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店家取名趣考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店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思想形态的浓缩,对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时,商家字号多采用带有吉祥顺利的字眼,以讨个吉利。无论城镇僻壤,也不论布铺茶店,所有商号大多离不开顺、广、泰、祥之类的字眼。
  清代学者朱寿彭曾将平时所见店名汇集一处,凑成“七律”一首,自称基本上囊括了古时天下字号的内容。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高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春正合生产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如果将这56个字归类,不难发现,其意义不外乎说:数量众多(万、广、丰);规模巨大(元、泰、洪);发展顺利(亨、和、协);生意兴隆(隆、昌、茂);事业持久(长、恒、永);万事吉利(瑞、祥、福);公平信用(信、义、仁)。
  店名中除常用带吉祥顺利的字眼外,还有多种规律可寻。
  一是取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店名。例如,杭州酒家“天香楼”,“天香”出自唐代李正封的《牡丹》诗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杭州名店“山外山”、“楼外楼”,皆出自宋代林升《题临安邸》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江南春”、“稻香村”、“云裳”、“霓裳”(服装店)等店名,皆汲取了古代文化营养,以唐宋诗词的名句作为取名的依据。这类店名既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富有诗意,令人遐想。
  二是店名可显示行业和商品功能。譬如,“一品香”、“素春斋”、“知味观”、“五味和”(酒楼),“康复”、“长春”(药铺),“平海池”、“湘海池”(浴堂)等。这类店名易记又好听。
  三是店名与地名结合。比如,“岳湖楼”、“宁波汤(米团)店”、“湖州大馄饨店”等。这些店名取名自然,借地名扬店名或品名。
  四是店名用店主姓加吉祥词。例如“毛源昌”、“高义泰”、“张允升”、“方裕和”、“张同泰”、“边福茂”、“孔凤春”等。这些店名若再加上成功的经营,往往会成为“老字号”。
  五是用店主姓名作为店名牌匾。如“邵芝岩”、“张小泉”、“都锦生”等。
  许多古老的店铺商号至今拥有广泛的信誉,对商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像中药店“同仁堂”,帽店“盛锡福”,鞋店“内金升”、“载人舟”,烤鸭店“全聚德”,涮羊肉馆“东来顺”,包子馆“狗不理”,经营剪刀的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画店“荣宝斋”,我国三大名笔庄——北京“李福寿”、上海“胡开文”、沈阳“胡魁章”,等等,各地方都有地方著名字号。一个店名所以能保持几十年、几百年不败不倒,世代相传,它既是一部经营者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活生生的经营学教材,其间多少辛苦事,化作经验启后人。
  可以说,商名铺号愈老愈能证明市场知名度的高低,以及市场信誉的大小。所以,经商者都喜欢自己有个老字号。有老字号的商家,自然感激祖宗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铁打的衣食饭碗;没有老字号的商家也得查查家谱,看看祖先是否与某某字号有无瓜葛。实在查无根据的,也要牵强附会地想办法与某一老字号拉上关系。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张小泉剪刀店”的剪刀锋快耐用,质量上乘,与众不同。一天,乾隆皇帝南下游杭州时,慕名买了一把,回去使用了一番,非常满意;以后他年年派人到“张小泉”采办宫廷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驰名全国。最初,张小泉剪刀店只有大井巷巷口一家,后来“张小泉”名气越来越大,杭州城其他剪刀店为了争生意,纷纷将自己店名改成与“张小泉”读音相近的“张小全”、“张小钱”,或“老张小泉”、“真张小泉”、“真正张小泉”,等等。这时候,真正的“张小泉”为了区别于冒牌货,在自己店名前加上“近记”二字。可是,没过几天又引出了满街满巷的“琴记”、“谨记”、“今记”、“井记”等等“张小泉”来。外地人初到杭州,确是真假难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这两句诗,即来源于此。道理毋须多说,不过是“秃子跟着月亮走——图的沾沾光”。
  行文至此,联想到今日城镇街头出现的封建文化色彩、殖民文化色彩等不良文化现象的店名牌匾,如“大东亚商行”、“帝豪酒家”、“纽波曼美食城”(纽波曼——“新贵族”一词的外文音译)、“东京录像厅”,等等。有的经营者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帝王”门面,“贵族”招牌,生意一定能高出一筹。但事实表明,店名拿噱头来唬弄消费者的做法,是自抬门槛,消费者并不卖帐。
  其实,商店名称仅仅是一种符号和代码而已。要想在没有硝烟的市场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凭借灵活的营销策略,过硬的商品质量,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来赢得顾客的信任,这样才能事业持久,生命长青。虽然取名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关键是应体现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店名牌匾应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怪物    最近,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加利福尼亚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发言人阿诺德博士展示了一张奇特的照片(见题照),照片上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怪物,它圆溜溜的大脑袋上长满了尖硬粗壮的“头发”,脸颊、下巴、脖子,甚至鼻子上都布满了稀奇古怪的胡须,像棍子一样的眉毛则高高地倒竖着。它虽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却显得滑稽可笑。  这个家伙倒底是什么?阿诺德的展示立即引起了在
期刊
字谜的猜法  唐盛才    灯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它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亿万民众。本文特介绍几种猜法,供读者参考。  会意法:利用汉字词语解释,一字多义拆字扣合。如“谬”字可拆为“诊羽”二字。面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底为“谬”。即为诊(治)(关)羽之意。  包含法:谜面的字或该字的组成部分都包含谜底的字。如“加劲劳动,个个有份”,底为“力”。在谜
期刊
“资格”一词来源于官场,原指做官应具的条件和身份。  先秦的官吏,多为世袭。如张良的先人五世相韩,便可见一斑。然也有靠举荐得官的,如鲍叔牙荐管仲,管仲荐宁戚,祁奚荐解狐,百里奚荐蹇叔等等。  战国以后,世袭制逐渐衰亡。两汉时期,举荐制度最为完备,除中央大员外,州郡亦负有举荐人才之责,所举有孝廉、秀才、贤良文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到了晋代,则专以门第.高下评定士人的道德行为,以致
期刊
历时数载,惨淡构思,一代画师终于完成此卷    黄公望,元代名重一时的大画家,与王蒙、倪云林、吴镇合称元代画坛四大家。此公屡受迫害,无意仕途,不问人间事,浪迹江湖,以诗酒自娱。五十岁左右,他才潜心从事山水画创作。  名作《富春山居图》始作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不顾八旬高龄,不断观察写生,对当地山川细心揣度,苦心构思,先后花费四年时间,才成就了这一名作。此画以横幅长卷的
期刊
林肯总统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却襟怀豁达大度。有一次,一位参议员指责他是两面派,但他却心平气和地回答说:  “现在,请在座的诸位评一评吧!我若是有另外一副面孔,我就决不会戴着这副难看的尊容出入于大庭广众之中,您们说是不是呀!”    口试    儿子问父亲说:  “爸爸,口试是怎么一回事?”  “托穆,”父亲说:“口试是一种问答游戏,其中一个知道的默不作声,而另一个不知道的却夸夸其谈。”    糖在咖
期刊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竞争更加激烈。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电子信箱系统的应用领域,已经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EDI主要是将标准化的商业贸易文件,通过通信网络,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文件交换。它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等优点,为贸易伙伴之间建立了更好的、更密切的关系,使内部的运作过程更趋于合理化,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机会;改进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降低成本获
期刊
在近年兴起的收藏热中,古瓷收藏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代,除国家博物院(馆)收藏了大批古瓷外,许多个人也收藏古瓷,不惜重金购进名贵精品。1990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42.2万英镑的高价,售出一个36厘米高的花瓶。前不久,在香港索新比秋拍卖会上,一个元朝青花牡丹纹大梅花瓶连盖,以992万港元成交价,创下元朝瓷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在1990-1995年,拍卖的清代200件粉彩瓷器,其中价格最高的是
期刊
1837年,中国的鸦片输入量有四五万箱之巨。以4万箱计,每箱按120斤算,即480万斤,每箱价格,英国人出价是800(银)元,至少共掠去3000万元。大量的鸦片,运载鸦片的大量违法商船,停在中国朝廷屡下禁令的广州黄埔港外,若无飞天的本事,如何能进入中国领土,又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广州批发零售到长江南北、大河上下,从中国的市场上掏去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把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瘾君子一个个薰得面灰力衰
期刊
君子言义不言利,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行为准则。清代画家沈海涛,其画深得古人妙意。金陵有一富商,慕名求画,因为款待不周,他推席而骂:“你算什么东西?至多一村驴罢了!你以为我是卖画的画工吗?”接着又埋怨从中牵线的友人:“君误我,令我笔墨数十日臭!”宋代画家郭忠恕也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在陕西时,一个衙内持重金请他作画,他不理会。后来这位衙内用计将他诳去,软禁起来,每天酒饭招待,条件是他必须留下一幅画来。郭
期刊
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以翔实的史料和恢宏的气势,再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同时披露了他与江西这片红色大地鲜为人知的渊源关系——四川广安县邓氏的祖籍在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县)。    (一)    早在1993年,邓小平的女儿萧榕(笔名毛毛),历经三载磨砺,出版了长篇人物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  为了寻觅邓氏祖先的踪迹,萧榕专程到原籍四川广安县寻找家谱。她写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