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与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其传播发展能够对我国的文艺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经过时间的打磨,其传播形式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书法的传播史。书法艺术受到社会环境、人文思想以及群众审美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现代社会为书法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传播平台,本文将针对當代书法艺术的传播以及发展路径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书法艺术 传播方式 发展路径
  引言
  书法艺术是一门具有抽象性以及抒情性的艺术,随着汉字的产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回顾,着重分析了当代书法的现状,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敢于创新,通过不断地拓展书法艺术研究,在整体上呈现出书法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并对书法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能够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独放异彩。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一方面在思想交流以及文化继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造型。现存的文献中,由于查询不到明确的记载,所以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往往是来自学者们在文字研究中获得的线索。有很多的上古陶器都是以织纹作为装饰,所以“文”字出自美饰的含义,例如“文饰”“文身”等。古人通常以“文”的引申义用来给汉字定名,大致可以推断汉字从诞生的时候就非常讲究美饰,具有一定的艺术倾向。由此可见,书法艺术的历史和汉字的历史是一样悠久的。
  二、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现状
  当代书法走上了市场,所以对书法艺术的价值标准和对书法家的评价,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非常不利于书法发展的,也不利于当代作者的水平提升。自民国以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总体上一直处于继承发展的状态,并且在某个时间段内基本处于滞留状态。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大力倡导新文化的发展,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数都是对晚清书法艺术进行了传承,并无创新。
  三、现代化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一)传统书法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出现了新转机,在书法领域也体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新景象,在原有的基础上,传统书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得到了突破性的转变,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在日益发生着改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及精神动力。
  (二)非传统书法盛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除了传统的书法艺术以外,流行书法也在逐渐盛行,流行书法和现代书法已经成为书法界所讨论的热点。一些年轻的书法家,敢于大胆创作,打破各种陈规,追求书写的自然随意,彰显了自身的个性。他们从传统书法以及民间书法中汲取优势,打破传统的书写方式,在创作上不断地创新。
  (三)传统书法和非传统书法并存
  当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多元并存的局面,在书写所使用的物质方面,通常我们过去都是以传统的笔墨纸砚作为书写的材料,但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过去的书法艺术展出方式通常都是以私家书画馆、民间收藏,一直到现代化的书法艺术博物馆、展览馆、画廊以及网络电视媒体等各种方式展出;书法组织形式也从过去的非正式民间书画爱好者团体,发展到现在的书法协会;在书法艺术的个性化追求上,渐渐地形成了灵活多变的现代风格,所以当代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中国书法发展趋势
  首先,重视书法艺术,加强书法艺术的宣传。书法是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汇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发展历程中,不仅让文人墨客为之心醉,其秀逸之美也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所以国家应当重视书法艺术的作用,让大众认识到书法艺术,规范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国人应当对书法有着最基本的认识,通过宣传并加强对书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好地弘扬这一民族文化。
  其次,规范书法教育,研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得书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了能让国人对书法艺术有所认识,应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书法教学,一方面可以对师资力量做出一定的保障,确保了书法的启蒙;还能在学生书写的初期,规范学生的书写。
  第三,加强传统书法的传承,引导书法艺术创新。宋代书法家在继承了王羲之和颜真卿等前人的笔法后,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被后世所称颂,我们应当通过学习传统书法艺术的知识,掌握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实现书法艺术的创新。中国书法艺术是国家的财富,更是国人的自豪,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将书法艺术发扬传承下去,并能够认识到书法教学的现状,推广书法的学习,进而引导书法艺术的创新。
  五、如何传播中国书法艺术
  首先,借助现代经济形态优化传播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艺术传播形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示方式主要是书法艺术展览以及媒体宣传等。这使得书法艺术的传播方式更加简便,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还有很多地区都成立了书法协会,并通过组织比赛,让组织内的会员进行书法创作,并对参赛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也是比较合理的书法传播途径,对书法艺术的创作起到了有效的引导。
  其次,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开拓书法艺术的传播氛围。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网络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密切。网络的宣传,在很多领域中都被广泛地使用。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中国的书法艺术进行宣传,提升宣传速度,扩大传播范围,拉近人们和书法艺术之间的距离。以往人们如果想要欣赏这些书法作品,就需要去指定的展览馆中欣赏大师的创作,这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的书法艺术作品。不得不说,网络为书法文化的传播途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更多人了解书法文化艺术提供了可能性。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当代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逼真的仿制技术,将书法作品传承下去,以供更多的人进行观赏学习,为想要学习书法的人们提供临摹的范本。   第三,在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探究。在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书法技巧进行传播,还要针对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分析,要对书法艺术进行更好的感悟,这对人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深入的理论学习,为书法艺术的传播奠定理论基础。
  最后,通过书法平台的运用实现优质的宣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书法教学平台。教学平台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分,然后传授书法知识和技巧,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也會与传统的文化艺术综合起来,提升书法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书法传播平台也可以通过团队的演讲和表演,借助书法艺术主题展现出来,使得大众更快地学习书法,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大众对书法的认知,提升大众对书法文化的兴趣。
  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透过书法艺术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艺术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诠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力,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书法艺术,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梓真.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及其发展路径[J].中外企业家,2020(10):228.
  [2] 景楠.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书法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0(4):29-30.
  [3] 秦琴.大学文化视域下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宿州学院学报,2019(11):56-59.
  [4] 邢源鑫.论网络环境下书法艺术的传播途径[J].艺术教育,2019(6):151-152.
  [5] 德格吉勒.新媒体视域下书法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J].中国书法,2019(5):163-165.
  [6] 张福朋.新媒体背景下书法的传播方式和发展路径[J].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4):31-33.
  [7] 杨丽.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及其策略[J].艺术科技,2017(11):212.
  作 者: 卫震来,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书法。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湘西的奇山异水孕育了朱雀城的野性与诗意。野性使人坚忍、勇猛、豁达、自由,而诗意使人含蓄、热爱生活、富有内涵。《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显现出那个时代湘西小城特有的源于自然的野性与文人雅致。野性中饱含诗意,诗意又因自然之野性而别具特色。野性与诗意相互交织,构成了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不同于沈从文作品的独特审美意蕴。  关键词:野性 诗意 侠客精神 文人雅致 审美意蕴  湘西书写
期刊
摘 要:红娘这一人物形象随着崔、张爱情故事的改写而不断丰富发展,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开始出现,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有了较大改动,再到王实甫创作的杂剧《王西厢》发展到顶峰。红娘的形象也在流变中逐渐独立、丰满起来。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下,最终形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热情正义、乐于助人、机智果敢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民间流传甚广。  关键词:红娘 《莺莺传》 《董西厢》 《王西厢》  张生与崔莺莺冲破
期刊
摘 要:郭庆财的新作《南宋的学派之争与文学嬗变》选取“南宋学派之争”这一全新角度来探讨南宋学术与文学的关系,对南宋学派之争做了符合历史和逻辑的梳理考辨,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学派之争与南宋文学走向之关系的看法。该书的特点主要在于:第一,对学派论争中的诗文作品进行认真的细读和分析,进而深探到理学家的性情和心理结构;第二,基于对文学的“纯”与“杂”之间边界问题的思考,对理学家诗文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文
期刊
摘 要:19世纪的来华新教传教士将创作汉文小说作为传教活动的一部分,采用了之前为天主教耶稣会所摒弃的文化适应政策,通过改写或者重新创作,学习借鉴当时清末世俗小说的形式风格,与基督教教义相杂糅以达到更好的传教效果。但是,新教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本质上也是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和殖民的一部分,在文化适应政策下仍然是企图以基督教改变中国为目的的。这种霸权思想一部分通过与中国文化的适应进行掩盖,但在对“上帝”这一形
期刊
摘 要:作家张怡微以书写生活的“褶皱”见长,其文本内巨大的情感张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短篇小说写作的角度出发,由其早期作品《呵,爱》入手,围绕着“浸满”“溢出”与“一点怀疑”三个关键词,探究张怡微的叙事风格及其在小说创作中如何通过凝视生活书写意味深长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  关键词:张怡微 《呵,爱》 小说创作  从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开始,一种“见微知著”型的写作受
期刊
摘 要: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因“功不言禄”“割股食主”等事迹广受世人赞颂。关于介子推的传说记载繁多,每一种记载都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完善,除传说内容发生变化外,绵山作为景观叙事的呈现形式、寒食节作为节日习俗的建构形式也在为介子推传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介子推传说 历史演变 景观叙事 节俗建构  介子推也称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其“功不言禄”“割股食主”的传说
期刊
摘 要:新海诚是广受热议的日本新生代动画导演。有人甚至将其比作“第二宫崎骏”。但新海诚的动画风格与宫崎骏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其动画电影中的独白运用上。笔者将以《秒速五厘米》为例,结合日本“辩士”文化,深入剖析“新海诚式独白”的成因;并从角色塑造、情节串联及情感传达三方面阐述独白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最后对国产动画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希望国内动画人能从新海诚的经验中获得启迪。  关键词:新海诚 动画 独
期刊
摘 要:主旋律电影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载体,如何在取得市场认同的同时,获得中国观众的深刻共鸣,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片,通过人民的主体性叙事,展现群众个体的小牺牲与大情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情感映射出人与国之间内敛却炙热的情感,表现出深刻的人民意识与人文情怀,为中国主旋律影片
期刊
摘 要:《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个“义”字因主体差异产生了文人士子的“忠义”、江湖人士的“侠义”这双重意蕴。双重意蕴因目的和结果的一致性常常误导读者将朝廷对周公和五人的表彰混为一谈,而双重意蕴的矛盾性才是我们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五人墓碑记》 义 双重意蕴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歌颂了五位为“义”而死的烈士。在五位烈士牺牲后,朝廷便修建了五人墓,并立石碑“以旌其所为”。  粗略读来
期刊
摘 要:王国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在多个学术研究领域留下了开创性的成果。其中,中国戏曲研究是他早期学术研究所开创的新领域之一。他的中国戏曲研究不仅对中国国内学界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对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聚焦于王国维的中国戏曲研究代表作《宋元戏曲史》和日本京都学派中国学的代表人物狩野直喜在京都大学所做的讲义《中国戏曲史》,探讨了狩野直喜对王国维中国戏曲研究成果的继承和补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