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与丁玲作品的阴性叙事比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h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艾丽丝 · 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主义作家,艾丽丝 · 门罗与丁玲在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阴性书写特点,二人均用阴性书写的方式表达女性的压抑,展现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艾丽丝 · 门罗的短篇小说《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以及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描写了女性的逃离,但运用了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比两部作品中的阴性书写并对其异同进行原因分析。
  【关键词】 阴性书写;叙事学;艾丽丝·门罗;丁玲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21-02
  一、关于阴性书写
  “阴性书写”这一概念是由法国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埃莱娜 · 西苏(Helene Cixous)提出,最早出现在其著作《美杜莎的笑声》中,形成过程中受福柯的解构主义、德里达结构主义以及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埃莱娜 · 西苏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书写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女性主义作家应当以表现自我、挑战父权和夫权制传统秩序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式,也就是女性书写应该独立于男性书写而存在。这一概念“从根本上认清了女性在父权文化中所处的被压抑、被消音的地位,呼吁女性言说身体和欲望”。
  二、两部小说阴性书写的异同
  (一)叙事视角对比
  作为女权主义作家的作品,这两部小说都表现出明显的女性特征,叙事视角就是其中之一。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都采用内视角,而且两部小说的叙述者也是女主人公。在爱丽斯 · 门罗的作品《姑娘们与女人们的生活》中,女主人公黛尔扮演叙述者的角色,而在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叙述者是女主人公莎菲,以女性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只能从女性的视角来观照小说,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世界,但从叙事角度比较两部小说也存在差异。
  首先,通过黛尔的视角,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她关心的是发生在女性生活甚至每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比如生死问题、信仰问题。但纵观丁玲的作品,可以看出,莎菲的视角集中在对女性的精神折磨以及对女性精神解放的追寻。其次,艾丽丝 · 门罗作品的视角不仅关注女主人公的生命体验,而且强调他人的生命,而丁玲笔下的莎菲很少停留在他人的生命体验上,使读者感受到莎菲生命的孤独。由于两部小说的侧重点不同,黛尔的视角从绝对到相对,催生了黛尔自我重塑的成功,但莎菲却对他人持极端态度,使她的世界变得复杂而压抑,最终不得不逃离现实世界。
  (二)叙事声音对比
  两部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以女性经验为基础,表达女性欲望的叙事声音。女性意识承载着女性独特的体验,而女性体验是传统男性文化所否定、压抑和揭露的一部分。书写包括母女关系、生存困境、自我反省在内的女性经验成为阴性书写不可或缺的因素。《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没有将女性体验局限于爱情,而是关注母女关系、友情和自我探索,关注女性的个人生活、社会意识形态和女性处境,展现女性成长生活的全貌。与艾丽丝 · 门罗的作品相比,丁玲的作品更像是叙述者与自己的对话。
  兰瑟依据受叙者和故事世界的位置关系, 把叙述声音分为公开型和私下型。向处于虚构世界外的受叙述者发言的叙事者拥有公开型声音;只能向虚构世界内的受叙者发言的声音是私下型。兰瑟认为,女性作家受到的限制往往并非不让她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不让她面向大众发出自己的声音。“日记”作为一种个人话语形式,“既可以建构面向公众化的受叙者、也可以是无受叙者的独语形式。莎菲最初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与蕴姊交流,所以蕴姊是明确的受叙者”。这就使《日记》具有了书信体的性质。莎菲的日记只是将写作行为构成深刻的性别化行为,依然和传统女性写作并无二样,根本上仍属于女性自我的书写, 最终只是自我呐喊又自我消解的文本。
  (三)叙事结构对比
  莎菲小姐的日记采用了线性结构的日记形式。相反,由于《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中每个故事的独立性,小说的叙事结构是非线性结构。艾丽丝 · 门罗擅长写小说。看起来她把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收集起来,编成不同的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收集到一本书里。实际上,每个小故事都遵循环形叙事,最终使这些小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叙事行为有两个基本要素:故事和叙述者。叙事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叙事结构,另一种是具体的叙事结构。前者指的是潜在的、可分析的、普遍存在的叙事结构,后者是叙事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安排。罗兰 · 巴特认为,一部叙事作品应该与其他叙事结构共享一个共同的可分析结构,因为没有一套潜在的规则,任何人都不能组织一部叙事作品。根据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德的说法,他提出了环形叙事,所有故事的发展都会遵循“满足状态——缺少状态——改善状态——满足状态”的逻辑发展规律。
  总体而言,《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是一部传统的女性成长小说,描述黛尔的自我迷失、自我探索和自我建构,这些都与布雷蒙德的敘事周期相对应。此外,每一章都用一个具体的名字证明了德尔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成熟过程,这也验证了叙事周期。
  三、原因探析
  艾丽丝 · 门罗出生于1931年,住在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母亲在艾丽丝 · 门罗只有十岁的时候患上了帕金森症,这给了她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危机感。高中毕业后,她获得了西安大略大学的奖学金,并于1949年至1951年学习英语。在上学期间,她认识了詹姆斯 · 门罗,并嫁给了他。他们于1952年搬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起初,这对夫妇住在温哥华。她的丈夫在伊顿公司工作,她在温哥华公共图书馆工作。1963年,他们搬到维多利亚,开了一家小书店。艾丽丝 · 门罗既要工作,又要创作,破碎的小说成为她的著名风格。   艾丽丝 · 门罗的作品之所以充满力量,是因为她的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的故事大多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普通人的世俗事务,展现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婚姻关系、姐妹关系、朋友关系等。突出的地方性是她小说的重要特点。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故事的叙述者是全知的,一边叙事一边知晓世界上发生的其他事情。
  反观延安时期的丁玲以女性的观察视角和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虽有一致性,但在这种一致性的表象下深藏暗涌即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
  虽然两人同为女性主义作家,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二人不同的阴性书写方式。艾丽丝 · 门罗的作品常以小镇平凡女子的生活为主题,关注母女关系、友情和自我探索,关注女性的个人生活、社会史、意识形态和女性处境,展现了女性成长生活的全貌。
  与其不同的是在丁玲的创作早期,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因此她的作品更多的书写的是在那一特定历史社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
  本文从阴性叙事角度研究这两部作品,不仅可以为女性主义作品分析提供崭新的视角,也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同时对现代女性的自我成长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能够发现两部小说均采用了叙述视角中的内视角,然而《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不但关注叙述者的内心世界,还将视线投向历史社会、女性个人成长、生死、信仰问题等,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的是仅仅关注叙述者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很少将视线停留在他人生活中;在叙事结构方面,《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采取非线性叙述结构中的环形叙事,而《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的是线性结构的日记形式;而在书写女性体验与女性欲望方面,前者比后者所涉及的书写范围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Alice, Munro.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M]. USA:Vintage Books, 2001.
  [2]Cixous, Helene. “The Laugh of Medusa. Feminisms: An Anthology of Literary Criticism. Ed.Robyn and Diane Price Herndl. 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00.334-370.
  [3]Howells, Coral Ann.1987.Private and Fictional Words:Canadian Women Novelists of the 1970s and 1980s[M].London:Methuen&Co.Ltd.
  [4]埃萊娜 · 西苏.美杜莎的笑声[M].张京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88-211.
  [5]李长中.双重文本的自我消抹——《莎菲女士的日记》叙事学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刘岩.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4):9-13.
  [7]沐永华.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9.
  [8]宋利敏.女性书写的悲剧历史——论丁玲文学创作的思想演变历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9]徐雪吟.试析《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日记体意义[J].群文天地,2008,(12):60-60.
  [10]周晓玲.艾丽丝 · 门罗《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当前国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代代青年为国家的发展注入血液与能量,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谋划,时代的发展既给予青年更多的媒介传播渠道,还给了青年多方位的了解与实践的机会。在互联网+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影视作品、综艺、短视频等也快速进入大家生活,它们会或多或少地对当前青年的思想产生影响。本文将阐述新时代影视文艺作品对当代青
期刊
【摘要】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锌皮娃娃兵》是其代表作品,该书记录了1979年至1989年这10年间的阿富汗战争。作家尝试以小人物独有的感受及碎片化记忆,揭开被遮蔽的历史面纱。本文以《锌皮娃娃兵》中47个独立采访篇目为文本对象,探析作家独特的非虚构写作手法。  【關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锌皮娃娃兵》;非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典著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陈望道先生因为第一个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而名垂青史。回顾《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版本的诞生历程,梳理首版本的历史性贡献,并以恩格斯校对的英文版为源文本,以翻译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陈望道;译本  【中图分类号】A811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运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第十三章)的三个不同个译本,在“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下一一进行解读。这三个译本都体现了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为译入语读者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新世界。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金银岛》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嘉莉妹妹》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相关研究一直争议不断。现阶段人们对其的理解更趋向于理性化,以多种角度研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对其中“女性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理解。本文首先阐述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之后讨论了《嘉莉妹妹》中女性形象诞生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嘉莉妹妹》;女权主义;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107
期刊
【摘要】 《主角》是陈彦继《装台》之后又一部长篇戏剧题材小说,荣获2019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代名伶忆秦娥长达半生的成长史为主线,又在时代风云变幻中道尽传统艺术秦腔生命的起起伏伏,芸芸众生合力“演绎”热腾腾的民间温情。忆秦娥是文本意义上的主角,但在生活场域中、各行各业中都有各自的主角,“主角”一词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因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陈彦《主角》中的“主角”进行多重阐释。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杨绛散文以淡雅质朴的智性笔调为人称道,而《我们仨》作为杨绛先生暮年的回忆录散文集则突出表现了这一特质。文中主要运用的梦境手法,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魅力与厚度,包括开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继承哀而不伤的文学传统,体现朦胧诗意的古典韵味,以及“人生如梦”的主题暗示。从而在虚实之间,达到新的高度,俯视痛苦,含泪而笑。  【关键词】 杨绛散文;《我们仨》;梦境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 历代以来都有杜甫《登楼》诗之“玉垒”是军垒还是山名的疑惑,以及若为山名,历史记载中汶川、灌县等地均有玉垒山,因此玉垒山的实际位置也是众说纷纭。所以有必要理清历史记载背后的线索,横向对比杜甫诗中“玉垒”的含义,这也有助于理解“玉垒”一词的历史含义,更利于深刻地掌握杜甫诗歌的真正内蕴。  【关键词】 杜甫;登楼;玉垒;汶川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坂口安吾是二战后日本文坛大文豪,也是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世界文坛影响深远。同时,坂口安吾也作为小说家、评论家、随笔家活跃于战后。《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战后发表的短篇小说。与以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美丽的樱花相反,在这篇小说中坂口安吾把樱花林刻画成恐怖的背景,勾勒了幻化为樱花花瓣的恶毒女人和受其迷惑的山贼的形象。本文着眼于《盛开的樱花树下》中樱花的意义,分为三个部分展开。首先,通
期刊
【摘要】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同步,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对语言的变迁均有影响。本文从台山话的方言特色、其英语外来语的成因、近40年来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台山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与外来语引用状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台山;方言;外来词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23-02  台山是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