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神话人物造型探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生动的民间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典型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西游记》中,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服饰、信仰……等多种文化形态都有充分的展现。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得益于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几百年前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西游记》 神话 民间文化 人物造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奇书”之一,作者是神魔小说大师吴承恩,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504-1582——明朝的嘉靖年间。作品以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历时十七载从天竺取回梵经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跨越千山万水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通过生动的民间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典型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西游记》中,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服饰、信仰……等多种文化形态都有充分的展现。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得益于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几百年前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1、文学:民间文学是以文字的形式对民间生活以及文化状态的一种记录和再现,《西游记》是明朝流传下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类作品,并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而流传于世。
  2、服饰:《西游记》中展现的人物服饰,主要是上襦(短衣、短袄)下裙的服装款式。服装上整体是刺绣不明显的宽衣大袖感觉,腰间系绸带,有不同颜色的细褶外加一条短小的腰裙,用丝带编成的“宫绦”或玉佩挂在腰带上,在裙幅下边有花边作为压脚,贵妇多是红色大袖的袍子,平民颜色浅淡。
  3、信仰:在现代科技还没有出现的中国古代,对灵魂、神、鬼的信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明代《岳州府志》便有这样的记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这种信仰,是古代神怪小说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西游记》得以产生并流行的社会基础。
  4、《西游记》在现代影视中的展现:当以文字描述的小说转换为银屏上的立体形象时,现代影视的各种艺术手段便把读者想象中的形象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视觉形象。这种艺术形象的转换,首先是美术设计师根据原著对人物的描绘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的设计,画出人物形象图,然后再进入实际的操作。
  以孙悟空的造型为例。在原著中,对孙悟空的描绘是:“穿金甲,戴金冠,手举金箍棒,明亮的双眼,尖嘴咨牙……”根据这种描绘,美术设计师便用毛发制品以及塑型化装法表现出雷公脸、尖嘴猴腮的猴子形象,眼妆采用金色眼影眼线,突出火眼金睛的形象。
  在对猪八戒的造型上,根据原著中人身猪脸、体态肥胖、笨嘴笨腮、手拿猪钉耙的描绘,在服饰的设计上,便采用明朝的宽衣大袖服饰,同时突出腰带的作用。
  在对托塔李天王的造型上,立体头盔的形式使所要表现的形象头部造型更加饱满,衬托人物气质,战靴立体的效果可避免头重脚轻,长靴提升了人物的魁梧与高大形象。鱼是财富的象征,它体外互相交错状的鱼鳞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将金属材料置于心脏位置,鱼鳞般造型的护具置于腰部,达到护体的目的。在色彩上的运用上,打破以往全身金色的色彩造型,采用因光源的变化而易于变化的银色,在自然光下银色呈现原色,在红、黄光源下是红、黄色,而在紫光源下是带有神秘感的紫色,所以说银色更加容易表现人物的神奇。在服饰造型上,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头饰为作品提升高点,金、红、黄等色小饰品打破头饰的单调,面颊两侧立体的弧线收紧面部轮廓,使面部弧线更加俊俏,服装可为短背心外带护心脏的护具,斗篷飘逸、肩部翘起、鱼鳞护具置于肥胖的裤子前,加立体的长靴造型,上下搭配更加均匀。在材质的选择上,使用硬卡纸、金属以及银色荧光布,这类材质的特点是表面均有反光效果,从而使作品显现出特别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周艺,1984.7,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影视化装。
  高杉,1987.5,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影视化装。
  许京鹏,1983.8,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日出莫干山 徐敏曙 摄/佳能EOS-1D X,光圈F10,速度1/13秒  位于浙江德清县的莫干山以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德清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敏曙心系莫干山,多年来,几乎走遍了莫干山,在他的镜头中,不仅全面记录了莫干山四季的秀美,更将清澈不竭的山泉、绿荫如海的修竹、星罗棋布的别墅、乐享山水的游人留存在了方寸之間。徐敏曙常说,莫干山的意境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投
[摘要] 真正的人性应既为人的,也为妖的。新版《画皮》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爱情与欲望带来的困惑迷茫的思考,通过用恐怖的故事来刻画完美的爱情,同时也揭开惊悚的外皮向读者和观众展示“爱’的內核,在这场与爱情有关的命运主题面前,没有贏家,但每个人看似都像赢家,这才是对爱情的完美诠释。当这条爱情链未能让人性的光辉最终圆满时,人世间有人终成眷属就有人粉身碎骨,而没有成全妖性的人性可不可以说它是伪人性?这是一
[摘要]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文化大片的隐喻,体现中国主流情感与主流价值观的伦理片。电影采用写实主义的叙事手法,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非线性叙事,传统小说和意识流交叠形式,为我们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何改变了唐山一户普通人家:李元妮一家32年人生轨迹的故事。反映了两个时代中国市民的生活常态,深刻揭示了中国人家国亲情的深层文化心理。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中国人 文
[摘要]谢克纳对印度的火坛祭进行了跨文化研究。他发现史达尔的发现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火坛祭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改变。将火坛祭拍成电影更是火坛祭的重建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发现。表演行为分为四个模式,谢克纳将他的的重建理论和史达尔的发现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印度的火坛祭是一种重建行为,而不是一种被史迭尔所认为的发现行为。  [关键词]跨文化 火坛祭 行为重建 拍摄    自1971年开始,谢克纳曾多次踏上印
【摘要】《末代皇帝》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拍摄完成,该片先后荣获当年的奥斯卡、金球、凯撒、BAFTA、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洛影评人协会等评奖的近三十项大奖和荣誉,作为一部历史经典,无论从主题的文化阐释、人物的内心刻画、电影的叙事形式,还是影像表意、视听构成、细节表现等都值得重温和研究,影片从叙事、时空、影像、色彩、运动、细节六个方面显示了经典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摘要]韩剧今天之所以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观众的由衷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在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法上注意做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既能迎合观众的传统欣赏口味,又能在传统中生发出符合现代要求新意味来一古今结合,交相辉映,共同创造美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韩剧 “传统” 继承与创新 结构主义 索绪尔语言学    自从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播出后,韩剧在中国
[摘要]凌子风执导的电影《狂》改编自李劫人的著名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小说和电影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从结构、艺术构思、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人物命运等五个方面对电影《狂》中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死水微澜 狂 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1992年出品的伦理道德电影,由凌子风导演,许晴、尤勇主演。同年该片即获朝鲜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却一直遭中国广电局禁播,直到2004年7月14
[摘要]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
摘要:韩国电影《海岸线》以某海岸线驻防部队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体如何引发一个集体、乃至周边人群失去秩序、走向崩溃的故事,揭示了大背景中的小人物的悲哀。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
人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绘画是加法。”多重曝光是多张画面叠加,重新构成一幅影像,是用相机功能做“加法”的一种摄影特技。笔者经历10多年多重曝光拍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六种常用的多重曝光基本操作技法:虚实互融法、影调感光法、动静结合法、摇拍技艺法、异物叠加法、功能变换法。简称“多重融合六法”。  佳能相机常用的四种多重曝光合成照片的算法  1.加法——选择此选项,每一次单张曝光的照片会被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