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写外功夫”的培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中的“写内功夫”关注的是写作知识的灌输,写作技巧的强化。“写外功夫”关注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观察能力、捕捉能力、积累能力、素材加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作文的“写外功夫”呢?
  一、 相互追问,对话促学
  习作课上,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常常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即:让学生口述自己的习作打算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教师会给予其修改建议。然而,笔者以为让学生去追问学生,效果会更好些。我曾让班级学生以“爱上……”为题写一篇习作,在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思考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用追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疑惑。如:
  生:我打算写“爱上摄影”。我想在习作中先写写我为什么会爱上摄影,然后再写我摄影的过程。
  生:(追问)请问你摄影的过程怎么写?
  生:我会写我用手机、卡片机和单反三个拍照时的不同感受。
  生:(追问)这三个在文章中的详略怎么安排呢?
  生:我考虑详写用单反拍照的经历,略写其他两个,因为单反拍出的效果最好。我想欣赏效果很好的照片,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摄影的痴迷。
  生:(追问)欣赏好照片的确能够表达对摄影的喜爱,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能表达自己对摄影的喜爱呢?
  生:我选景的时候、琢磨摄影技巧并去实际拍摄的时候,我觉得那一刻我非常快乐。
  生:建议你将这些感受写出来,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你真的是爱上摄影了。
  ……
  在以上习作指导环节中,不难看出学,学生在追问之下,由一开始浮光掠影般的概括式表达,渐渐完善出自己写作的谋篇布局、详略安排和细节描绘,相信学生在经过这样的对话之后,写作时会比一开始要得心应手很多。而其他学生在追问写作思路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反思、调控、修改和完善。当然,教师也可以相机引领、参与讨论、补充发言,使整个过程达到更佳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习作指导过程,往往比一对一的“师生对话”式指导显得更加有效。
  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口头表达,倡导儿童对表达进行相互追问,这其实正是一个“促学”的过程。在这样的追问中,无论是表达者,还是提问者,他们的思维都得以激活,使得自己的写作视野不断开拓、写作思路渐渐清晰、写作重点得以明晰,达到从“一”生“百”、从“粗”生“精”的效果,最终,迷上写作的“质疑”,实现写作的“广识”。
  二、 学会比较,甄选发现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此法的渗透与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写作能力,笔者曾听特级教师袁浩校长讲过指导学生如何写人的经验。
  袁:新来的教数学的黄老师,对你们好不好?
  生:很好。
  袁:那以前教数学的江老师,对你们好吗?
  生:也很好。
  袁:哦,都很好啊。那黄老师和江老师是怎么对你们的呢?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袁:哪里不一样?这样,我今天不要你们回答我,我给你们一个星期去观察、去感受,看看黄老师、江老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粗一看,这样的习作教学对话平淡无奇,也许有些人都会觉得画蛇添足,因为他们通常是这样做的:
  师:班级新来的教数学的黄老师,他对你们好不好?
  生:很好。
  师:请你说说看他好在哪里?
  (几个学生说)
  师:说得不错,就请你像这几位同学这样,要用具体的事例来把黄老师对你们的好讲清楚。注意要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写细致。
  两个习作指导过程放在一起细细比较,就会发现:后者聚焦的仍是写作知识本身的传递,而且更多地关注了班级中对实习老师特别留心的学生。袁校长并没有将具体的事例、外貌、动作、表情等写作知识直接给学生,而是用“这位新来的实习老师究竟和以前老师的好,有什么不一样”这个要求将其涵盖其中了,他让学生自己去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实习老师的一切表现,最关键的还在于他让学生在比较中甄选出新来老师的个人特色。显然,学生在一周的观察比较中,会更加投入地去和这位新来老师相处,会更加留心新来教师的举手投足,会更加细致地去捕捉新来老师的一颦一笑。我们也能够确信,学生写出来的习作不仅有血有肉,而且一定会呈现出个性化的表达。
  儿童,是形象化思维的个体生命。作为教师,抓住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年年写春游,有没有在春游前就引导学生要注意感受体验今年春游和去年春游的不同?常常写同学,有没有在表达交流中,让学生去比较王同学和张同学的幽默有什么不一样?教会学生擅用比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目标性事物的深刻印象,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目标性事物的典型特点,并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将描写形象化、细致化。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有创新意识,就必须拥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急于展示自己,很难静下心来倾听,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同伴之间的。其实,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找准感悟和训练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活动与学习的层次,低年级学生同样可以揣摩出文字中的韵味来。  一、 寻路——尊重规律  1. 抓住儿童心理特点,确定阅读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和“衍生性动机”密不可分的。所谓“衍生性动机”主要是指个体与环境、自身发展相关的动机(如亲
摘 要: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应是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不应被形形色色的教辅资料所左右,为此笔者组织了全班学生自己出题、编题;高三数学课堂的解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思路中生成解法,而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解题天下,本文就是一篇以学生为解题主体的课堂实录.  关键词:高三数学;解题教学;课堂实录  [?] 课例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三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展
摘 要:观看当前的数学教学,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借着新课程理念伴随而来的教学“浮夸”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本不应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因此,数学教学需要适度从简,非形式化也需要一个度!本文从简约化角度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应当返璞归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简约化;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基础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数年,教学从传统的启发式慢慢在走向建构、探究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转变是恰如其分的. 经
摘 要: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公式的“变奏”,深化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公式;变形;变迁;变更;变异  音乐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是“变奏曲”. 你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从音乐移植到教学中来.  ——G·波利亚  数学公式的“变奏”,是指通过数学公式的表述方式、理解角度、思考路线的异化与变迁,接通多方位的解释线路,提供多形态的数学公式信息,从而促使数学公式内涵的深化,应用价值最大
一、 巧设导语,激趣启智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巧编故事,拓展导入”“以字引画,激趣导入”“题目入手,质疑导入”“抓住题眼,自然引入”等方法导入文本。例如,我在教学《掌声》一文时,就是从题目入手,自然引出的。记得那天该上《掌声》一课,徐哲老师提出要听我上课。上课伊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年级唯一的男老师,也是学校最高大、魁梧、英俊的徐哲老师听说三(2)班的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思维活
摘 要: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教师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临近下课时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疲于奔命,往往就省略了课堂结尾这一重要的环节. 本文从课堂结尾的意义、课堂结尾的原则以及课堂结尾的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教师对课堂结尾的重视,从而增进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结尾
一、 慧眼观察校园,把素材化成灵动文字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
在研读2013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考试说明的样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17题作为解答题的第一题,考试说明给出的解法属于巧解.如果使用通法求解,虽然解题步骤简洁很多,但是会让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