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环境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教育已编入小学教材之中,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小学生入手,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小学各学科应如何渗透环境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实施过程是各学科与环境教育的整合,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教育的发展必将引起中小学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变革。
  环境教育内容应渗透在现有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在学习具体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技能。因此,小学教学也应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环境教育与很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社会、劳动、自然、科学、品德等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含有环境教育的知识,直接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素材。而数学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相对而言与环境教育的联系较少。但数学的应用与环保的衔接是广泛的,例如人口的分布与流动,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与管理,矿藏利用和储存,粮食生产与加工,塑料制品的管理等等。这些数学应用都可能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1、环境教育对小学数学的作用
  数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学学科中渗透各学科知识,可以克服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单一的不足。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课程中指出: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可以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问题是现实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这样设计:“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环境教育对小学数学的贡献
  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帮助小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形成环保技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环境知识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结合数学知识进行环境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数学教材中把有关的环境知识一般渗透在例题或练习题之中,并且与相应章节的数学内容相结合。环境题材只是作为一种加载数学知识的背景而出现,渗透教学不作为专题加以讲解。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环境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三、小学数学教材对环境教育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中,结合数学内容渗透环境知识,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已经涵盖了环境教育的许多领域,课程标准中也渗透了相关的内容和要求。
  各册教材都结合相关数学知识,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低年级侧重简单的、初步的环境知识,中、高年级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例如,低年级教材多次出现有关熊猫、燕子等动物的简单数学题,为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打下了基础;教材中通过让学生在一个路口统计半小时内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一方面使学生对交通状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联想到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提高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
  综上所述,只有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之中,使环保意识在教学中逐步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150212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美育指利用美的因素,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应当充分利
期刊
现代作家冰心曾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美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他们道出了读书的好处,读书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一、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其本质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新世纪需要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跟不上时代步伐。2000年新年伊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大潮滚滚而来。作为教师,应明确减负的目的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那么,落实到语文教学上,又该怎样才能使“减负”与“增效”两全其美呢?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   
期刊
作文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目前,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思路窄,言之无物,生搬硬套、结构相似,甚至害怕写作文。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绝不仅仅在于某个教学方法的改进、个别教学技巧的调整,而要遵循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指导方法。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来完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自学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师教学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只有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才能解决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现代教育观认为: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很重要:    第一、命题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作文的命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阅历、丰富的知识。每次习作前,让学生“目有所触,耳有所闻”,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尤其是善于捕捉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剪影,活生生的细小画面,加深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的难题,这个难题的答案也许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许是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书面作文作为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年来却一直以升学为中心,以“机械注入”“讲究程式”为主要训练方式。这样既压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又阻碍了学生的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这是在作文教学领域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期刊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数学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严谨治学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教育是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每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要认真学好基础性数学,为适应今后就业打好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更要改革中等职业数学教学,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
期刊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即:根据教材指导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探究性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中自主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在探究式阅读中,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