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1 在“课前准备题”中抓“衔”
在知识引入阶段要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新旧内容的衔接。一般地,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类题目要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并看到解决新问题与旧知识有联系。其难度不要大,数量一般在2-4个为宜,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如: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去尝试例题或练习题,而是在设计基本训练题时出了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3.命题与逆命题?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后再做尝试题,多数学生都知道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证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样他们掌握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快乐,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在“基本训练题”中抓“点”
基本练习题是一节课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掌握本课新知的学习方法,关键也在基本联系题上的得到反馈,所以在基本练习的设置上应该抓住本课的重点。学生的学习能否成功,关键也在基本练习题上,基本练习题题出得好,主要是围绕如何突破难点这条线索。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类:1. 与例题同类、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和数字;
2. 与例题难度相当,但结构变。
教师一定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包括方法、步骤、格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初步体会到尝试成功的甜头。
3 在“综合提高题”中抓“活”
其中一部分学生经过第基础训练之后,只会对照例题机械的模仿,仍处于被动之中,在大脑中没有形成一个理性认识,要想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必须再设计一组具有一定坡度的综合提高题,这种坡度题能使学生通过尝试不但能获得正确答案,还能总结、推导,题型上要注意多样化,既来源于基础训练题,又不同于基础训练题,起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功能。
4 在“课堂作业题”中抓“精”
课堂作业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好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当堂的独立作业更深层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当堂知识点和题型,力求“精”,做到举一反三,练少胜多,题目多数来源于教材,必要时要由教师自己去精选,改编。
5 在设计“思考题”时抓“伸”
伸即延伸,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努力探索,大胆尝试,所设计的思考题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的同时,又可督促学生自学。特别是在能力培养上起到延伸作用,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而在出思考题的时候,设计了解方程0.2x-(1/0.01)x+1/0.4=3,学生看到后认为先去分母不简便,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让他们课外时间看书上的例题7后,多数学生通过探究,不讲便会解了。这也使他们认识到解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定要按照步骤去做,必须时要做适当的变形,才能达到目的。
设计思考题要注意从本班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设计时要做到难易适度,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还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设计思考题也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一环,所设计的题目要起到总结全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利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巧妙的提问,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去尝试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时而苦苦求索,时而茅塞顿开,既受到失误的警醒,又有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逐步达到由不学到爱学,再到会学的境地,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1 在“课前准备题”中抓“衔”
在知识引入阶段要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新旧内容的衔接。一般地,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类题目要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并看到解决新问题与旧知识有联系。其难度不要大,数量一般在2-4个为宜,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如: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去尝试例题或练习题,而是在设计基本训练题时出了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3.命题与逆命题?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后再做尝试题,多数学生都知道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证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样他们掌握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快乐,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在“基本训练题”中抓“点”
基本练习题是一节课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掌握本课新知的学习方法,关键也在基本联系题上的得到反馈,所以在基本练习的设置上应该抓住本课的重点。学生的学习能否成功,关键也在基本练习题上,基本练习题题出得好,主要是围绕如何突破难点这条线索。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类:1. 与例题同类、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和数字;
2. 与例题难度相当,但结构变。
教师一定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包括方法、步骤、格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初步体会到尝试成功的甜头。
3 在“综合提高题”中抓“活”
其中一部分学生经过第基础训练之后,只会对照例题机械的模仿,仍处于被动之中,在大脑中没有形成一个理性认识,要想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必须再设计一组具有一定坡度的综合提高题,这种坡度题能使学生通过尝试不但能获得正确答案,还能总结、推导,题型上要注意多样化,既来源于基础训练题,又不同于基础训练题,起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功能。
4 在“课堂作业题”中抓“精”
课堂作业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好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当堂的独立作业更深层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当堂知识点和题型,力求“精”,做到举一反三,练少胜多,题目多数来源于教材,必要时要由教师自己去精选,改编。
5 在设计“思考题”时抓“伸”
伸即延伸,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努力探索,大胆尝试,所设计的思考题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的同时,又可督促学生自学。特别是在能力培养上起到延伸作用,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而在出思考题的时候,设计了解方程0.2x-(1/0.01)x+1/0.4=3,学生看到后认为先去分母不简便,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让他们课外时间看书上的例题7后,多数学生通过探究,不讲便会解了。这也使他们认识到解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定要按照步骤去做,必须时要做适当的变形,才能达到目的。
设计思考题要注意从本班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设计时要做到难易适度,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还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设计思考题也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一环,所设计的题目要起到总结全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利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巧妙的提问,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去尝试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时而苦苦求索,时而茅塞顿开,既受到失误的警醒,又有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逐步达到由不学到爱学,再到会学的境地,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