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驾法律风险及防范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因酒驾违法、醉驾入刑,众多司机已经形成“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共识,在外应酬喝酒后,司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下单委托代驾已成时尚做法。不可否认,代驾确实有效解决了酒文化与道路公共安全的冲突,然而,代驾行业尚未规范,代驾司机素质良莠不齐,经常会给醉酒客户造成一定的伤害,也给代驾方带来法律风险。笔者在为一起危险驾驶案的犯罪嫌疑人做无罪辩护时,发现代驾方可能因自身原因导致其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故在本文中阐明代驾方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代驾行业能早日规范运作,并能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代驾 代驾风险 醉驾 危险驾驶
  作者简介:黄小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东一粤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065-02
  一、案情介绍
  2015年4月29日晚,王某因乔迁新居,请彭某等一群朋友到家里吃饭喝酒,彭某开车前往赴宴,并喝得酩酊大醉,饭后,王某通过E代驾客户端下单为彭某约好E代驾司机曹某提供代驾服务,曹某依约而来,王某扶彭某上车,并告知曹某目的地,曹某于是开车上路,车上,曹某向彭某核实目的地,但彭某因为醉酒而无法说清,曹某表示无法听清,于是,彭某要曹某在高速路入口停车,由其自己开车,曹某在明知彭某喝很多酒的情况下,仍停车,在收取了代驾费用后,目送彭某蹒跚开车上路,彭某开车独自上了高速,但开不到6公里,汽车就与路基相撞导致爆胎,彭某下车并在车旁剧烈呕吐,紧接着就躺在自家汽车前的高速路面上昏睡过去,后被高速路上例行巡查的工作人员发现,工作人员无法叫醒彭某,于是做好现场警示工作后报警求助,警察到场后,将彭某送医院醒酒治疗,经抽血检测,彭某的血液中被检出乙醇(酒精)含量为206.5mg/100ml,远超醉驾立案标准80mg/100ml,故此,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立案追究彭某刑事责任。
  二、辩护意见
  本案中,笔者受彭某委托担任其辩护人,并为其做了无罪辩护。笔者认为即便彭某存在酒后驾车的事实,也不能客观归罪,认定其构成危险驾驶罪,理由如下:
  一是彭某不存在危险驾驶的主观过错,彭某在喝酒前,已意识到喝酒不能开车,会造成危险,已准备酒后叫代驾开车送其回家;喝醉酒后,王某代为呼叫代驾,将彭某送回家。故彭某主观上,并没有在意识到醉驾的危险性时,放任醉驾的发生,而是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发生醉驾的行为,故此,彭某并不存在犯罪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二是彭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不构成醉酒犯罪行为。众所周知,醉酒犯罪之所以应被追究刑事责任,源于醉酒犯罪行为一般被认为是“原因自由行为”,即具有辨别和控制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规定醉酒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也是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体现。而很明显,彭某在他“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前,并无故意或过错,因其在醉酒前,已经做好准备,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即叫了E代驾,代驾司机有责任将其安全送回家,避免其自己开车。然而,正是E代驾司机曹某严重不负责任,将处于烂醉状态、意识模糊的彭某遗弃在路上,迫使其驱车上路,故此,彭某是受害者,而非犯罪的实施者。
  三是本案中,E代驾司机曹某存在危险驾驶的间接故意,彭某只不过是其实施危险驾驶的工具。E代驾官网宣传道:“代驾是一种托付,更是一种信任,E代驾致力于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代驾服务,让有车的用户都能放心应酬,舒心到家,让代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代驾司机曹某明知彭某喝了很多酒、讲话不正常,本应信守承诺,让彭某舒心到家,即使在路上出现其无法控制的情况时,也应及时通知委托人王某或报警,但曹某却放任没有丝毫辨别和控制能力的彭某开车上路,导致本案的发生,其责任在曹某,而不在彭某。彭某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代驾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代驾法律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醉驾的入罪,代驾业务量程井喷的态势,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代驾存在的法律风险,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代驾司机确实存在过失,并与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本案,我们看到代驾存在如下法律风险:
  1.构成违约,须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网上呼叫代驾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生产物,从客户下单到代驾司机抢单成功,客户与代驾公司便成立民事合同关系,该合同关系并非我国合同法分则中列明的有名合同,笔者权且将这种合同命名为“代驾合同”,自代驾司机进入客户的汽车并启动汽车之时起,代驾合同即告生效,代驾方与客户均受代驾合同约束,代驾司机有义务将客户或客户指定的乘客安全送达指定位置,客户有义务依约定支付代驾费用。由于喝醉酒的客户处于意识朦胧状态,需要别人照顾,故代驾司机要正确评估自身能力,考虑是否有能力照顾醉酒客人,如明确只负责开车,照顾、护理醉酒者的义务,需其亲友陪伴,则在开车前需明确提出,否则视为代驾司机同意途中照顾、护理醉酒者,如因途中照顾不周导致醉酒者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代驾者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本案中,彭某在高速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很明显是因为代驾司机违约将彭某遗弃在路上所致,故此代驾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
  2.代驾司机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依刑法谦抑性原则,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本案中,正如上面答辩意见阐明,很明显,代驾司机是清醒的,他能意识到当时将方向盘交给彭某必然会导致彭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后果,却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故代驾司机对该醉驾行为存在间接故意,因当时彭某正处于醉酒状态,意识模糊,基于代驾合同关系,代驾司机有义务拒绝彭某的任何不安全的行为或建议。将驾驶权交给醉酒者的行为,无疑等同于代驾司机正在实施醉驾行为,彭某只不过是代驾司机实施醉驾的工具,故如果要对本案追究刑事责任,无疑,代驾司机将是刑事责任的承担者,而非彭某。故此,代驾司机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二)代驾法律风险的防范
  基于本案分析,因代驾司机原因可能导致代驾方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故代驾方在实施代驾行为时要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笔者就此提出几点意见:
  1.代驾司机上客户的汽车前,应当判断被代驾者的精神状态,如确认客户已醉酒,如有意识朦胧情况或耍酒疯等情形的,必须要求有清醒的家人、亲友陪伴;这样可以保障代驾司机能专心开车,不用分心照顾客户,并有人指引将汽车开到目的地并将车停妥,避免酒醉客户自行开车、泊车。
  2.如没有家人、亲友陪伴,必须与其家人、亲友取得联系,明确送达地址及接应方式,否则,不能接受代驾委托。
  3.如因没有家人、亲友陪伴,代驾途中出现酒醉客户赶代驾司机下车、发酒疯等代驾司机无法控制的情形,代驾司机必须立即通知醉酒客户的家人、亲友寻求解决办法,直至最终选择报警,而不能一走了之,将醉酒者遗弃路上。
  参考文献:
  [1]于志强.抽象的危险和危险的具体化路径——以醉酒驾驶中抽象犯罪的判断为视角.法律适用.2015(1).
  [2]孙晓.危险驾驶罪法律适用的再思考.法制与经济.2014(11).
  [3]施立栋.醉驾案件办理的疑难问题与解决方案——兼评三机关《醉驾司法解释》.北方法学.2015(1).
  [4]李凯.醉驾标准与危险驾驶罪的构成——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考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5]张丽卿.交通刑法.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6]E代驾官网:http://www.edaijia.cn/aboutus.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本案被告人林某具有自首、立功二个减轻处罚情节,可否减二档处罚存在分歧意见。本文认为,对于职务犯罪案件,减轻处罚的限度,亦应重在规制,适用缓刑的情形,应当要从严把握,原则上应当减一档处罚,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可跨幅度减轻处罚。本案被告人林某受贿数额共计人民币30万元,远超十万元之标准,且犯罪情节一般、悔罪
摘 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日益受到各级司法机关的重视。然而现阶段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办案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以及相关法律适用存在疑难等问题。如何适应新形的发展,提高基层检察院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实效,成为亟待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从完善办案工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严格掌握法律适用界限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基层
摘 要 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呢?要让人民相信法律就要让人民看到法律所彰显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首先需要司法的公开,这就使法院的司法公开变得迫切而必要,司法公开同时也是这次司法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 法律 信仰 法院 司法公正 司法公开  作者
摘要 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W县W村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调查,并从社区参与、社区归属感、合作、共享、互惠、信任六个维度对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展示了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导致农村社会资本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社会资本 6维度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BSH026)
摘 要 家庭暴力不仅损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和社会和谐,是诱发违法犯罪的一种原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近年来,家庭暴力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且造成的后果也日趋严重,手段也更加的多样化。2001年婚姻法修改后首次将家庭暴力问题纳入到法律中,从国家基本法的高度明确“禁止家庭暴力”,体现出家庭暴力问题不再只局限于“家务事”,也表明了我国对家暴现象频繁发生的高度重视。但是对家
摘 要 检察实务工作中,捕后判轻刑率存在偏高的现象。捕后判轻刑一方面说明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有缺陷,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不到位。本文以某基层检察院近五年来捕后判轻刑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捕后判轻刑案件的特点、规律及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逮捕 判轻刑 侦查监督 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张继斌,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法律硕士。  中图
摘 要 任何民族国家的统治、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会对一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本原催生出了整体、法象、价值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疑深刻影响着冷战后中国外交的认知方式与分析视角,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与分析范式。通过探究冷战后中国外交背后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把握
摘 要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为公益诉讼确立了法律基础。但具体哪些机关和组织可以承担公益诉讼,则众说纷纭。法律界人士中多数都在极力倡导应由检察机关代行公益诉讼诉职权,但本文认为,从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的职能、民事公益诉讼程序正义的最高要求等方面来衡量,由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代行诉权有失正当性。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监督 程序正义  作者简介:张桂云,天津市宝坻区
摘 要 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司法程序是十八届党中央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4年12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24日正式印发了该《意见》。根据该《意见》第五条的规定,各地要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公检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
摘 要 近年来,有关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恶性案件频频见诸于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学校原因主要是由于素质教育上的缺失、法律教育上的不力、心理辅导上的滞后以及学校管理上的疏漏等方面引起的。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法律教育方式、强化心理辅导和健全学校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