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照奎秘传——拆拳讲劲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拆拳讲劲”,是以一个式子、一个式子详细讲解太极拳的劲点、劲别、劲路变化及整体劲力结构的程序。在过去,是不传之秘。就是现在,也不见得有哪位师傅能开诚布公地给弟子们详解此中秘诀。
  “拳法之妙,在于运劲”。练拳不懂每个拳式、每个动作的劲力内涵及其变化,永远是花架子、空架子。虽也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但缺乏护身功能。即使你只想练拳养生健体,不打算研究技击,其健身效果和应变能力也要差。我们这套拳的每个拳式都有其技击含义,它不仅外形要规矩、要饱满,而且内劲要充实,从而使它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具有技击能力。太极拳的本质不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都必须做到懂劲。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讲的很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所以懂劲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环节。不论你从健身、护身哪个角度考虑,“懂劲”都是此拳的重要内涵。
  但是,历来许多拳师都把“拆拳讲劲”视为秘不外传的珍宝。我有幸、有缘于“文革”期间,跟随陈照奎老师学拳,得到先师的厚爱,从而获得这方面的真传。1974年冬季,我到郑州第四次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时,6名正式学员中,只有我一个人是从河北省来的,其他师兄弟都是郑州的,他们白天要上班,每天晚上7点至10点老师教拳,白天我们和老师都休息。当时我向老师请求,我交双份学费,是否可以在白天给我拆拳,讲每招每式的用法,老师答应了,安排每天上午9点至11点给我拆拳,等于给我加餐吃小灶。每天拆一个式子,每学期两个月,连续两个冬天(1974年拆一路,1975年拆二路)。1977年、1979年、1980年,老师在我家居住期间又给我改拳讲解动作和技击用法三次。回忆起来,这段时间使我的拳艺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
  “拆拳讲劲”既是拳家轻易不传的秘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了避免此技的失传,为了弘扬此技,造福人民,在广大的陈氏太极拳传人中间予以传授,还是必要的。
  正如陈鑫公所云:“恐分门别户,失兹真传”,“粗精悉陈,不敢自秘。”(《陈氏太极拳图说》)为此,应广大热爱陈氏太极拳的朋友们的要求,在此逐式逐动作地把陈照奎先师给我拆拳时讲述的劲路变化、劲力结构,根据当时的记录一一讲解。先师传的这套拳往往一式多用,一动多劲,为此,还希望大家精心钻研,在不违背拳谱、拳理、拳法的前提下,还可以不断充实其劲力内涵,即活学灵用。
  
  劲力运化解析(拆拳)
  
  第一式 预备式:立身中正,肌体放松,神态从容,以静待动。体现一个中定劲。
  可多站一会儿,自察身法、步法、手法、腿法,以及周身松 劲,是否处处合乎规矩,合乎拳法拳理,然后再起动。
  第二式 金刚捣碓:(六个分解动作,至少含25个劲)
  动作一:(1)接应左前方来敌之右臂,双腕自左而右 化;
  (2)打前防后,抖腰□肘;
  (3)左逆、右顺合劲(拿法);
  (4)合住对方手肘,向左前□出。
  领悟要点:假设敌方在我左前方,出右拳向我进攻,我先以□化劲使来劲落空。起时,两手自右而左,再自左而右螺旋上升,身子下沉,两手提至胸前,两腕背往上□,重心下沉,有上就有下,“一动无有不动”,阴阳对称,阴阳相济。“两上两下”:上升的劲点;一是顶劲,二是两腕上升的□劲;肘坠、肩沉、往下松。如不下沉,敌方顺你的劲,就把你托出去了。双腕上升,腰腕松沉,屈膝下沉,不能前跪、后蹶。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下沉、屈膝、松胯。
  □化是为了先试他的劲力,能合则合住他。合住其手肘之后再加一个□发,如来力甚大,合不住,再走第二个动作:□。合,要右手顺缠,左手逆缠,左手管肘,右手管手,先 他一下。要求两手的距离为一小臂宽,外形和内劲要完美统一。
  动作二:顺应来力,走□。(□不住时,走下塌外碾劲。)
  如练单式:练退步□,快慢兼练。
  领悟要点:接动作一之(4),敌劲弱则败;对方来劲大,合不住就走□,这时要含胸塌腰,下塌外碾,让其劲力落空,要顺势借力,胳膊要撑圆,左肘要成里合肘下坠,避免合不住时,敌方打我肋部。右肘外□,可加大劲力。掌的力点:左掌在掌根,右手在鱼际。
  所谓“下塌外碾”一定要走下弧,不能平着□,一定要下塌,意念力要塌到他的脚跟上去,他往上拱,接着□他,左手逆缠变顺缠,右手顺缠变逆缠,右手领劲,左手下塌,像压路机一样,又要沉,要旋转地往前往外滚动,又要走下弧线,逢□都是下塌外碾。若□不住,说明对方来的劲很大,不能光走手,胸腰要有变化,一定要含胸塌腰,丹田带动,向左旋转,并顺势开脚。
  动作三:(1)上引下进走大□;
  (2)上□下提膝,(膝击其胸、肋、腹、胯等部位);
  (3)上□下蹬;
  (4)或上□下插;
  (5)或上□下套;
  (6)或上□下踢;
  (7)右□左肩靠;
  单式:上引下进。走上步□。
  领悟要点:当我□时,他还要进攻,若他身体已贴近要靠我,我上面走大 ,下提膝,顶他的腰、胯、膝,甚至肩窝、肋部。脚可以蹬他膝盖或腰胯腹,意念是要有四个劲,根据情况,可以蹬(如果他脚偏前),也可以走套;可以插,可以踢。双手走右 时,还可以走左肩靠。
  动作四:(1)右手反拿;
  (2)左手管其肘;
  (3)□其左肘(击其腹部、肋部);
  (4)左肩靠;
  (5)左膝扣(用摔法)。
  单式:进步靠加双手反拿(合而后发)。
  领悟要点:当我走大□,他不得劲,如他要往回撤,顺着他的劲,趁他往回撤时,反拿他的反关节,左手管肘,右手管手。如果他胳膊直了,就把他发出去,不直就合住他的肘。左肘一定要□,他如果走靠,左肘可以击打他的肋部,要突出右掌根,右手逆缠变顺缠,反拿。
  动作五:(1)左手撩击其上三角区;
  (2)右手戳击其下三角区;
  (3)右脚踢其根节,三个劲同时到达;
  (4)左右手上下合住其左(或右)手肘(反关节,右托左扣);
  (5)突出左肘,必要时以左肘击其肋。
  单式:上中下三盘同时并取,练习三者同步到位。
  领悟要点:体悟此拳“来之欢迎,去之欢送”之顺势发力的特征,即所谓“顺其势,借其力”、“借力打力”。上中下三盘同时并取,右脚可离地踢其膝盖,练时要走里弧。左手逆缠变顺缠,以肩为轴撩出去,右手顺缠戳出去。左手收回扣在右小臂上方,右手上托,这是合劲。左肘要□出,指尖、肘尖向前,他如靠,用左肘击其肋。
  动作六:(1)右拳前冲(击向对方之胸、下颏、咽喉);
  (2)右肘迎门肘(又叫穿心肘);
  (3)提右膝击其腹部;
  (4)肘采脚跺,左手反拿,上下合击。两上两下。
  领悟要点:先合,准备冲拳。内劲是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凡是合的动作,内劲都是如此。合的外形是握拳。
  下盘五趾抓地,上冲拳至口鼻前面。上冲拳与下提膝一定要同时击出。两上两下,右拳上冲,右膝上提,左手下挒,左胯下沉。先上冲拳,跟着是肘击,这肘叫迎门肘,也叫穿心肘。
  然后,右肘下采,拳往下击,左掌上托,是合劲。顶劲上领,拳往下击,脚下踩,跺脚不光是为了跺他的脚,也是加大右拳下击的力量(作用力)。两上两下,阴阳对称,有上有下,合击。□
其他文献
练太极拳的人常说:“太极阴阳少人修”意思是说练太极拳者千万人,而研修阴阳之理者则甚少!但练好太极拳须明“阴阳相济”之理。拳论讲的“阴阳相济”,也就是现代马克思哲学唯物辨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怎样运用这个规律化解太极拳之理呢?关键要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也就是先研究对立中的“统一”,再研究统一中的“对立”。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属性,采用类推求同法,来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相济关系。  对立与统一是相互
期刊
“地球人”都知道本文题目的下一句:可下五洋捉蟞。这种上天入地的奇异想法,在古代,人们只能在脑袋中转一转,或闲谈碎语中说一说而已。譬如,嫦娥奔月、石猴悟空下东海去见龙王,以及土行孙土遁钻地的故事。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却早已成为现实。因为人类在月球上已留下脚印,游历太空坐宇宙飞船也被咱地球人炒得炙手可热;而海底遨游更是轻而易举,潜水衣、潜水艇的发明,都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上天入地”对现代人来说不
期刊
许多人练了一生太极拳,可对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拳、它在技艺上有什么特点以及该怎样去练,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太极拳可以健身,有的说既可健身又能防身,也有的说能修身养性。偶读马长勋先生的文章《我的太极拳观》(以下简称《马文》),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他的观点是“太极拳首先是高雅艺术”,“又是一种独特的技击术,是理性的技击术”,进而提出“不弃武者,难修太极”的看法。  将太极拳归属于艺术,我想不会有什么疑意。因
期刊
在勍手螳螂拳法中,有三种以出洞命名的不同拳路,它们分别是黑虎出洞、白猿出洞和螳螂出洞。其中,黑虎出洞拳式古朴简炼、动作紧凑迅猛、势如破竹,一气呵成,犹如黑虎出洞一般。该拳法来回仅两趟,拳法招式虽然不多,但极具实用价值,是螳螂门传统优秀拳法。今依拳谱记载及本门实际所传,作一整理,以飨同好。    一、拳谱    跨虎右补捶,措手反阳拳,连环三掌无人挡。七星右脉斩,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盘右挫捶,
期刊
少林散手实战法,是少林功夫中重要的技击术之一,是集少林拳、少林三十二法以及八招等招法之大成的技击术,其技法有打、砸、推、格、戳、缠、抓、搂、勾、蹬、踢、蹦、扫、挂、防、绊等,灵活多变,攻势猛烈。本文着重介绍其掌法和腿法。  掌法    立山靠    对方若上右步出右直拳击我胸部,我即速转身,上左步,左手同时托架其右肘部,右手屈肘变掌收抱于胸前(图1)。  勿停,左手即以掌中为中心,以对方肘尖为轴,
期刊
他因为痴迷陈氏太极拳,曾在三十多年前费尽周折“走后门”,借了一部陈鑫公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  由于当时(1970年)的历史条件,复印机还离我们很是遥远,他硬是花了一个冬季的时间,又是在今天人们听来尚感稀奇的名词“劳动改造”之余暇,每个数九寒天的夜晚,顶着一天的劳累困乏,极其艰苦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工整抄录,最终把20多万字、几百张图形、四卷线装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部“复制”一遍。至今,马虹先生
期刊
一、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金刚是传说中诸神中力气最大者,且掌拳合击似捣碓之势。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太极拳 挤按采 肘靠诸法,顺势借力、造势借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化打结合、引而后发、螺旋进化、整体运动等等陈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的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故读者对此式要细心体悟。因此,陈家沟有云:“太极拳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  此式总的技击含
期刊
“三犟驴”不是三头驴,而是三兄弟的绰号。他们不是以犟出了名的山东人,而是生于燕赵大地,大概是因与齐鲁大地紧挨着,故也沾上了山东人的犟脾性。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既然敢叫“犟驴”,就有犟的本钱,“拔犟眼儿”,钻牛角尖,抬杠认死理儿,而且自小拜师学过武功。因为犟,一条道走到黑,朝夕用功,三人练得很是有火候,从未服过谁。倒不一定是犟不过就动手,至少别人动手时得在心里掂量掂量,还从未听说当地有人打得过这
期刊
心会掌传于天津的赵道新先生,赵先生早年拜津门武林泰斗张占魁为师,后又得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精心栽培,得实战精奥,身经百战,是我国近代技击大师。  赵先生反对门派之别和中外之分,认为万派同源,千枝同根,并极力提倡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实战术,认为只有互相吸收、互相补益,才能有所提高,否则拳将失真,流于形式。心会掌秘不示人的训练方法,并非只有简单六十四式和演练的身法、步法。套路只能求得其表,而不能于内在的
期刊
兵者,诡道也;技击者,诡道也。中华武术技击艺术,无处不闪烁着古代兵法智慧的光芒。“死诸葛吓跑活司马”,被传为千古佳话。武术,是一门艺术,不只是身高马大,拳猛捶重,讲求的是灵、巧、妙,而非笨、力、功。上山学艺,不是上山学武。  山西心意拳技击大师李复祯亲传弟子“金丹六”武玉珊常讲:“要时常谋算着打人(较技),别人打我打不着,我打别人跑不掉,熟手即绝手,得心应手,如能合道”。精武艺者,比常人多几个“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