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间的力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感悟、探询和思索。
  [关键词]三十年 剧作元素 艺术魅力
  
  三十年。会给岁月留下印痕,无情地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三十年,能使一个国家彻底扭转旧貌,发生沧桑巨变。三十年是一个具有如此颠覆能量、漫长得让人心生敬畏的数字。
  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感悟、探询和思索。
  三十年的时间沉淀浓缩在如此一台领新时期话剧之先、家喻户晓的话剧里。然而,三十年,对话剧《于无声处》来说。一切如旧。
  
  一、舞台空间设计
  
  话剧《于无声处》讲述了一个十分庄重、严肃的政治事件和主题,并以此为背景,把政治和社会的焦点问题集中折射在一户上海市民家里:但其深层探讨的却是在群魔乱舞、是非颠倒的特定历史时期,正义与邪恶的对峙与交战,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的撞击与交锋。为让这种激烈的情感力量有一个蕴蓄、发展、冲撞、爆发、喷涌的过程,此剧全场舞台空间设计都遵循着一个极其端庄肃穆、去繁就简的艺术理念。
  整台戏全部发生在上海某进出口公司革委会主任何是非家的客厅里,一事一物总关情,场景单一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寓意。一组铺着白色蕾丝花边绣品的多人和单人沙发傲慢地占据着舞台三分之二的位置,炫耀般地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品味和来客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象征家庭亲情和凝聚力的餐桌则被挤放在墙角:在另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地放着一架钢琴,显示着这个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难以诉说的隐情。
  全剧开始于一个空场景——空荡荡的既讲究排场却又略显低调的何家客厅,这自相矛盾的场景设置恰恰暗喻了随后上场的何是非口是心非的人格分裂。手拿白色绣品的何是非一边细心地整理着沙发。一边又温柔地安慰着情绪慌乱的妻子,极力营造一种居家男人、体贴丈夫的完美印象:对看淡世事、悠闲散淡的儿子苦口婆心的规劝,对三十未嫁的女儿的忧虑操心皆树立了一副负责任的好爸爸的形象。当戏发展到后半部,忍无可忍的妻子把隐藏多年的隐情和盘托出,何是非纸包不住火、原形毕露时,他苦心经营维持的好丈夫、好父亲形象轰然坍塌。是非颠倒的时代在压制不住的人民的怒吼声中终结,何是非也终被正义和大义凛然的亲情撕下了伪善的外衣。当戏接近尾声时,灯光暗下,空荡荡的客厅里只剩下了一个被亲人遗弃、被朋友唾弃、被孤独所包围的懦夫……
  整个场景的色调设计十分简约谨慎。以深棕色的主色调为主,为整部戏营造了一种端庄、肃穆、凝重、压抑的剧情氛围,但点缀在沙发靠背和扶手上的白色绣品,仿佛是跳跃在黑暗中的簇簇白光,努力挣脱笼罩在周围的黑暗,指引着光明、寄寓着希望。另外,孤零零悬挂在客厅上方的吊扇,当沉闷的气息压抑得令立场坚定、百折不饶的梅林感到窒息时,缓缓启动的吊扇送来的不仅仅是和煦的清风,更预示着一种涤荡一切反动势力的正气雄风即将到来。
  该剧虽然只有一个场景,但并未被固定的舞台空间所束缚,反而极力拓展、延伸舞台空间来推动剧情发展和展示人物命运。舞台右侧有两扇卧室门,分别是一双儿女的卧室,舞台后方有一段通往二楼何是非夫妇卧室的楼梯,虽然三间卧室皆被屏蔽在可视的舞台之外,但通过台词和声音的传递,对剧情的发展和矛盾的蕴蓄、揭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舞台后方左侧空间(何家客厅大门外)的突破直接把剧情推向高潮段落。剧情发展到后半部,梅林的儿子欧阳平不时从客厅看到何家门外不断有特务人影的晃动、出没,门外警笛声的隐隐响起,使全剧戏剧冲突酝酿到一个顶点。
  
  二、音响、音乐
  
  舞台艺术因较强地受到视觉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因此更加注重声音的艺术创造作用和其对舞台空间的开拓。在话剧《于无声处》中,某些声音元素的运用成为情节发展的动力源,不断推动着情节线向高潮逼近、冲刺。“于无声处听惊雷”,整台话剧的时间点发生在雷暴雨即将来临的中午前后,从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的遥远的雷声出现开始,雷声作为一种音效处理便开始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来。随后,在听觉上,雷声从空间距离上逐渐地拉近、再拉近:在视觉上,客厅后窗闪电伴随着雷声不断闪现,预示着一场不可避免的雷暴雨即将降临眼前,也意味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渴望着一场催新革旧、痛快淋漓的暴风雨的到来。由此,声声紧逼的雷声像一只无形的手攫紧了观众的心弦,使观众完全共情于梅林母子的命运中。此处的雷雨声与话剧《雷雨》里的雷雨声有同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音响的细节化运用更加显示出编导的匠心独运。从三次电话铃声的响起,何是非每一次接电话的语气、腔调、肢体语言的不同和转变,可以形象化地感受到这个虚伪小人变色龙般的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由此可见,小小的电话铃声看似无奇,起到的却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剧作作用。
  本剧的音乐雄浑大气、婉转悠扬,主要起到感慨抒情、连场转场的作用。尤其剧中何是非的女儿何芸现场演奏的一首钢琴曲《红梅赞》,慷慨激昂中蕴蓄着触人心弦的深情,对男友欧阳平十年的等待与思念随着音符的流淌再也无法抑制地一泻而出。
  
  三、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
  
  话剧《于无声处》历经三十年艺术魅力丝毫不减,在观众渴望重温经典的期盼中重耀舞台,与其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塑造密不可分。
  何是非的阴险伪善、梅林的大义凛然形成强烈的人物形象对照。对待儿女。何是非是道貌岸然的父亲,对待妻子,他是虚情假意的丈夫:对待朋友、同志和曾经的救命恩人梅林,他是忘恩负义、乘虚而八的小人,最终落下一个众叛亲离的可怜虫的下场。何是非的卑鄙无耻恰恰反衬出梅林对国家、对党、对朋友同志的忠诚正直。虽然备受反动势力的摧残身躯赢弱,但梅林依然声如洪钟、坚强乐观、不屈不饶,誓死捍卫着自己的信念。
  何是非与梅林这一组人物形象如同话剧《于无声处》一样,已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自己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另外,对欧阳平和何为作为第二代青年人形象的塑造,同样是在对照中显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类型。欧阳平坚定勇敢、为追求真理敢于斗争甚至献出生命:何为回避矛盾、悠闲散淡,最后在梅林母子精神的感召下,冲出了个人世界的樊篱和家庭的牢笼,踏上了时代最强音的节奏。
  “心事浩茫连广宇,干无声处听惊雷”,这种胸怀和气度正是话剧《于无声处》穿越时间的艺术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期的中国影坛上,吴贻弓无疑是个风云人物。他拍摄的影片不仅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而且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一直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和关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现象。  [关键词]诗化电影 吴贻弓 创作风格    从1979年独立执导影片开始,至1992年,吴贻弓的影视作品有:《我们的小花猫》(1979);《巴山夜雨》(1980)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和1980
摘要 电影《色·戒》,将已经销声匿迹很多年的张爱玲,重又唤回了人间,侵蚀着观众的心灵。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对于张爱玲小说形象的完美诠释,使人们再度近距离的接近张爱玲的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世界,使得张爱玲这篇原本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小说由尘封的文学史中走进了新时期的影像消费时代。也许在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历史的痕迹,我们会欣然一笑却内心充满敬意的想到:《色·戒》是张爱玲的时代,更是今天的隐喻和社会生活变种
摘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多文化交融的影片,其运用镜头语言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复式空间更是此片耀眼之处,尤其是当观赏者在接受过程中主体性介入与解读时,印度深层文化内蕴便从细节的叙事中流溢于影片。  关键词 物性空间 心灵空间 神性空间 接受    2008年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先后在1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第8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和第7届华盛顿影评
日出莫干山 徐敏曙 摄/佳能EOS-1D X,光圈F10,速度1/13秒  位于浙江德清县的莫干山以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德清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敏曙心系莫干山,多年来,几乎走遍了莫干山,在他的镜头中,不仅全面记录了莫干山四季的秀美,更将清澈不竭的山泉、绿荫如海的修竹、星罗棋布的别墅、乐享山水的游人留存在了方寸之間。徐敏曙常说,莫干山的意境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投
[摘要] 真正的人性应既为人的,也为妖的。新版《画皮》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爱情与欲望带来的困惑迷茫的思考,通过用恐怖的故事来刻画完美的爱情,同时也揭开惊悚的外皮向读者和观众展示“爱’的內核,在这场与爱情有关的命运主题面前,没有贏家,但每个人看似都像赢家,这才是对爱情的完美诠释。当这条爱情链未能让人性的光辉最终圆满时,人世间有人终成眷属就有人粉身碎骨,而没有成全妖性的人性可不可以说它是伪人性?这是一
[摘要]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可以说是一部具有文化大片的隐喻,体现中国主流情感与主流价值观的伦理片。电影采用写实主义的叙事手法,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非线性叙事,传统小说和意识流交叠形式,为我们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何改变了唐山一户普通人家:李元妮一家32年人生轨迹的故事。反映了两个时代中国市民的生活常态,深刻揭示了中国人家国亲情的深层文化心理。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中国人 文
[摘要]谢克纳对印度的火坛祭进行了跨文化研究。他发现史达尔的发现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火坛祭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改变。将火坛祭拍成电影更是火坛祭的重建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发现。表演行为分为四个模式,谢克纳将他的的重建理论和史达尔的发现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印度的火坛祭是一种重建行为,而不是一种被史迭尔所认为的发现行为。  [关键词]跨文化 火坛祭 行为重建 拍摄    自1971年开始,谢克纳曾多次踏上印
【摘要】《末代皇帝》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拍摄完成,该片先后荣获当年的奥斯卡、金球、凯撒、BAFTA、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洛影评人协会等评奖的近三十项大奖和荣誉,作为一部历史经典,无论从主题的文化阐释、人物的内心刻画、电影的叙事形式,还是影像表意、视听构成、细节表现等都值得重温和研究,影片从叙事、时空、影像、色彩、运动、细节六个方面显示了经典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摘要]韩剧今天之所以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观众的由衷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在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法上注意做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既能迎合观众的传统欣赏口味,又能在传统中生发出符合现代要求新意味来一古今结合,交相辉映,共同创造美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韩剧 “传统” 继承与创新 结构主义 索绪尔语言学    自从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播出后,韩剧在中国
[摘要]凌子风执导的电影《狂》改编自李劫人的著名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小说和电影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从结构、艺术构思、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人物命运等五个方面对电影《狂》中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死水微澜 狂 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1992年出品的伦理道德电影,由凌子风导演,许晴、尤勇主演。同年该片即获朝鲜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却一直遭中国广电局禁播,直到2004年7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