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创新
  1 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 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 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 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 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 泉。
  2  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 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 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 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
  (1) 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 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
  (2) 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 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2.2 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 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 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 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 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 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2.3.1允许“插嘴”。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 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 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学习《三角形的 中位线》一节时,师生一起证明定理后,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种证法,就是截取第三边中点,即折半法。”我要求同学们都证证看。大家都证不 出,这下同学们都明白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能用延长中位线(加倍法)来证明,我说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心领神会,愉悦地笑了。问题也就在民 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2 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 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 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牛顿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曾说“我一直在想、想、想”。只 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3.3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为载 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 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
  2.4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
  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 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 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 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 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 探索去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责任编辑  杜和)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有新观念;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
期刊
摘 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良好思维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年级学生解应用题困难的现状分析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来加以阐述。在应用题教学中更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知识、技能的训练,方法与过程的引导,到情感、价值与态度观的提升,把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比较生疏,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低年级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  关键词:科学引导;调控;数学教学;操作活动  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具操作活动的调
期刊
摘 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向生活领域开拓延展,力求帮助学生拉近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把语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生活,亲身体验,以找到语文学习的源泉。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自然,去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去品味多样化人生。有意识地去欣赏歌词,其中的典故、修辞手法、意向的运用,都是我们常用的语文知识,边唱边思
期刊
“学海千秋勤汲取,心田万亩好耕耘”。的确,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世界是极广的天地,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心灵的世界里耕耘,责任重大,角色神圣。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这一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还要善于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各种关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真正演好“
期刊
摘 要:生物教学如何做到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实践中难免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着重阐述了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与广大教师共勉。  关键词:度的把握;导的把握;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把握好“度”与“导”,下面就其中的艺术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度”的把握  实
期刊
摘 要:一个教学班总会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及格、缺点也比较多的学生,老师不应该把这些学生视为差生,而该给其一个代名词,称他们为“待进步生”。转化待进步生是老师必须面临的艰巨任务,掌握在英语教学中待进步生的转优策略和方法,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务必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待进步生”;转化方法  待进步生,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以及表现都可能比较落后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意识的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关键词:竞争意识 ;整体意识;创新意识  1 渗透竞争意识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
期刊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它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使教师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我工作几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本人结合理论浅谈一下师生关系  1 与学生过于“亲密”终酿苦果  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总想着自己也才刚从学生转变成老师,
期刊
摘 要: 借鉴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在学习知识、巩固和转化知识、运用和迁移知识方面的理论,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建构规律,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轻松应对开卷考试,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知识运用能力  开卷考试作为改革评价制度的一种尝试,目前在中考、会考中被广泛采用,并大有流行之势。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