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来了,上一杯滚烫的酽茶。议论风生间,茶不断地冲泡,味淡了,意兴已渐阑珊。便依门送客,之后一夜无梦。
  以前,也许是环境、职业、年龄的缘故,我习惯于喝白开水,且须是凉的,直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般牛饮,籍以解渴而已,全无品茗之雅意,只有饮水的功利性,至于品茶间的清寂、闲适、雅致的意趣,自是无福体会。
  2009年春节前,因业务往来去了惠东阿雄的家,一则叙叙分离年余的友情顺带对对往来业务帐目,二则游览这南国都市的风情。在惠的日子住在阿雄家,一天的晚饭后,我和阿雄便各自点一支烟,在客厅里闲扯,极随意的话题,聊着聊着,有时谈话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更像山区夏日的阵雨,时断时续。我便有些犹豫,心想是否起身去书房找本书翻翻,以结束这无目的的闲扯。
  这时,门铃响起,阿雄的一位朋友来访,姓周,三十多岁的样子,清瘦、机灵、随和。戴了一幅极精致的眼镜,在我的潜意识里,戴近视眼镜的人有机智也有木讷,譬如我就属后者,但如他般随和的,确实凤毛鳞角。听其说话,是惠州本地人,广东人见面熟的天性,可能是他们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的原因吧。
  几句客套话之后,算是相识了,阿雄便提议:“小周的功夫茶泡得地道,你让我朋友欧阳兄见识见识吧。”周君极爽快地答应了,娴熟地将茶具清洗、摆放起来。
  功夫茶?我的几位朋友曾在福建一带捞钱,见识了福建人攒钱之余的休闲手段,也见识了功夫茶的妙处。回来后与我说起:尚未鸡蛋大的一小盅茶水,喝到嘴里,苦而涩。这既无趣、又不实用的饮茶手段,不如一瓶矿泉水来得痛快。
  茶是黑黝黝的铁观音,跟家乡羊楼洞的绿茶相比,粗放了許多,一小会儿功夫,茶便泡好了,在暗褐色的茶杯中,它的色泽难以分辨。一盅饮下,又苦又涩,正犹豫间,周君将我们的第二盅已斟满。看着周君纤细、白皙的手指配合着潇洒的涮、泡、斟、饮的动作,看着周君笑意盈盈的双眸,第二盅,我痛快地饮下了。
  “味道如何?”阿雄问我,
  味道?我不由地咂了咂嘴,苦涩已淡去,有些凉意在喉间,再多体会些,凉意更甚,并有一种莫名的香意。之所以是“意”,而不用“味”来形容,是因为它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你刻意去捕捉,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不经意间,你却又感到唇齿生香。
  在弥漫着茶香的客厅里,此时是些许的宁静,淡淡的闲适,我们聊起了一些如茶般淡泊、适意的话题,喁喁低语中,气氛极是融洽。阿雄说起了他的爷爷,一个嗜茶如命的老人,一个在阿雄家乡湖南湘阴德高望重的铁匠。在热浪灼人的三伏天,老人每锤打完一回合,便从煤炉上拿下烧得发红近似透明的铁壶,冲泡一杯浓茶。在热气氤氲中,几乎是一口气喝下,着实让人目瞪口呆。老人说,这样喝茶解暑热最有效。在酷热的盛夏,铁匠铺外是赤日炎炎,铺内有熊熊烈焰,而他爷爷喝着近百度的热茶,聊以解暑,真是奇人矣。
  阿雄爷爷的一生如茶,如他爱喝的那一大茶缸滚烫的粗茶,质朴而热忱,欲望在生存与灵魂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在能养活一家十几口老小后,不再为多打一件农具而加班至深夜,宁愿在晚饭的餐桌上,守望着一家人。
  鸡年开春后,我执意来到西宁,为青海湖着迷之际、更为当地各族民俗而称羡不已,虽高原反应不断依然马不停蹄逛格尔木、越达板山、爬日月山、留连忘返于巴音河黑河河畔。
  前不久,因相关事务随小友唐伟前往祁连住宝晟山庄中又感受了一次回族人的饮茶习俗。到达目的地后,获知因为地域季候原因,近冬时候,游人如织的卓尔山景区此时已然静如处子般少了喧哗,山庄因此歇业静待来年迎宾,只留回民老王留守。我们到后老王因此倍感高兴,忙不迭地将炉子上的奶茶斟上捧给了我们。烤着炉火看老王忙前忙后为我们烹制羊排,听唐伟为我介绍当地相关风情人文,很是有些感动。后来得知,青海等地奶茶其实是待客的上品,奶茶不仅是待客的上品,而且是探亲访友、慰问病人的礼品;逢年过节、迎新娶亲,又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称作喜茶、年茶。且这里的回族姑娘都练就了一手煮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教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要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技艺,向婆家展示生活本领。只可惜,因为时间机缘等原因至今未能亲自体会过回族姑娘煮茶技艺,很有点遗憾的感觉!
  总有人喜欢说起人生,说人生如梦,多半有些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之嫌。说人生如茶,虽有些牵强,但我愿意去附会。
  事业如茶,它有苦有涩、更让你有苦尽甘来的意外。
  友情如茶,浓时太苦,淡时悠悠,泡过三四巡后,意犹未尽,回味绵厚。
  爱情和婚姻如茶,恋爱时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缠绵,正如一杯新茶,色泽诱人,磬香扑鼻。婚姻的味道,如你正在品茗的功夫茶、奶茶,苦、涩、凉、甜,个中滋味,难以与人细说!而那不断冲泡过后的淡茶,及最后沉在杯底,相互簇拥的残茶叶,不正是夕照下一双相互搀扶的老夫老妻最最恰当的写意画么!
  ——选自2018年第1期《荒原春》
其他文献
老屋原本不老。  三十年前,村子里落成第一幢一楼一底的八间砖瓦房。  苍翠的柑橘林掩映着白墙、青瓦、朱红的木窗、透明的玻璃。房前有一宽敞、用水泥硬化得平平整整的地坝,地坝干爽、整洁,找不到一星半点的枯枝败叶。地坝的边缘砌有花台,山野里最寻常的花经过姐姐的手便增添了不少姿色,桃花还未谢幕指甲花已迫不及待地登台,野菊花还未收起笑脸蜡梅花已悄悄地献上花蕾。  村口,上山下街的村民都会停下来,指手画脚地谈
期刊
我这只孤雁划破青天,奋力的飞,不停不止,不悔不怨,衔着真诚,怀抱夙愿,投下一片清影,留下了几许爱恋,把泪水,把悲伤留给自己,把真诚,把深情写上蓝天祝愿于你们,我就是这只悲伤的孤雁。  我说我怎么就那么爱听古琴,马头琴,悲哀的曲子,原来你在荒野中拉的就是那古琴,拉的也是那悲伤的曲子,飘渺的天空幻化成的彩云,飘荡在平静的心湖。我不禁努力向前奔跑,只为捕捉你遗留下的背影与灵魂。一次与你平常的相识,竟有一
期刊
相对于各种诗歌节、朗诵会频仍的青海诗歌现场,青海散文作家们依然保持着少有的矜持与沉稳。这样的创作姿态在微信写作之风席卷过纯文学的平静湖面之后,面对不断扩大的快餐文学涟漪,显示了一种守望的诗意与可贵。评论家彭学明在《走进沼泽:迷路的中国散文》中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散文跟任何文学样式一样,需要诗心、诗意和诗情,诗心、诗意和诗情是一切文学艺术所必需的。文学艺术有了这三点基本要素,就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期刊
这块鱼跃龙门硅化木石73cm×19cm是存放于亿昌博物馆众多藏品之一——鱼跃龙门石。  它的整个轮廓像一条大鲤鱼,身体向前上方直立起来,鱼翅像两把划桨的竹篙,扑闪着腾跃而起,大鲤鱼嘴形宛如一个“o”型,有吞吐天地的韵味。仔细再看,在它的怀抱中又隐藏着四条相对小的鱼,四条小的鱼在母腹中也翩翩向上遨游。排在最前面的那条侧着水面体型偏大,显然精神状态极佳,大有冲锋陷阵,时刻牺牲自我的精神状态在为后面的小
期刊
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三万多株梅树亭亭玉立、蓬蓬勃勃、云蒸霞蔚,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空氣中弥漫着点点香气,这新鲜的奇香,不像玉兰花那样浓郁,倒像水仙花透出的淡淡香气。  梅花把一个冬天所蕴藏的精、气、神都尽情地散发出来。梅树风姿卓雅,铁骨虬枝。细细的花蕊似抽穗,像刀刻
期刊
五月,炮仗花开了。  我青少年时的家,在村子东北角隅。房子白墙黛瓦,围裾一圈黄色土墙的院子,四不搭邻,稍显突兀和凄落。院子东边不远处,就是田岸;北边稍远一点是一条深阔干涸的河。所以,一年中,我比村里其他孩子,能早看到村外面朝朝暮暮的不同风景,能早领略四季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五月的此时,炮仗花开了,楮树叶长出来了,榆树叶长肥了,我家的猪又有好的吃食了。  此时,我要背起小箩筐,寻着有楮树生长的田岸和荒
期刊
我竟然没有失声赞叹,面对屋外落了一夜的雪。以往常的性格,我会尖叫起来的,会一骨碌爬起等不及系鞋带,趿拉着鞋子往屋外冲。可现在,我迟疑了,我觉察到雪与我之间存在一种斥力,这种斥力令我无法挪步往前。  整个冬天我都沉陷在极度的安静里,我甚至开始讨厌被声音惊扰过的世界。那些雪落下来的时候是安静的,它们连我的梦都舍不得摇醒,便悄无声息地用它们无暇的身子覆盖了粗糙的万物。  好多宿,我无法把梦从现实中抽离出
期刊
恕我直言,在化隆各乡镇中,黑城乡是我难以说出”喜欢”两个字的地方,幸亏有一座古城——黑城。而黑城乡在十几年前的行政机构改革中被并入别的乡镇之中,虽然黑城作做为一级行政单位消失了,但人文地理的黑城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黑城人依然说自己是黑城人,并以此为荣。  今日独自一人登上黑城西部高山,眼前树木葱茏的黑城让我遐思,原来陈旧的见解消解了,一个人文地理的黑城浮现在我的眼前。  其实黑城有悠久的历史、
期刊
周末,带着上小学的女儿来到书店购书。在书店的一隅,我看到琳琅满目的小人书,就不由得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于是,我从中挑选了一本熟悉的《铁道游击队》看了起来,  那种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的童年是在小人书中长大的。那个年代,在一贫如洗的小山村,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唯一的高科技娱乐活动就是看露天电影了,可是这样的机会一年也就一两次而已。因此,小人书
期刊
一  说到读书,我总想我小时候得到父亲的叮嘱。  那个时候,他常说:“杀猪匠要杀猪,说书匠要说书”,可能是逢年过节经常看到杀猪匠那种“烹羊宰牛且为乐”的获得感,他经常用这句话来启发和鼓励我要紧靠书香,才能拥有人生阳光。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为温饱而发愁,我家也没有闲钱可以买课外书。幸运的是,我从乡邻亲友家的墙壁上看了不少短篇故事或新闻等——因为那个时候家家户户为了节约,习惯用过期的报纸等贴墙壁。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