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探索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学生“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体系,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现实重要性和时代必要性。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途径等环节,为进一步推行我省劳动教育学分制举措添砖加瓦。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1劳动教育基本理念
  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
  2劳动教育分类
  2.1劳动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2.2职业院校劳动教育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3劳动教育途径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離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4劳动教育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4.1平时表现评价
  要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要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4.2学段综合评价
  学段结束时,要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建立诚信机制,实行写实记录抽查制度,对弄虚作假者在评优评先方面一票否决,性质严重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推动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
  4.3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
  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可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5劳动教育实施
  5.1实施机构和人员
  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主管校领导,设置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进行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利用共青团、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5.2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
  学校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要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切实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特别关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隐患,按照疾控、卫生健康部门及行业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5.3建立协同实施机制
  职业院校要建立学校负责规划设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双方共同管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通过建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置荣誉教师、实务导师岗位等,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要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6劳动教育保障
  6.1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特别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可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推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逐步建好配齐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6.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機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创造条件。
  6.3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各地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切实推行好劳动教育,必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统筹实现“五育并举”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朱赛(1989.06-),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下的教育,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教育中也出现诸多新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师生关系,显得让教育者更难以琢磨,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要求,建立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师生关系,更显得是时代的要求,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放下老师的架子,用童心解读童心,用爱心呼唤爱心,用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建立核心素养引领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合格的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教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师生关系;建立  目前
期刊
摘 要:新教育形势下,国家与教育部门反复强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唤醒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基于此,结合研究过程中的发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文章从构建翻转课堂、创设直观情境、强化课堂互动三个方面阐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
期刊
摘 要:中职德育主要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通过优秀思想文化的有效熏陶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其中,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比较机械,理论讲解以及简单说教的形式备受诟病,学生参与能动性不足。教师开始主动调整教学思路,灵活利用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及形式。不容置疑,对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的优势比较显著。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育人
期刊
摘 要:教育乃百年大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仁爱之心是教师育人的基础,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纽带,情感沟通的桥梁。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自我形象塑造的重要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仁爱乐教的教育理念来鞭策自己立德修身,建立发展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才能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立德树人;仁爱育人;维护自尊  习总书记强调全国教师要做“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使用可视化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确保实时掌握效果。可视化技术对于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有着促进作用,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合理使用,为学生心智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可视化技术;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辅与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多项新鲜事物,保证自身能力不断提升。高中生物教学开展中,
期刊
摘 要:埃尔斯博士于1972年提出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是人体感觉和知觉协调性发育的统合。而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利用专业器材,锻炼孩子的各类感觉,如触觉、嗅觉和前庭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在游戏与玩耍中提高孩子各类感觉的训练。而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能使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让其各类感觉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因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初步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根据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口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指口腔医学院根据时代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培养学生既具备过硬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又拥有熟练且系统的口腔医学技能,使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后能准确且熟练地融入口腔患者的诊
期刊
摘 要:古诗文在部编本教材上占了二分之一,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多朗读,感情充沛地朗读,熟读成诵,在读中培养语感。不断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能够读懂古诗文,把握其内容。课外大量阅读文言经典,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学习;熟读成诵;不断积累;坚持阅读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画图、枚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中画图策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之一。运用画图有助于小学生将抽象问题直观化,更好的揭示概念本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大量运用了画图,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画图策略渗透到各个例题中。  关键词:小学生;画图策略;画图解题方法  利用画图解题图文并茂,数形结合,把题目直观化,深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应在教学中直观呈现有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趣,塑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知识的趣味。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尚未成熟,虽然他们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