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溵发兴趣,积极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能做到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尤其对学困生和腼腆的学生,多给发言机会,哪怕答错了我也让他把话说完。这样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想说就说,在口语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2.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比如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毎次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按等级加分,学期结束将各项分数汇总,公布结果。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信心,努力学习
1.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比如鼓励学生“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等等。虽然就这么简单的三五个字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
2. 赏识是树立学生信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而小学生对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他们很渴望经常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老师要抓住小学的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好表扬的武器。比如有些学生字写得特别漂亮,那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多多地让其展示给伙伴们看,使他有一种自豪感;有些学生朗读有感情,而朗读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那就经常提问其给学生范读课文。这样学生受到教师的赏识,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会更加努力自觉学习。
三、 培养习惯,主动学习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中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每次讲新课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并提出预习要求:不理解的词语画差,好词画三角号,好句画波浪线,重点的地方画横线,看不懂的地方标出问号。学生在这要求的引导下,埋头看书,边看边做标记。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而这也方便了我的教学,我可以围绕重点内容,加之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2、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学习也是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预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这种地位就转换过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
3、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现成的答案,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词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教给方法,高效学习
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1、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基本原理,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3、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一、溵发兴趣,积极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能做到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尤其对学困生和腼腆的学生,多给发言机会,哪怕答错了我也让他把话说完。这样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想说就说,在口语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2.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比如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毎次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按等级加分,学期结束将各项分数汇总,公布结果。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信心,努力学习
1.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比如鼓励学生“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等等。虽然就这么简单的三五个字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
2. 赏识是树立学生信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而小学生对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他们很渴望经常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老师要抓住小学的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好表扬的武器。比如有些学生字写得特别漂亮,那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多多地让其展示给伙伴们看,使他有一种自豪感;有些学生朗读有感情,而朗读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那就经常提问其给学生范读课文。这样学生受到教师的赏识,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会更加努力自觉学习。
三、 培养习惯,主动学习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中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每次讲新课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并提出预习要求:不理解的词语画差,好词画三角号,好句画波浪线,重点的地方画横线,看不懂的地方标出问号。学生在这要求的引导下,埋头看书,边看边做标记。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而这也方便了我的教学,我可以围绕重点内容,加之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2、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学习也是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预习课文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这种地位就转换过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
3、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现成的答案,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词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教给方法,高效学习
科学的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1、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基本原理,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3、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