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朋友圈子里都有一个点菜王。大家落座之时,服务员在一旁窥视,但见一人胳膊肘稍抬起半尺,眼神与之欣然对接,就心领神会地走到他身边,将菜单递出,绝不会弄错。
从前我遇到的点菜王有两个,一个是施老伯,一个是L。两人点菜水平都不错,但施老伯点菜慢,往往大家已经饥饿地灌下三杯大麦茶,开始无聊地把筷子叮铃哐啷敲碗了,他还在慢悠悠地跟服务员讨论凉菜。L缺点是“板”,第一次大家纷纷说“菜点得好!”,第二次,“好像跟上次差不多?”……第五次,“菜单给我!你敢再点一样的我杀了你!”
点菜差的人,比如我,不光没什么章法,还会点到后面忘前面:“再点个老鸭煲……嗯?点过盐水鸭了?”到了上菜时候,“这个巨难吃的牛腩真的是我点的吗?!还是默默吃下去吧,要是我也一副不爱吃样子,他们就更觉得我点得差了……”
张唐昨天中午率合肥军杀进南京大排档时,我和小溪已经等了一会儿。在南京大排档吃了10年,我觉得自己也可以点了,但想起张唐的名声就没下手。只是生怕张唐慢条斯理,饿煞我们。
张唐来时,根本没跟谁客气,一把抄起菜单,就在大家乒乒乓乓拉凳子、放包的空当,他站着把菜都点完了。坐下不一会儿,一道道菜流水似的上来。第一道是活珠子,“南京特产,来来,风师娘吃一个,小克吃一个。”众人的表情,好奇、惊讶、赞叹或抗拒,煞是有趣。接着是臭豆腐大肠煲。他一边长舒猿臂,夹起块臭豆腐,一边跟风老师和叶行一解释臭豆腐在南京人民心目中的分量。
接下来的白鱼、炒菊叶等等,让我见识到了一个人点菜时顺应天时、地利的水平。“白鱼要先腌一下,不然肉太嫩筷子搛不起来。”他一边吃一边跟风老师探讨。“这个盐水鸭做得不够好,看颜色就知道,太深了。”——我就从来不批评自己点的菜。
然后,“大家吃饱啦?再吃点小吃。”群众喃喃表示“差不多了”,但还是上了糖芋苗、螺蛳和萝卜丝饼。“小时候最喜欢在街头吃螺蛳了。”张唐边挑螺蛳肉边深情回忆。
结完账,张唐问我:“南京有什么好的咖啡馆?”我推荐上海路。他摇头道:“紫金山天文台有一个,走,我们去那边。”这个,我从来也没有过“去紫金山顶喝咖啡”这么拉风的主意。
晚上還是他主意。为了去一个叫“长寿大酒店”的地方,下山后又开车40分钟,直到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从未到过的大桥南路附近某处。进了饭店,在大家拉椅子、坐座位、去洗手的几分钟,他又神速把菜点好了。对于“快”,写字快叫“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打仗快叫“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倒是没有词汇赞美点菜快的,但实话说,这也算一个很大的美德!
“中午吃得有点油,估计你们也吃不动,晚上吃清淡点儿。”他毫不犹豫替大家做了主。
先上来一个土鸡汤,每人盛了一碗,都不觉叫好。鲜!然后是煮千张、煮河虾、煮黄鱼、青菜炒毛豆、烧藕饼,等等,全都不是流行的菜,浓浓南京家常味扑面而来,每道却又都比寻常做得好吃。哇!我内心深深觉得,很久没有在外面吃到这么好吃又接地气的菜了。我们常常在外面吃到一些很精致、但是这个和那个都差不多的菜,真正的舌尖上的好味道,必须还是返璞归真的。
普鲁斯特说弗朗索瓦丝烧菜:“除去每餐必备食品之外,根据庄稼地和果园的收成、海鲜捕捞所得、市场供应、邻里馈赠,以及她自己的烹调天才所能提供的东西,另外添几道菜,因此,我们的食谱,就像13世纪人们在大教堂门上雕刻的四面浮雕一样,多少反映了一年四季和人生兴衰的节奏。”点菜点得好,也予人如此感受。时光流转,生命更迭,四面八方,来来,都到我们箸下来!
摘自豆瓣
从前我遇到的点菜王有两个,一个是施老伯,一个是L。两人点菜水平都不错,但施老伯点菜慢,往往大家已经饥饿地灌下三杯大麦茶,开始无聊地把筷子叮铃哐啷敲碗了,他还在慢悠悠地跟服务员讨论凉菜。L缺点是“板”,第一次大家纷纷说“菜点得好!”,第二次,“好像跟上次差不多?”……第五次,“菜单给我!你敢再点一样的我杀了你!”
点菜差的人,比如我,不光没什么章法,还会点到后面忘前面:“再点个老鸭煲……嗯?点过盐水鸭了?”到了上菜时候,“这个巨难吃的牛腩真的是我点的吗?!还是默默吃下去吧,要是我也一副不爱吃样子,他们就更觉得我点得差了……”
张唐昨天中午率合肥军杀进南京大排档时,我和小溪已经等了一会儿。在南京大排档吃了10年,我觉得自己也可以点了,但想起张唐的名声就没下手。只是生怕张唐慢条斯理,饿煞我们。
张唐来时,根本没跟谁客气,一把抄起菜单,就在大家乒乒乓乓拉凳子、放包的空当,他站着把菜都点完了。坐下不一会儿,一道道菜流水似的上来。第一道是活珠子,“南京特产,来来,风师娘吃一个,小克吃一个。”众人的表情,好奇、惊讶、赞叹或抗拒,煞是有趣。接着是臭豆腐大肠煲。他一边长舒猿臂,夹起块臭豆腐,一边跟风老师和叶行一解释臭豆腐在南京人民心目中的分量。
接下来的白鱼、炒菊叶等等,让我见识到了一个人点菜时顺应天时、地利的水平。“白鱼要先腌一下,不然肉太嫩筷子搛不起来。”他一边吃一边跟风老师探讨。“这个盐水鸭做得不够好,看颜色就知道,太深了。”——我就从来不批评自己点的菜。
然后,“大家吃饱啦?再吃点小吃。”群众喃喃表示“差不多了”,但还是上了糖芋苗、螺蛳和萝卜丝饼。“小时候最喜欢在街头吃螺蛳了。”张唐边挑螺蛳肉边深情回忆。
结完账,张唐问我:“南京有什么好的咖啡馆?”我推荐上海路。他摇头道:“紫金山天文台有一个,走,我们去那边。”这个,我从来也没有过“去紫金山顶喝咖啡”这么拉风的主意。
晚上還是他主意。为了去一个叫“长寿大酒店”的地方,下山后又开车40分钟,直到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从未到过的大桥南路附近某处。进了饭店,在大家拉椅子、坐座位、去洗手的几分钟,他又神速把菜点好了。对于“快”,写字快叫“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打仗快叫“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倒是没有词汇赞美点菜快的,但实话说,这也算一个很大的美德!
“中午吃得有点油,估计你们也吃不动,晚上吃清淡点儿。”他毫不犹豫替大家做了主。
先上来一个土鸡汤,每人盛了一碗,都不觉叫好。鲜!然后是煮千张、煮河虾、煮黄鱼、青菜炒毛豆、烧藕饼,等等,全都不是流行的菜,浓浓南京家常味扑面而来,每道却又都比寻常做得好吃。哇!我内心深深觉得,很久没有在外面吃到这么好吃又接地气的菜了。我们常常在外面吃到一些很精致、但是这个和那个都差不多的菜,真正的舌尖上的好味道,必须还是返璞归真的。
普鲁斯特说弗朗索瓦丝烧菜:“除去每餐必备食品之外,根据庄稼地和果园的收成、海鲜捕捞所得、市场供应、邻里馈赠,以及她自己的烹调天才所能提供的东西,另外添几道菜,因此,我们的食谱,就像13世纪人们在大教堂门上雕刻的四面浮雕一样,多少反映了一年四季和人生兴衰的节奏。”点菜点得好,也予人如此感受。时光流转,生命更迭,四面八方,来来,都到我们箸下来!
摘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