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家的男子汉》充满童趣。教师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展开教学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元教学互动,充分挖掘文本人物个性特征,体会童年生活,并从中获得心灵洗礼,形成课堂教学多重突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我们家的男子汉》 童趣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散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时,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角度切入,引发学生童心、童趣、童情,利用课堂演绎、形象展示、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感知文本人物内在之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趣”字,成为师生公共关注焦点。教师借趣生趣,学生识趣赏趣,教与学自然达成和谐,课堂互动呈现高频度,学生表现也是精彩纷呈。
一、抓住语言,展现人物个性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性格本质属性的外化表现。课堂教学中,抓住人物典型语言描写展开教学切入,能够快速抵达人物思想核心。王安忆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中描绘的“男子汉”形象,其语言描写极具特色,给人以天真、幼稚、单纯、可爱的印象,正所谓“童言无忌”,这也是儿童个性的真实展现。教师以人物语言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感知人物语言内涵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其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男子汉”的语言很有个性,为让学生有更直观感知,教师让学生同桌组合成表演对子,将“男子汉”要求独立的场景进行片段展示。两个学生分别饰演“男子汉”和作者角色,教师临时扮演售货员。在充分准备排练的基础上,课堂演绎开始:
作者(关切地):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
男子汉(执拗地):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男子汉(嘱咐):你不要讲话噢!
男子汉(胆怯地):同志,买,买,买……
教师:小朋友,你要买什么啊?
男子汉(紧张):我,我,我买,买……
作者:买一包山楂片。
男子汉(着急):谁让你说了,我能行的。你回去,你回去嘛!
因为表演者语气语调都很逼真,课堂气氛被点燃,学生表情轻松起来。教师组织学生演绎文本片段,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并从演绎中对“男子汉”形象有了更深刻认知。
二、演绎动作,推动故事情节
《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动作描写众多,在三个片段中都占据相当篇幅。作者对“男子汉”的一举一动给予重点关照,可见其观察之细致。人物行为动作活泼敏捷,甚至有些滑稽可笑,这是儿童天性使然。教师在具体解读时,要诱导学生通过具体展示,展现童趣正浓,体会人物心境,关照情节发展。第二节中“男子汉”的眼泪,让人忍俊不禁,其典型的动作描写可谓是经典,教师要从课堂演绎中,给学生提供感知契机。
“男子汉”的眼泪很有看点,他不为无聊的小事哭泣,即使是挨打也绝对不哭,反而用大笑来回应,哪怕泪珠已经挂在脸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个片段,然后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男子汉”挨打发笑的情节。学生快速行动起来,都想用手中的笔描摹“男子汉”流泪不哭的典型形象。在成果展示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都举起来,由学生推选进行班级展览。很多作品都比较完美地展现了“男子汉”的特别形象,有学生不仅画出“男子汉”的笑脸、泪珠,还给“男子汉”挂上红肚兜,有的还给“男子汉”戴上银项圈,分明有哪吒的味道了,让人爱不释手。
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男子汉”形象,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学生纷纷动手创作,并发挥想象力给男子汉添加服饰,说明教师教法应用获得极大成功,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有重要帮助。
三、关注情感,塑造完美形象
童趣、童心、童情,构建“男子汉”完美形象。“男子汉”年龄很小,但心志却很大,为与“男子汉”名分相符,“男子汉”努力争取独立、毅然决然爬进火车,对人们展现出“大丈夫”的气概。教师在教学引导时,不仅要关注人物言行,还要从情感角度形成突破,让学生领悟人物情感内质,自然可以建立人物高大形象。人物“男子汉情结”很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妙趣横生的童稚形象,教师从“识趣”入手,引导学生在笑声中领悟。
为让学生对文本人物建立更深感知,教师提出讨论问题:题目中为什么要用“男子汉”来定义一个幼儿呢?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吗?学生对此都有话要说,教室内顿时热烈起来。有学生说这个孩子是真正的男子汉,也有学生持不同看法。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大辩论,学生自由组成正反双方,展开唇枪舌战。
正方:这个孩子虽然很小,但他有坚定的意志,追求独立,敢于挑战,这就是标准的男子汉气质。
反方:这个孩子有充当男子汉的想法,但他还不能做到男子汉那样坚强,挨打说不疼,可眼泪还是掉了下来。这不能算男子汉。
正方:和同龄人相比,他已经是非常刚强了,他就是那个年龄段的男子汉。
反方:男子汉是看内心有多强大,而不是看年龄大小的。
正方:试想一下,当我们与这个孩子一般大时,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
反方:……
通过大辩论,让学生在不断澄清思维过程中建立完善认知,这是教师教学操作的最终目的。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有独到见解,也许还比较幼稚,但只要参与到思维历练实践中,其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有兴致参与班级大辩论,无论结果如何,其心志都获得了磨砺,为健康成长创造契机。
教师围绕“激趣”展开教学,与学生心理和思维形成高度契合,教学环节展开顺畅,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互动进入佳境,这也是新课改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激发童趣,应该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童言无忌、童心常在、童情无暇,唯有让学生沉浸于童趣,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和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我们家的男子汉》 童趣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散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时,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角度切入,引发学生童心、童趣、童情,利用课堂演绎、形象展示、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感知文本人物内在之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趣”字,成为师生公共关注焦点。教师借趣生趣,学生识趣赏趣,教与学自然达成和谐,课堂互动呈现高频度,学生表现也是精彩纷呈。
一、抓住语言,展现人物个性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性格本质属性的外化表现。课堂教学中,抓住人物典型语言描写展开教学切入,能够快速抵达人物思想核心。王安忆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中描绘的“男子汉”形象,其语言描写极具特色,给人以天真、幼稚、单纯、可爱的印象,正所谓“童言无忌”,这也是儿童个性的真实展现。教师以人物语言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感知人物语言内涵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其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男子汉”的语言很有个性,为让学生有更直观感知,教师让学生同桌组合成表演对子,将“男子汉”要求独立的场景进行片段展示。两个学生分别饰演“男子汉”和作者角色,教师临时扮演售货员。在充分准备排练的基础上,课堂演绎开始:
作者(关切地):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
男子汉(执拗地):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男子汉(嘱咐):你不要讲话噢!
男子汉(胆怯地):同志,买,买,买……
教师:小朋友,你要买什么啊?
男子汉(紧张):我,我,我买,买……
作者:买一包山楂片。
男子汉(着急):谁让你说了,我能行的。你回去,你回去嘛!
因为表演者语气语调都很逼真,课堂气氛被点燃,学生表情轻松起来。教师组织学生演绎文本片段,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并从演绎中对“男子汉”形象有了更深刻认知。
二、演绎动作,推动故事情节
《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动作描写众多,在三个片段中都占据相当篇幅。作者对“男子汉”的一举一动给予重点关照,可见其观察之细致。人物行为动作活泼敏捷,甚至有些滑稽可笑,这是儿童天性使然。教师在具体解读时,要诱导学生通过具体展示,展现童趣正浓,体会人物心境,关照情节发展。第二节中“男子汉”的眼泪,让人忍俊不禁,其典型的动作描写可谓是经典,教师要从课堂演绎中,给学生提供感知契机。
“男子汉”的眼泪很有看点,他不为无聊的小事哭泣,即使是挨打也绝对不哭,反而用大笑来回应,哪怕泪珠已经挂在脸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个片段,然后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男子汉”挨打发笑的情节。学生快速行动起来,都想用手中的笔描摹“男子汉”流泪不哭的典型形象。在成果展示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都举起来,由学生推选进行班级展览。很多作品都比较完美地展现了“男子汉”的特别形象,有学生不仅画出“男子汉”的笑脸、泪珠,还给“男子汉”挂上红肚兜,有的还给“男子汉”戴上银项圈,分明有哪吒的味道了,让人爱不释手。
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男子汉”形象,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学生纷纷动手创作,并发挥想象力给男子汉添加服饰,说明教师教法应用获得极大成功,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有重要帮助。
三、关注情感,塑造完美形象
童趣、童心、童情,构建“男子汉”完美形象。“男子汉”年龄很小,但心志却很大,为与“男子汉”名分相符,“男子汉”努力争取独立、毅然决然爬进火车,对人们展现出“大丈夫”的气概。教师在教学引导时,不仅要关注人物言行,还要从情感角度形成突破,让学生领悟人物情感内质,自然可以建立人物高大形象。人物“男子汉情结”很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妙趣横生的童稚形象,教师从“识趣”入手,引导学生在笑声中领悟。
为让学生对文本人物建立更深感知,教师提出讨论问题:题目中为什么要用“男子汉”来定义一个幼儿呢?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吗?学生对此都有话要说,教室内顿时热烈起来。有学生说这个孩子是真正的男子汉,也有学生持不同看法。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大辩论,学生自由组成正反双方,展开唇枪舌战。
正方:这个孩子虽然很小,但他有坚定的意志,追求独立,敢于挑战,这就是标准的男子汉气质。
反方:这个孩子有充当男子汉的想法,但他还不能做到男子汉那样坚强,挨打说不疼,可眼泪还是掉了下来。这不能算男子汉。
正方:和同龄人相比,他已经是非常刚强了,他就是那个年龄段的男子汉。
反方:男子汉是看内心有多强大,而不是看年龄大小的。
正方:试想一下,当我们与这个孩子一般大时,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
反方:……
通过大辩论,让学生在不断澄清思维过程中建立完善认知,这是教师教学操作的最终目的。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有独到见解,也许还比较幼稚,但只要参与到思维历练实践中,其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有兴致参与班级大辩论,无论结果如何,其心志都获得了磨砺,为健康成长创造契机。
教师围绕“激趣”展开教学,与学生心理和思维形成高度契合,教学环节展开顺畅,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互动进入佳境,这也是新课改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激发童趣,应该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童言无忌、童心常在、童情无暇,唯有让学生沉浸于童趣,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