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学校“和文化”探索——来自新疆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中学的实践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众所周知,新疆是多民族"大杂居"与少数民族"大聚居"地区,各民族宗教、文化、民俗差异极大。按照国家部署,新疆8999所学校大多采用民汉合校办学模式,有的是双民合校,有的甚至是三民合校。如何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履行文化传播和教育维稳的双重使命便成为民汉合校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新疆四师七十六团中学尝试以"和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一、"和文化"——在反思冲突事件中催生
其他文献
<正>文化是小学品德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就高达15个。然而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包含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异文化理解两大
政府是人类社会处理公共事务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政府职能划定了政府机构在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行动边界,政府运行的指导理念、职能界定与实践
报纸
本报讯 记者4月17日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近日印发的《太原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报纸
目前在学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即“典型终结论”,认为应该取消典型论的理论模式,代之以“人性论”的批评模式。这被认为是一种大胆的、带有先锋性的理论观点。本文在此重提“
报纸
<正>"体验是教育的本体,是生存实践的本体,要从生态之道出发重建人类社会和生命生存的价值、生存实践方式的合伦理性,强调三重生态(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圆融互摄,陶养
<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吟着李白的诗,全国各地近八百名班主任相聚于丹桂飘香的江城之畔,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大一附中承办,湖北
<正>李乃涛在《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我国中小学德育活动普遍存在着"娱乐化"的倾向,其丰富多彩的外在形式常常仅是表面的繁荣,对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并无增益
理想的学校建筑应该是教育人对教育的"思"和建筑的"感"的合理、合情的对接。金近小学为突出爱的理念,在学校建筑设计上,突出了精致、方便、安全三要素。为将纯美、欢愉、变幻
<正>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温暖缺失等都会造成学生"失爱"。"失爱"学生不是少数,而"失爱"极易对学生人格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探索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
<正>课程改革之难,莫过于德育课程改革。德育课程改革之难,莫过于课程评价改革。说德育课程改革难,是因为德育关涉价值,而价值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传统文化、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