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来源 :民生周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4年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编号:HBSZKT-2014049);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以保定市部分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40723)
  一、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作为校园主体的师生通过网络传播产生的舆情,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发展高度关注而产生的舆情。除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征外,高校网络舆情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主要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生活学习地理位置接近,空间集中,网络使用频率高等显著特征。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趋于成熟,但并未完全定型,看待问题往往存在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比较容易受舆论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
  (二)信息的复杂性。高校网络舆情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被大学生网民所关注。由于群体成员的经历各不相同,导致了差异化的文化视角,他们不仅所关注的点有所区别,即使对同一主题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呈现出分散化、复杂化的特点。
  (三)趋势的难控性。随着新媒体时代和读屏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并且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一些热门的议题在网络上出现后,很快就得到大学生的关注,他们通过积极参与,以各种方式表达观点,形成互动,通过观点的交锋与碰撞,使个人意见迅速汇聚成公共意见。网络传播的开放与自由导致了对其在时空的控制上都有一些难度,这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一)网络舆情增强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转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借助于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解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感受到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网络舆情丰富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
  网络的舆情现象可以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语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情适当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目前这些90后大学生的说话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如果能够适当进行转变,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新教育语言为他们传递思想,与学生之间才能实现无障碍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 网络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网络是网络舆情形成、高涨、波动或淡化的载体,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博客和论坛账号,为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目前网络上既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宣传主流价值观的舆情和信息,也有不少不良舆情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已成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途径,成为高校在思想政治领域必须占领的一個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将自己游离于网络的空间之外。
  三、优化高校网络舆情、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完善高等学校网络舆情监管体制建设
  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的缺失和不健全是高等学校网络舆情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分析、引导和控制,是正确引领高等学校网络舆情走向的必然途径。要健全高等学校网络舆情内容管理引导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网络议题设置、做好"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培养工作。
  (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当前网络生态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媒介素养缺失。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复杂的信息传播语境与格局中,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媒介批判能力与意识,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需要;既是高校的素质教育工程,也是社会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采取讲座、讨论、学术报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为学生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也应积极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不断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参考文献
  [1] 荣燕.论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武警学院学报,2014(1);
  [2] 王 欣,朱雪红.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其他文献
一、调研背景  今年寒假我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调研当今中国农村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包括当今农村普遍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土地征用、农村教育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去了江苏启东的汇龙,新安,惠萍,寅阳等乡镇,认真走访了30多个农村家庭。现把部分调研结果以"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个案剖析"的方式简要撰稿。试图通过个案实录和分析,展现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二、案例实录  个案1:  拆迁--拆迁谈判
期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大众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化,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网民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力量,并在推动政府事务的发展和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政府亟待要做好与公众的沟通,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务信息传播机制,才能引导好公众舆论,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进行,政务微博是建立这样一个良性机制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自媒体;传播;舆论场;政务;微博  根
期刊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关键词】 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成果看,在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方面,大多数学者分别从中国和西方的各种
期刊
【摘要】如何构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构建长效的教育、防范、监督、惩戒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八项规定;长效机制;思考  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我国查处了一大批违反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百姓欢欣,万众鼓舞。但是,也有个别党员干部,积习难改,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事实证明,八项规定的落实确非一日之功,须在"常"和"长"二字上多下功夫。如何构建贯彻落
期刊
【摘要】 本文以50名口腔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皆予以参与式教学,具体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分配任务及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讲授→教师总结等,对比分析实施参与式教学前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以及调查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实施参与式教学后,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度为94.00%,明显高于实施之前的7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名学生对参与式教学认可有48例,
期刊
【摘要】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细胞,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来源于代表工作的不断创新。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提高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的基础和关键,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每位人大代表首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 人大代表 推进民主建设 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改进代表工作,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社会急剧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冲突与教育对策》(CJF13006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南京财经大学陈章龙教授认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表现出四大特征:多元性、无主导型、过渡性和泛功利性[1]。陈教授对中国社会价值观问题从形态上进行了概括,本文则主要从具体内容上对当下中国社会价值观问题进行归纳,尝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期刊
【摘要】 人类微小病毒B19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传染性红斑的病因。除了这一轻型自限性感染外,B19病毒还可使慢性溶血病病人发生再障危象及急性多关节病。在免疫缺损病人中可造成持续性感染。如果妊娠期受B19病毒感染,可致流产、死胎和胎儿水肿症的发生。此外它还与多种造血系统异常表现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有关。  【关键词】 微小病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科疾病  一、B19病毒的发现及其特征 
期刊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因新媒体而变得顺达、快捷,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活在传媒环境中,接触媒体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为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的概念、类型、特征、价值、趋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打牢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和谐社会逐渐面向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着。而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新中国成立的核心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现如今,对于基于马克思社会时间视域下中国梦的如何实现成为当代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从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视域对中国梦的实现进行研究,首先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