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雨是个比较调皮的小女孩,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工作又非常忙,从小就“流落”在各个亲戚朋友家。可能是疏于引导,小雨的很多行为都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收拾玩具时,她会故意将玩具撒得满地都是;睡觉时,趁人不注意悄悄地爬进卫生间;吃饭时,到别人的碗里挑肉吃……
1
这段时间,园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魔尺,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围坐在一起研究各种玩法。可是,总有孩子来反映自己的魔尺不见了。一了解,原来是小雨惹的祸。小雨常常会随意打开孩子们放魔尺的抽屉,看见喜欢的就拿出来玩,而且还会大方地分发给别的小朋友。当你问她时,她通常不承认,还会煞有介事地表示自己从家里带来了几个魔尺。最后,当大家检查到魔尺上赫然写着别人的名字时,她才不得不一脸坏笑地承认错误。可是等到要批评她时,她又显得楚楚可怜,并一个劲地保证下次不这样了,当然故伎重演的桥段经常发生。
由于屡教未改,我们及时将小雨的情况反映给了家长,他们也非常重视,配合我们进行了教育。可让人奇怪的是,情况好转几天后,却变得更加严重。除了“魔尺事件”外,但凡班里孩子从家里带来好吃、好玩的,小雨还是会自作主张地打开别人的抽屉去拿……
还有更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的事。那天,我从家里带了一盒巧克力,小雨一上午好多次打开我的抽屉垂涎三尺,到中午,她终于拿走一块,并藏到裤子里。等我们发现时,她的秋裤和大腿上沾满了已经全部融化的巧克力。
2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增无减呢?我们和小雨家长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这才了解到,原来孩子的行为由来已久。平时,她在亲戚朋友家玩,总喜欢翻翻别人的抽屉,看见喜欢的东西玩一玩或者放到口袋里带回家。由于年龄小,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也没有很重视,总觉得是孩子调皮捣蛋,常常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几句,或者打孩子的手心作为惩戒,也就不了了之。
上次“魔尺事件”发生以后,家长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大发雷霆,而且还买了三把长短不一的尺子,对小雨狠狠“教育”了一番,并说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就打到尺断为止。之后几天,家长每天都会抽空来园接孩子,和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那几天小雨表现乖巧,家长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于是,继续让亲戚朋友们来接孩子。可是谁知好景不长,又出现了上述更严重的问题。
从家长的叙述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小雨的行为与家长的关注度有着直接联系。“魔尺事件”发生后的几天,由于爸爸妈妈对她的关注变多了,小雨的坏行为有所收敛,不去乱翻别人抽屉,也能乖乖收玩具、吃饭、睡觉……她似乎急切地想要用自己的优异表现去获得他们的肯定。哪天要是爸爸妈妈有空接送她,那一天她会显得特别快乐,会一直向我们唠叨着:“今天,爸爸妈妈在家,要来接我哦!”放学时,她也会无比骄傲地向爸爸妈妈炫耀:“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我表现很棒的!”可惜爸爸妈妈很少来接她,从孩子脸上,我们总能捕捉到那么一丝若隐若现的失落。
这也让我想起小雨每次做“坏事”的时候,感觉她总是有一种张扬的快乐。面对爸爸妈妈的暴力教育,小雨屡屡就范,第二天老师询问起来,小雨会笑着说:“爸爸昨天打我手心了!”没有难过,就像得到表扬一样骄傲!这难道是孩子想要吸引爸爸妈妈关注的一种“手段”吗?
3
我委婉地向家长讲述了这些观察分析,家长很是惊讶。为了尝试改变小雨的现状,我们家园合作,开始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小雨的爸爸妈妈尽量抽时间多接送孩子,多陪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从正面引导,和孩子谈心讲道理。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班上的孩子多和小雨玩,平时吃饭睡觉时老师也尽量陪着她,和她说说悄悄话,让她感受来自老师、同伴的爱;另外,我们投小雨所好,当她改掉一个坏习惯时,我们就奖励她喜欢的玩具或零食……
很庆幸,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小雨不管是在亲戚朋友家还是幼儿园,乱翻别人抽屉的行为很少再发生,平时调皮捣蛋的“坏事”也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评比栏里越来越多的五角星,还有小雨脸上天真灿烂的笑容!
1
这段时间,园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魔尺,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围坐在一起研究各种玩法。可是,总有孩子来反映自己的魔尺不见了。一了解,原来是小雨惹的祸。小雨常常会随意打开孩子们放魔尺的抽屉,看见喜欢的就拿出来玩,而且还会大方地分发给别的小朋友。当你问她时,她通常不承认,还会煞有介事地表示自己从家里带来了几个魔尺。最后,当大家检查到魔尺上赫然写着别人的名字时,她才不得不一脸坏笑地承认错误。可是等到要批评她时,她又显得楚楚可怜,并一个劲地保证下次不这样了,当然故伎重演的桥段经常发生。
由于屡教未改,我们及时将小雨的情况反映给了家长,他们也非常重视,配合我们进行了教育。可让人奇怪的是,情况好转几天后,却变得更加严重。除了“魔尺事件”外,但凡班里孩子从家里带来好吃、好玩的,小雨还是会自作主张地打开别人的抽屉去拿……
还有更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的事。那天,我从家里带了一盒巧克力,小雨一上午好多次打开我的抽屉垂涎三尺,到中午,她终于拿走一块,并藏到裤子里。等我们发现时,她的秋裤和大腿上沾满了已经全部融化的巧克力。
2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增无减呢?我们和小雨家长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这才了解到,原来孩子的行为由来已久。平时,她在亲戚朋友家玩,总喜欢翻翻别人的抽屉,看见喜欢的东西玩一玩或者放到口袋里带回家。由于年龄小,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也没有很重视,总觉得是孩子调皮捣蛋,常常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几句,或者打孩子的手心作为惩戒,也就不了了之。
上次“魔尺事件”发生以后,家长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大发雷霆,而且还买了三把长短不一的尺子,对小雨狠狠“教育”了一番,并说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就打到尺断为止。之后几天,家长每天都会抽空来园接孩子,和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那几天小雨表现乖巧,家长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于是,继续让亲戚朋友们来接孩子。可是谁知好景不长,又出现了上述更严重的问题。
从家长的叙述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小雨的行为与家长的关注度有着直接联系。“魔尺事件”发生后的几天,由于爸爸妈妈对她的关注变多了,小雨的坏行为有所收敛,不去乱翻别人抽屉,也能乖乖收玩具、吃饭、睡觉……她似乎急切地想要用自己的优异表现去获得他们的肯定。哪天要是爸爸妈妈有空接送她,那一天她会显得特别快乐,会一直向我们唠叨着:“今天,爸爸妈妈在家,要来接我哦!”放学时,她也会无比骄傲地向爸爸妈妈炫耀:“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我表现很棒的!”可惜爸爸妈妈很少来接她,从孩子脸上,我们总能捕捉到那么一丝若隐若现的失落。
这也让我想起小雨每次做“坏事”的时候,感觉她总是有一种张扬的快乐。面对爸爸妈妈的暴力教育,小雨屡屡就范,第二天老师询问起来,小雨会笑着说:“爸爸昨天打我手心了!”没有难过,就像得到表扬一样骄傲!这难道是孩子想要吸引爸爸妈妈关注的一种“手段”吗?
3
我委婉地向家长讲述了这些观察分析,家长很是惊讶。为了尝试改变小雨的现状,我们家园合作,开始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小雨的爸爸妈妈尽量抽时间多接送孩子,多陪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从正面引导,和孩子谈心讲道理。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班上的孩子多和小雨玩,平时吃饭睡觉时老师也尽量陪着她,和她说说悄悄话,让她感受来自老师、同伴的爱;另外,我们投小雨所好,当她改掉一个坏习惯时,我们就奖励她喜欢的玩具或零食……
很庆幸,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小雨不管是在亲戚朋友家还是幼儿园,乱翻别人抽屉的行为很少再发生,平时调皮捣蛋的“坏事”也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评比栏里越来越多的五角星,还有小雨脸上天真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