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明理,审美导行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应以德为首,要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要想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主渠道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的参与中,拓展知识和技能,提高道德认知,促进学生正确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把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放在突出的位置,关注学生的道德创造,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和实践,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促进心智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依托教材,拓宽视野
  品德与社会教材是进行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充分挖掘出其所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通过激疑、质疑、辨析,来掌握观点和明白道理,从而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都得到的升华,在自我内化中促进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情操水平。
  单凭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有限。教材只能让学生得到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很难落实到行动中去,在此就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材中每篇课文就好比蜘蛛网中的一个原发点,而从这一点引出的纵横交错的线,就是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张社会网络。因此只有基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体验”,才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触动孩子的心灵,提升道德认知和形成道德品质。
  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单凭说教,会显得枯燥无味,只有通过更新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从而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创设情境,知情晓理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有强烈情感参与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活动才有实效。比如,根据教学的内容,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制成录音、投影、录像等,通过视听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对比明理,指导行为。例如:在学习《今天,你安全吗》一课时,教师播放游泳、电线杆下放风筝、教学楼楼梯口追逐等图片和从网上下载的几段抓拍视频录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当看了这些照片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的风险事件?如何避免这些危险?”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学会保护生命、远离危险,从而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促进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角色扮演,体验事理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模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行为,通过表演和观看,使其在真切的体验中得到启发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陶冶学生性情,激发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学生产生高尚道德行为的动机。例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换位思考,先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蒙上眼睛走路或写字”“单手整理书包”“用一只手穿衣和系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扮演残疾人的感受,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观看表演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样进行角色扮演,将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真实地感受残疾人的世界,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很多困难,不仅强化了教育效果,而且激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行为训练,返朴归真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而“行”又是关键,是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养成教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加强行为训练,才能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行为,使行为训练“返朴归真”。
  为了在行为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立足于现实,利用课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固有的道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体验”,强化行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升道德认知和形成道德品质行为。
  (作者单位:吉林省前郭县王府镇蒙古族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18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该校始终坚持“用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崇德尚学”的校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曲靖市第一小学以“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为目标,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点、载体和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优秀传统文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小学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芦城小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本地区的教育,学校于2007年9月1日更名为大兴区第十小学,由农村镇级学校改制为区直属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近10年来,大兴十小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梳理出了 “以爱立德 爱德尚美 以智启慧 智慧创美”为核心价值观的“美的教育”文化体系,以打造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构建完美的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期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纪委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谢师宴”“升学宴”,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执行“两报告一承诺”制度,严查党员干部借为子女操办“谢师宴”“升学宴”敛财,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请群众监督举报。
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发展转型研究  作者:闫建璋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随着教师教育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范大学举全校之力办教师教育的局面被打破,教师教育的重心将逐步下移至专业的教育学院,由其进行专门的教师培养,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化。我国目前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多属于“小”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化解之策就是从“小”教育学院走向“大”
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语言、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有些人自认为都已具备了;可是,在匆忙的行走中,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育人”更值得深思。我们认为,育人最根本的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诚实、负责、积极向上、善于创新的人……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性  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应该普及在所有的课程中,应该展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我们认为,要做到教书与育人
安徽省霍山文峰学校,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名字,恰恰就是这所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民办学校,短短十年时间,从建立到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成为皖西大地上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这所学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蜕变,而这份奇迹的缔造者就是——刘彬校长。  十载风雨,刘彬坚守“尽心尽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竭尽所能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教育梦想,一路走来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有不同的阐释。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剩下的东西。”在众多对于教育的阐述中,张建柏认为,教育就是要立人,需要为教者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让他们成才。  走进环境优美雅致、育人气息浓郁的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张建柏平静地接待了笔者。他文质彬彬,内敛含
在太原市一家幼儿园里,29岁的姚晓钢作为唯一的男老师,他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也暂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图为姚晓钢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课堂的生态反映了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生活状态。当前的课堂有各种“本本”课堂: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主动、能动作用的生本课堂;重视学会与会学的学本课堂;重视训练习得的习本课堂;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师本课堂;重视求真求实的真本课堂等。还有各种概念的课堂:重视个性独特且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重视发现、发展生命价值的生命课堂;重视动态生成的生成课堂;重视实际生活、实践经验
校园文化是学校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的有机结合体。它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潭小学为了“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提升人文素养,滋养师生心灵,促进教师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如今,通过五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工作,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