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格”一词来源于官场,原指做官应具的条件和身份。
先秦的官吏,多为世袭。如张良的先人五世相韩,便可见一斑。然也有靠举荐得官的,如鲍叔牙荐管仲,管仲荐宁戚,祁奚荐解狐,百里奚荐蹇叔等等。
战国以后,世袭制逐渐衰亡。两汉时期,举荐制度最为完备,除中央大员外,州郡亦负有举荐人才之责,所举有孝廉、秀才、贤良文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到了晋代,则专以门第.高下评定士人的道德行为,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诸如王谢等家的显赫,便源于这种选拔制度。
隋唐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官吏的选用,权力在中央,州郡不得自辟僚属,并以科举考试代替对士人的品评。以后也就形成一种制度,历宋、元、明、清而不衰。
但历史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举荐或选拔的人多,实际需用的人少。这就产生了一个弊端:相当一部分人必须等官做。
北魏时期,有个叫崔亮的吏部尚书鉴于候补应选者甚多,便上奏皇帝采用“停格制”,即根据上一任卸任后间隔的时间长短依次用人。此举虽深得一些长期得不到升任的庸员的欢呼,但却遭到了多数有识之士的反对。就连崔亮的外甥刘景安也批评说,长此下去,天下士人便不用修养品行和砥砺名节了。的确,那些好容易才等到官做的人,上任之后便贪赃枉法刮地皮,捞足好处以备赋闲,再等下一任。
到了唐玄宗时,吏部尚书裴光庭也把崔亮的“发明创造”奉为至宝,只是略微变换了一下角度,谓之为“循资格”。其办法是不论是否有才干,每一级官吏都依据一定年限等级选任,不得超越。这个办法一付诸实施,天下那些昏聩庸愚之徒立刻高兴得发狂,称之为“圣书”。名相宋璟虽然出面争论过,但却毫无结果。裴光庭死后,博士孙琬认为裴采用的“循资格”有失奖劝之道,请求给他谥“克”。可是继任者看到“循资格”既对自己有利,又不必花气力对官员们进行考察,也就将这种方法沿袭下来了。这样,论资排辈的风气一直蔓延到现在。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其实,在用人上本是并无“资格”可循的。岂料这种“循资格”的歪风压倒了正气,有能耐有本事的人要上来,反而不容易,甚至不得不“破格”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
“停格制”和“循资格”的实施。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进一步腐败,也造成了官员们的更加自私保守。正如宋朝的王禹俑所说,他们只知“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罢了。
所谓“破格”,是针对“循格”而言的,“循格”本是一块历史赘疣,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更不应有它的地位。铲除了“循资格”,用人才能走上正道。当然也就大可不必冲破人为的束缚与封锁来“破格”了。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先秦的官吏,多为世袭。如张良的先人五世相韩,便可见一斑。然也有靠举荐得官的,如鲍叔牙荐管仲,管仲荐宁戚,祁奚荐解狐,百里奚荐蹇叔等等。
战国以后,世袭制逐渐衰亡。两汉时期,举荐制度最为完备,除中央大员外,州郡亦负有举荐人才之责,所举有孝廉、秀才、贤良文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到了晋代,则专以门第.高下评定士人的道德行为,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诸如王谢等家的显赫,便源于这种选拔制度。
隋唐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官吏的选用,权力在中央,州郡不得自辟僚属,并以科举考试代替对士人的品评。以后也就形成一种制度,历宋、元、明、清而不衰。
但历史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举荐或选拔的人多,实际需用的人少。这就产生了一个弊端:相当一部分人必须等官做。
北魏时期,有个叫崔亮的吏部尚书鉴于候补应选者甚多,便上奏皇帝采用“停格制”,即根据上一任卸任后间隔的时间长短依次用人。此举虽深得一些长期得不到升任的庸员的欢呼,但却遭到了多数有识之士的反对。就连崔亮的外甥刘景安也批评说,长此下去,天下士人便不用修养品行和砥砺名节了。的确,那些好容易才等到官做的人,上任之后便贪赃枉法刮地皮,捞足好处以备赋闲,再等下一任。
到了唐玄宗时,吏部尚书裴光庭也把崔亮的“发明创造”奉为至宝,只是略微变换了一下角度,谓之为“循资格”。其办法是不论是否有才干,每一级官吏都依据一定年限等级选任,不得超越。这个办法一付诸实施,天下那些昏聩庸愚之徒立刻高兴得发狂,称之为“圣书”。名相宋璟虽然出面争论过,但却毫无结果。裴光庭死后,博士孙琬认为裴采用的“循资格”有失奖劝之道,请求给他谥“克”。可是继任者看到“循资格”既对自己有利,又不必花气力对官员们进行考察,也就将这种方法沿袭下来了。这样,论资排辈的风气一直蔓延到现在。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其实,在用人上本是并无“资格”可循的。岂料这种“循资格”的歪风压倒了正气,有能耐有本事的人要上来,反而不容易,甚至不得不“破格”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
“停格制”和“循资格”的实施。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进一步腐败,也造成了官员们的更加自私保守。正如宋朝的王禹俑所说,他们只知“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罢了。
所谓“破格”,是针对“循格”而言的,“循格”本是一块历史赘疣,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更不应有它的地位。铲除了“循资格”,用人才能走上正道。当然也就大可不必冲破人为的束缚与封锁来“破格”了。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