨、和、协);生意兴隆(隆、昌、茂);事业持久(长、恒、永);万事吉利(瑞、祥、福);公平信用(信、义、仁)。
店名中除常用带吉祥顺利的字眼外,还有多种规律可寻。
一是取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店名。例如,杭州酒家“天香楼”,“天香”出自唐代李正封的《牡丹》诗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杭州名店“山外山”、“楼外楼”,皆出自宋代林升《题临安邸》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江南春”、“稻香村”、“云裳”、“霓裳”(服装店)等店名,皆汲取了古代文化营养,以唐宋诗词的名句作为取名的依据。这类店名既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富有诗意,令人遐想。
二是店名可显示行业和商品功能。譬如,“一品香”、“素春斋”、“知味观”、“五味和”(酒楼),“康复”、“长春”(药铺),“平海池”、“湘海池”(浴堂)等。这类店名易记又好听。
三是店名与地名结合。比如,“岳湖楼”、“宁波汤(米团)店”、“湖州大馄饨店”等。这些店名取名自然,借地名扬店名或品名。
四是店名用店主姓加吉祥词。例如“毛源昌”、“高义泰”、“张允升”、“方裕和”、“张同泰”、“边福茂”、“孔凤春”等。这些店名若再加上成功的经营,往往会成为“老字号”。
五是用店主姓名作为店名牌匾。如“邵芝岩”、“张小泉”、“都锦生”等。
许多古老的店铺商号至今拥有广泛的信誉,对商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像中药店“同仁堂”,帽店“盛锡福”,鞋店“内金升”、“载人舟”,烤鸭店“全聚德”,涮羊肉馆“东来顺”,包子馆“狗不理”,经营剪刀的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画店“荣宝斋”,我国三大名笔庄——北京“李福寿”、上海“胡开文”、沈阳“胡魁章”,等等,各地方都有地方著名字号。一个店名所以能保持几十年、几百年不败不倒,世代相传,它既是一部经营者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活生生的经营学教材,其间多少辛苦事,化作经验启后人。
可以说,商名铺号愈老愈能证明市场知名度的高低,以及市场信誉的大小。所以,经商者都喜欢自己有个老字号。有老字号的商家,自然感激祖宗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铁打的衣食饭碗;没有老字号的商家也得查查家谱,看看祖先是否与某某字号有无瓜葛。实在查无根据的,也要牵强附会地想办法与某一老字号拉上关系。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张小泉剪刀店”的剪刀锋快耐用,质量上乘,与众不同。一天,乾隆皇帝南下游杭州时,慕名买了一把,回去使用了一番,非常满意;以后他年年派人到“张小泉”采办宫廷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驰名全国。最初,张小泉剪刀店只有大井巷巷口一家,后来“张小泉”名气越来越大,杭州城其他剪刀店为了争生意,纷纷将自己店名改成与“张小泉”读音相近的“张小全”、“张小钱”,或“老张小泉”、“真张小泉”、“真正张小泉”,等等。这时候,真正的“张小泉”为了区别于冒牌货,在自己店名前加上“近记”二字。可是,没过几天又引出了满街满巷的“琴记”、“谨记”、“今记”、“井记”等等“张小泉”来。外地人初到杭州,确是真假难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这两句诗,即来源于此。道理毋须多说,不过是“秃子跟着月亮走——图的沾沾光”。
行文至此,联想到今日城镇街头出现的封建文化色彩、殖民文化色彩等不良文化现象的店名牌匾,如“大东亚商行”、“帝豪酒家”、“纽波曼美食城”(纽波曼——“新贵族”一词的外文音译)、“东京录像厅”,等等。有的经营者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帝王”门面,“贵族”招牌,生意一定能高出一筹。但事实表明,店名拿噱头来唬弄消费者的做法,是自抬门槛,消费者并不卖帐。
其实,商店名称仅仅是一种符号和代码而已。要想在没有硝烟的市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凭借灵活的营销策略,过硬的商品质量,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来赢得顾客的信任,这样才能事业持久,生命长青。虽然取名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关键是应体现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店名牌匾应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杨剑鸣)
古时,商家字号多采用带有吉祥顺利的字眼,以讨个吉利。无论城镇僻壤,也不论布铺茶店,所有商号大多离不开顺、广、泰、祥之类的字眼。
清代学者朱寿彭曾将平时所见店名汇集一处,凑成“七律”一首,自称基本上囊括了古时天下字号的内容。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高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春正合生产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如果将这56个字归类,不难发现,其意义不外乎说:数量众多(万、广、丰);规模巨大(元、泰、洪);发展顺利(亨、和、协);生意兴隆(隆、昌、茂);事业持久(长、恒、永);万事吉利(瑞、祥、福);公平信用(信、义、仁)。
店名中除常用带吉祥顺利的字眼外,还有多种规律可寻。
一是取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店名。例如,杭州酒家“天香楼”,“天香”出自唐代李正封的《牡丹》诗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杭州名店“山外山”、“楼外楼”,皆出自宋代林升《题临安邸》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江南春”、“稻香村”、“云裳”、“霓裳”(服装店)等店名,皆汲取了古代文化营养,以唐宋诗词的名句作为取名的依据。这类店名既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富有诗意,令人遐想。
二是店名可显示行业和商品功能。譬如,“一品香”、“素春斋”、“知味观”、“五味和”(酒楼),“康复”、“长春”(药铺),“平海池”、“湘海池”(浴堂)等。这类店名易记又好听。
三是店名与地名结合。比如,“岳湖楼”、“宁波汤(米团)店”、“湖州大馄饨店”等。这些店名取名自然,借地名扬店名或品名。
四是店名用店主姓加吉祥词。例如“毛源昌”、“高义泰”、“张允升”、“方裕和”、“张同泰”、“边福茂”、“孔凤春”等。这些店名若再加上成功的经营,往往会成为“老字号”。
五是用店主姓名作为店名牌匾。如“邵芝岩”、“张小泉”、“都锦生”等。
许多古老的店铺商号至今拥有广泛的信誉,对商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像中药店“同仁堂”,帽店“盛锡福”,鞋店“内金升”、“载人舟”,烤鸭店“全聚德”,涮羊肉馆“东来顺”,包子馆“狗不理”,经营剪刀的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画店“荣宝斋”,我国三大名笔庄——北京“李福寿”、上海“胡开文”、沈阳“胡魁章”,等等,各地方都有地方著名字号。一个店名所以能保持几十年、几百年不败不倒,世代相传,它既是一部经营者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活生生的经营学教材,其间多少辛苦事,化作经验启后人。
可以说,商名铺号愈老愈能证明市场知名度的高低,以及市场信誉的大小。所以,经商者都喜欢自己有个老字号。有老字号的商家,自然感激祖宗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铁打的衣食饭碗;没有老字号的商家也得查查家谱,看看祖先是否与某某字号有无瓜葛。实在查无根据的,也要牵强附会地想办法与某一老字号拉上关系。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张小泉剪刀店”的剪刀锋快耐用,质量上乘,与众不同。一天,乾隆皇帝南下游杭州时,慕名买了一把,回去使用了一番,非常满意;以后他年年派人到“张小泉”采办宫廷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驰名全国。最初,张小泉剪刀店只有大井巷巷口一家,后来“张小泉”名气越来越大,杭州城其他剪刀店为了争生意,纷纷将自己店名改成与“张小泉”读音相近的“张小全”、“张小钱”,或“老张小泉”、“真张小泉”、“真正张小泉”,等等。这时候,真正的“张小泉”为了区别于冒牌货,在自己店名前加上“近记”二字。可是,没过几天又引出了满街满巷的“琴记”、“谨记”、“今记”、“井记”等等“张小泉”来。外地人初到杭州,确是真假难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这两句诗,即来源于此。道理毋须多说,不过是“秃子跟着月亮走——图的沾沾光”。
行文至此,联想到今日城镇街头出现的封建文化色彩、殖民文化色彩等不良文化现象的店名牌匾,如“大东亚商行”、“帝豪酒家”、“纽波曼美食城”(纽波曼——“新贵族”一词的外文音译)、“东京录像厅”,等等。有的经营者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帝王”门面,“贵族”招牌,生意一定能高出一筹。但事实表明,店名拿噱头来唬弄消费者的做法,是自抬门槛,消费者并不卖帐。
其实,商店名称仅仅是一种符号和代码而已。要想在没有硝烟的市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凭借灵活的营销策略,过硬的商品质量,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来赢得顾客的信任,这样才能事业持久,生命长青。虽然取名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关键是应体现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店名牌匾应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