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国电影《海岸线》以某海岸线驻防部队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体如何引发一个集体、乃至周边人群失去秩序、走向崩溃的故事,揭示了大背景中的小人物的悲哀。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探寻的焦点投注在现代社会秩序下的人的生存状态,而严密秩序这一意念的最佳载体,恰当莫过于军营了。
韩国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海岸线总长为5259公里,海域广且深,水产资源丰富,曲折蜿蜒,海面岛屿密布。漫长的海岸线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意味着沉重的海防任务。影片就是选择了某海域的海军边防部队来展开的。
在一曲忧伤的背景音乐下,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军营集体生活的场景。艰苦的训练与挣扎的表情。逐渐镜头转向了个体,由远拉近,是以铁丝网为背景的一个练刺刀的人物剪影像,最后定格在一双的眼睛上。在黝黑的脸上。那是唯一可辨识的。但又很难说清里面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整部电影欣赏下来,给人印象至深的就是主人公姜上兵圆睁的双眼。然而,统一制服下的一张张黝黑面孔上,也只有双眼才能表达情绪,也唯有双眼才能分辨出彼此个体的少许不同,这可能也是主演导演一再给予那双眼睛特写的原因所在吧。
解读《海岸线》,我们首先要把眼光投射到大韩民国民族性的巨大背景下进行。朝鲜和韩国一向被视为远东最后一块“冷战活化石”,两者在军事对峙中,曾多次互派谍报人员,从事搜集情报和破坏、刺杀等多重任务。而影片在一开始就以字幕形式明确地点明了这一点。而在训练之前的长官训话中这一点也一再被提起。承担国家安全保障任务的军人角色由此而变得微妙,在和平环境下去感受战争危机,是该坚信危机无处不在,时时警惕,还是要不以为然,淡然处之呢?信与不信,是个问题。“间谍真的会从海岸线潜入吗”,渔民们的答案是否的.训练营中的士兵也是,长官也不相信间谍会潜入,但是主人公姜上兵相信,并以在退役之前抓到间谍为军营生活的人生目标。所以他在这个军营里显得格格不入。他对训练过于热衷,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他会在出操前在脸上涂满迷彩染料,会在其他士兵休整娱乐时,在茂密的草丛里举着枪执行警戒任务.会在就寝前满怀向往地唱《往昔难再》的军歌。这是集体生活中一个孤独的灵魂。然而。同时他也是这个社会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个体.有爱人。有朋友,尽管不被理解。导火索是错杀闯入禁区的渔民,但导致崩溃的不只是愧疚感。恰恰相反,愧疚感是能把姜上兵从崩溃边缘拽回理智世界的唯一力量。被迫退役之后.终日徘徊在海岸线上,赶也赶不走的姜上兵只在那场事故中的另一个女生还者前,呆滞的眼神发生变化,狼狈逃开。亲友的猜疑、不理解,爱人的抛弃把他渐渐逼向崩溃边缘,他想持枪离开军营报复,但长官喝骂叫回了他的理智。被迫退役真正使他陷入崩溃,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被抛弃。扒去军装的孤独的灵魂,没因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得到灵魂的救赎,军人身份赋予的高压失去,心理角色转换却未完成。所以他固执地流连于海岸线上。同情、谩骂、挑衅、暴力都不能让他恢复平静,而是越来越暴躁.越陷越深。于是他偷枪、再次举起枪指向战友、朋友。然后是陌生人。姜上兵仅代表的是一个个体、边缘人,但悲剧不会止步于个人,崩溃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误杀事件让潜藏在井然秩序下的种种矛盾彻底曝光,军民矛盾激化,好兵的定义更加难确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还有个体在一个本身既已充满矛盾的秩序中碰碰撞撞,乃至最后去摧毁这一秩序。
海岸线整个驻防部队,因为误杀事件骚动,因为姜上兵的退役不安。在这种隐隐流动的压力之下,部队表面秩序依然井然,内里已经慢慢失控。集体轮奸发生,又在暴风雨之夜,对怀孕女受害者进行强制人流,这是影片的一个大高潮,个体误杀发展成为团体性蓄意谋杀。恐惧、罪恶感宛如慢慢张开的大网,侵袭着整个军营。令人窒息的压力一步一步地蚕食着军营中的其他个体,暴躁、幸灾乐祸、自私自利都开始表面化。部队一次一次加固海岸线防事。原因不再是朝鲜间谍。但铁丝网不但阻止不了渔民再次进入,也阻止不了游客,更阻止不了日益疯狂的姜上兵。姜上兵偷枪杀人,整个部队完全陷入恐慌,于是每个人都画上了迷彩伪装。暗夜的海岸线上开始枪声不断。士兵也开始接二连三地伤亡。
被卷入这一漩涡的还有被误杀的渔民,被轮奸后又被强迫流产的女受害者,女受害者的哥哥,还有最后死在姜上兵刺刀下的的旁观者。
影片主题曲《往昔不再》,两次由主人公姜上兵唱起,一次是在开始,一次是在影片最末。同一首歌,追忆逝去岁月,但意义上是不同的,开始时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在憧憬战火中的峥嵘岁月,末尾时则是一个失去生的希望的人在缅怀生命中的幸福时光。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影片中一再出现的“鱼”的意象。鱼即便死后仍旧双眼永恒大张,一旦离开水它们的嘴唇就会无声翕张。人亦如此,从一种秩序转入另一种秩序中,如果无法适应,也就只能在挣扎中痛楚、喘息,如果无法回到从前,那就只有毁灭一条路可走。小人物面对着社会、秩序。显得如此的赢弱武力。何况那所谓的秩序身就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正因此,《海岸线》里的姜上兵疯狂之余,最终自取灭亡。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探寻的焦点投注在现代社会秩序下的人的生存状态,而严密秩序这一意念的最佳载体,恰当莫过于军营了。
韩国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海岸线总长为5259公里,海域广且深,水产资源丰富,曲折蜿蜒,海面岛屿密布。漫长的海岸线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意味着沉重的海防任务。影片就是选择了某海域的海军边防部队来展开的。
在一曲忧伤的背景音乐下,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军营集体生活的场景。艰苦的训练与挣扎的表情。逐渐镜头转向了个体,由远拉近,是以铁丝网为背景的一个练刺刀的人物剪影像,最后定格在一双的眼睛上。在黝黑的脸上。那是唯一可辨识的。但又很难说清里面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整部电影欣赏下来,给人印象至深的就是主人公姜上兵圆睁的双眼。然而,统一制服下的一张张黝黑面孔上,也只有双眼才能表达情绪,也唯有双眼才能分辨出彼此个体的少许不同,这可能也是主演导演一再给予那双眼睛特写的原因所在吧。
解读《海岸线》,我们首先要把眼光投射到大韩民国民族性的巨大背景下进行。朝鲜和韩国一向被视为远东最后一块“冷战活化石”,两者在军事对峙中,曾多次互派谍报人员,从事搜集情报和破坏、刺杀等多重任务。而影片在一开始就以字幕形式明确地点明了这一点。而在训练之前的长官训话中这一点也一再被提起。承担国家安全保障任务的军人角色由此而变得微妙,在和平环境下去感受战争危机,是该坚信危机无处不在,时时警惕,还是要不以为然,淡然处之呢?信与不信,是个问题。“间谍真的会从海岸线潜入吗”,渔民们的答案是否的.训练营中的士兵也是,长官也不相信间谍会潜入,但是主人公姜上兵相信,并以在退役之前抓到间谍为军营生活的人生目标。所以他在这个军营里显得格格不入。他对训练过于热衷,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他会在出操前在脸上涂满迷彩染料,会在其他士兵休整娱乐时,在茂密的草丛里举着枪执行警戒任务.会在就寝前满怀向往地唱《往昔难再》的军歌。这是集体生活中一个孤独的灵魂。然而。同时他也是这个社会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个体.有爱人。有朋友,尽管不被理解。导火索是错杀闯入禁区的渔民,但导致崩溃的不只是愧疚感。恰恰相反,愧疚感是能把姜上兵从崩溃边缘拽回理智世界的唯一力量。被迫退役之后.终日徘徊在海岸线上,赶也赶不走的姜上兵只在那场事故中的另一个女生还者前,呆滞的眼神发生变化,狼狈逃开。亲友的猜疑、不理解,爱人的抛弃把他渐渐逼向崩溃边缘,他想持枪离开军营报复,但长官喝骂叫回了他的理智。被迫退役真正使他陷入崩溃,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被抛弃。扒去军装的孤独的灵魂,没因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得到灵魂的救赎,军人身份赋予的高压失去,心理角色转换却未完成。所以他固执地流连于海岸线上。同情、谩骂、挑衅、暴力都不能让他恢复平静,而是越来越暴躁.越陷越深。于是他偷枪、再次举起枪指向战友、朋友。然后是陌生人。姜上兵仅代表的是一个个体、边缘人,但悲剧不会止步于个人,崩溃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误杀事件让潜藏在井然秩序下的种种矛盾彻底曝光,军民矛盾激化,好兵的定义更加难确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还有个体在一个本身既已充满矛盾的秩序中碰碰撞撞,乃至最后去摧毁这一秩序。
海岸线整个驻防部队,因为误杀事件骚动,因为姜上兵的退役不安。在这种隐隐流动的压力之下,部队表面秩序依然井然,内里已经慢慢失控。集体轮奸发生,又在暴风雨之夜,对怀孕女受害者进行强制人流,这是影片的一个大高潮,个体误杀发展成为团体性蓄意谋杀。恐惧、罪恶感宛如慢慢张开的大网,侵袭着整个军营。令人窒息的压力一步一步地蚕食着军营中的其他个体,暴躁、幸灾乐祸、自私自利都开始表面化。部队一次一次加固海岸线防事。原因不再是朝鲜间谍。但铁丝网不但阻止不了渔民再次进入,也阻止不了游客,更阻止不了日益疯狂的姜上兵。姜上兵偷枪杀人,整个部队完全陷入恐慌,于是每个人都画上了迷彩伪装。暗夜的海岸线上开始枪声不断。士兵也开始接二连三地伤亡。
被卷入这一漩涡的还有被误杀的渔民,被轮奸后又被强迫流产的女受害者,女受害者的哥哥,还有最后死在姜上兵刺刀下的的旁观者。
影片主题曲《往昔不再》,两次由主人公姜上兵唱起,一次是在开始,一次是在影片最末。同一首歌,追忆逝去岁月,但意义上是不同的,开始时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在憧憬战火中的峥嵘岁月,末尾时则是一个失去生的希望的人在缅怀生命中的幸福时光。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影片中一再出现的“鱼”的意象。鱼即便死后仍旧双眼永恒大张,一旦离开水它们的嘴唇就会无声翕张。人亦如此,从一种秩序转入另一种秩序中,如果无法适应,也就只能在挣扎中痛楚、喘息,如果无法回到从前,那就只有毁灭一条路可走。小人物面对着社会、秩序。显得如此的赢弱武力。何况那所谓的秩序身就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正因此,《海岸线》里的姜上兵疯狂之余,最终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