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给、为、替”的教学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介词“给、为、替”为例,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的现状,尤其是近义虚词教学,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介词,“给、为、替”,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在类型上不同于世界其他主要语言,它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以介词“给、为、替”为例,这三个介词的意义和用法有时很容易区分,但有时候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很细微的,这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稍不注意就会在运用中犯错。那么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一、课堂教学应本着由简入繁的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只讲所学课文中的词语义项及基本用法,比如只需讲解第一次提到“给”的用法,不宜在课后的语法解释中再列出课文里没有涉及到的“给”的其它用法,此时“为、替”两个语法点还没有出现,所以更不宜引进“给”与“为、替”用法中交叉和区别的辨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特别注意,只需讲解所学课文中涉及到的例句的用法就可以了,使学生对新接触到的语法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时候,最忌讳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用法补充,还是以“给”为例,比如教材中最先涉及到的是“引进转移、传递的对象”这一用法,但有些老师在讲完教材中列出的用法之外,还会一股脑的把“给”的其它所有的用法教给学生,所以说他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对于留学生来说,接触和掌握一个新的语法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教师再作过多的补充,只会导致学生更加糊涂,学习效果并不会好,而且有时候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初级阶段只需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课文中提到的用法即可,这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也就是说初级阶段的虚词学习是分散性的,是为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基础的。到了中高级阶段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对所学虚词进行系统地整理、讲解和分析。通过初级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给、为、替”各自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到了中高级阶段进行辨析、归纳、总结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使学生更清楚这三个词用法上的交叉和区别,以利于更好的运用他们。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用词。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好不要使用“相当于…”“跟…大致一样”这样的字眼,用已学过的虚词来解释新学的虚词。这样的释义并不可取,会很容易产生误导,带来运用上的麻烦,会使本来就很难区分的近义虚词更加难以掌握和运用。比如有的教材或词典在解释“给”的意义和用法时,用“给”相当于“为、替”来说明,或者解释“为”的意义和用法时,用“为”等同于“给、替”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准确掌握。因为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给、为、替”这三个介词虽然用法上有相似的地方,但从不同的角度辨别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决不能简单地说“给就是替,替就是为,为就是给”,而应该全面细致地揭示每一个虚词的语义以及在运用中所关涉的各种因素,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三、加强实践练习
  通过练习才会发现学生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现象,以便于及时总结、纠正,例如留学生在使用介词“给、为、替”时就会经常出现以下的这些错误:
  (1)﹡我给老师感谢。(误加“给”)
  改:我感谢老师。
  介词短语“给…”可以用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但是,当及物动词作谓语时,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接受者只能放在动词后面作宾语,而不能跟“给”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误(1)中的“感谢”是及物动词,“老师”是“感谢”的对象,即动作的接受者,不该用“给”引介到“感谢”前边去,应该将“给”删去,并将“老师”移到“感谢”之后。
  (2)﹡妈妈给我没买生日礼物。(错序)
  改:妈妈没给我买生日礼物。
  否定副词“没”和介宾短语“给…”同时出现时,“没”要放在“给…”的前面。
  (3)﹡她做完作业就写信她朋友。(遗漏“给”)
  改:她做完作业就写信给她朋友。
  她做完作业就给她朋友写信。
  误(3)中动词“写”之后的信是“写”的对象,可以作“写”的宾语,但“她朋友”是“信”的接受者,不应该跟在句中动词“写”及其宾语“信”之后作另一个宾语,必须用介词“给”引介,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写”之前作状语,或放在“写信”之后作补语。
  (4)﹡他给我发愁,我感谢他的关心。(误用“给”)
  改:他为我发愁,我感谢他的关心。
  介词“给”不具备引介关心/关涉对象的功能,而介词“为”具备这一功能,所以误(4)中的“给”改成“为”更为恰当。
  (5)﹡每星期我为家里人写两封信。(误用“为”)
  改:每星期我给家里人写两封信。
  介词“给”和“为”都可以引介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如“给她理发”与“为他理发”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介词“给”可以引出事物的接受者,而“为”不具备这种功能。从误(5)的全句的意思来看,“家里人”是“信”的接受者,而不是“写信”这一行为的服务对象,因此应该用可以引介事物接受者的介词“给”,而不能用“为”。
  (6)﹡我的妈妈每天担心为我。(错序)
  改:我的妈妈每天为我担心。
  介宾短语“为…”应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所以误(6)中的“为我”应该移到“担心”的前面。
  (7)﹡我总是替你带来麻烦。
  改:我总是给你带来麻烦。
  介词“给”既可以引介动作行为的受益者,也可引介动作行为的受害者,而“替”一般只能引介动作行為的受益者,在误(7)中,“你”是“带来麻烦”这一动作行为的受害者,应该用“给”引介。
  通过上面我们对部分偏误实例的分析,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给、为、替”之间的区别有时候是很细微的,只有反复的练习、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准确、得体地使用它们。
  参考文献
  1.北大中文系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傅雨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5.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
摘要:法治教育是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办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相关的课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这种情况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把法治教育同蓬勃展开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会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产生关键作用。  关键词:法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现状  (一)大学
学位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机构,学生的安全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高校安全文化的研究,体现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开展全员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推动和谐校园构建。  【关键词】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 途径  大学生作为参与社会建设的从业群体之一,他们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影响
农民与土地之间有着不解的情缘,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对中国很多的农民家庭而言,土地是他们最根本的生活支柱,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农民的生活来源。近年来
曾几何时,当步入校园时,首先听到就是朗朗的读书声.但如今,漫步在校园中,却很少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朗朗的读书声,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作为语文教师要思考、要反思,怎样让朗读
摘要:本文针对《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网络平台对存在问题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改革,课程教学所得到的教学效果的若干些提高。  关键词: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网络平台;课程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B146 )  引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更应是以贴近实践,便于应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创新计算机教育,方式、方法  创新是人改造自然、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人才更需要创新精神的培养。日益成熟的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造成信息量剧
摘 要: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水平是比较高的,并且具有本国的一些特色,主要表现为:各所大学的水平差距不大且各具特色,在入学体制上是宽进严出,学术上崇尚自由,学制上有一定的弹性,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等。德国高等教育的这些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特色;启示  导言  德国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譬
钱梦龙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写作,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钱先生的话虽朴素却蕴含着语文教学是什么及语文教学应走的方向等问题。对于这句话,我一直都在咀嚼,玩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钱先生的话作为指导,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文本,培养语文意识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