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吉林教育電视台《独家访谈》栏目为例,从访谈+现场纪实、访谈+热点聚焦、访谈+线上互动、访谈+线下活动等方面,探索了教育类访谈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模式,提出应将多元创作元素与访谈融为一体,既发挥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又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而提升访谈类节目的表现力、传播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访谈;多元化;制作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是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尤其是访谈类电视节目,因其表现形式的局限性,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画面的单一性,使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最终造成观众大量流失。吉林教育电视台《独家访谈》栏目于2017年1月1日开播,节目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创作模式,既加入了现场纪实,又聚焦教育热点领域、热点话题、热点理论,同时做好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对节目创作起到了多元化支撑作用,并因此探索了访谈类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模式。
一、访谈+现场纪实
访谈类节目一般以访谈现场为主,但话题涉及的往往是另外一个现场,吉林教育电视台的《独家访谈》节目则打破了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单一模式,将访谈的主要内容预先通过现场纪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现场纪实为访谈背景和访谈主旨做好铺垫
访谈和现场纪实是两种电视表现手段,将这两种电视表现手段结合起来,可以使电视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访谈背景更加真实。访谈类电视节目一般很难直接将话题内容浓缩展现,观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嘉宾的主要观点,而节目一旦显现拖沓的痕迹就很容易造成观众流失。在教育类访谈节目中,受众关心的主要内容多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只有将观众关注的核心内容通过现场纪实手法呈现出来,才能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节目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场景即环境,环境不同可以改变谈话的语境。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场景单一甚至有明显的符号特征。”①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当改变单一甚至有明显符号特征的场景,应当根据节目内容选择更为独特的场景,而现场纪实手法正可以运用到访谈当中。在《长春市安达小学——做幸福的教育》一期节目中,为更加直观地表现学校的幸福教育理念,在节目开始就以现场纪实手法展现了5名学生的学习生活,记录了他们在美术课、合唱课、足球课、书法课中的学习状态,并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这里,我是幸福的”。真实的场景记录让观众可以真实地感知学校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幸福感和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现场纪实做了很好表达。
(二)现场纪实为嘉宾观点提供形象化演绎
在常规的访谈节目中,有时嘉宾需要通过回忆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包括通过实例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印证。这种过去时的访谈形式需要观众自己构建想象来理解嘉宾观点,但很难做到生动具体。这很容易让观众和嘉宾产生隔阂感,甚至认为嘉宾的观点有些假大空。为改变这种弊端,《独家访谈》栏目走出演播室,走进学校,走向现场,通过现场访谈呈现现在时的访谈效果。
以《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小学部——开放式活力教育》一期节目为例,草坪上的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老师和学生正阐述自己对于春天的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幸福感通过镜头生动地展现出来。作为节目嘉宾的校长向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这节语文课的教育理念,这就不再是空洞的难以理解的理念宣讲,而是真正能够体现教育内涵、教育特点的现场纪实阐述。主持人也针对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提问,把观众最为关心的一些细节和重点一一提炼出来,由此,开放式活力教育的理念更加形象、具体、生动。
再如《长春市第三十中学——做有温度的教育》一期节目,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iPad在课堂中的植入,让置身校园外的家长观看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更让家长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同样是访谈节目,通过生动的现场呈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访谈也就显得愈发生动。在《长春市一实验银河小学——无边界教育》一期节目中,一堂生动的数学课正在校内的体育馆进行,主持人和嘉宾在现场进行观摩、解说、交流,让观众真正地理解了“无边界”教育理念。对于访谈节目来说,针对纪实现场做出的访谈交流可以形成有效的访谈对话,既能保证嘉宾把观点阐述得更加深刻,更加形象,也有助于观众做形象化的理解。
(三)现场纪实为访谈提供多元互动场景
很多访谈节目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形式,而无论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长时间对话都容易让观众产生接受疲劳。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参加访谈的人物和嘉宾设置就应该做到多样而开放,多人物,多现场。在教育类访谈节目中,通过现场纪实设置,不仅要有教育专家的观点阐述,还要有现场接受教育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展示受教育成果,这种双向的开放式访谈可以将节目的内涵表现得更加全面而丰富,而这种效果依然要通过现场纪实来呈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真人秀看得人眼花缭乱,你再端坐着访谈,受众会觉得传统,甚至有点假。真实是這个时代的受众所希望看到的,真实的环境让他们觉得亲切。”②《独家访谈》栏目就是通过现场纪实为访谈提供了多元互动场景,在节目中都设计了主持人融入环节,主持人跟着学生学唱京剧,在课间操跳绳,美术课上做手撕画,数学课上和孩子们一起玩魔方,在这种体验感更强的环节之后,现场主持人会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提问。现场访谈虽然简单,但充满了趣味性,这种开放式访谈方式让访谈不再枯躁,访谈节目的主题更加鲜明生动。
二、访谈+热点聚焦
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作为教育类访谈节目,节目主旨不仅要紧跟话题、紧扣现场,还要紧跟时代、聚焦教育热点。
(一)聚焦热点技术
目前,教育科学化与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中国教育的各个层面,作为关注教育的观众,在收看教育类访谈节目时,对能够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改变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技术必然非常感兴趣,教育类访谈节目需要关注教育行业的热点教育技术。在《独家访谈》的许多期节目中,多次重点展现了iPad电子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中的使用,让观众感知现代教育手段对于教学环境的影响,这既符合观众的收视期待,又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变以及希望跟上时代的收视心理。 (二)聚焦热点话题
访谈类节目当然要聚焦热点话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关注。作为教育类访谈节目,《独家访谈》了解到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提倡美育先行,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到课堂。在这样一个美育和国学热的时代背景下,《独家访谈》将大量的节目话题集中在国学课堂和美育教育上。为此,在节目中设置了古诗词课上的“飞花令”、传统戏剧曲目的表演、学生的多项才能展示,这一系列设置都围绕热点话题展开。不断聚焦热点话题,才能让访谈节目不断赢得观众的青睐。
(三)聚焦热点理论
聚焦热点理论既能提升访谈类节目的理论高度,又能紧跟热点,提升观众的收视兴趣。教育类访谈节目作为谈话类电视节目,需要重点关注当下热点教育理念,充分展现热点教育理论的教育内涵,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甚至引领观众的收视取向。教育类访谈节目如果仅仅关注教育的表象,不足以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应当在节目的理论解析上拓展深度和广度,设置深度话题解析环节,尤其是热点理论更应深入剖析、深度解读,让观众了解社会转型期的教育生态,了解热点教育理论生成的历史及未来走向。
三、访谈+线上互动
访谈节目既需要相关专家和嘉宾的参与,也需要普通百姓的参与,但电视节目相对于互联网视频节目来说,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线上缺少互动,就难以扩大栏目影响力。在多媒体互通互联时代,节目生产需要增强互动性,及時听到观众的反馈声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互动平台,通过线上互动,提升节目的影响力。《独家访谈》节目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积极做出评论互动。有专家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应当在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都有出口,并且应当双措并举,一是为品牌节目开通专属网络传播平台,二是打造融媒体信息集成平台。”③通过新媒体平台,《独家访谈》栏目与观众既可以实现访谈现场的线下互动,也可以实现新媒体的线上互动,这可以很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多渠道、多互动的交流模式。加强互动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特征,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广泛普及的时代,既是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受众的心理期待。《独家访谈》栏目在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新媒体推文的质量,以便提高推文点击率,最终实现互动效果的增强。在吉林大学慧谷学校、长春市三十中等节目的微信推文中,视频点击量过万,获取观众反馈意见上千,节目组人员则积极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听取观众意见,改进节目质量。通过一系列的线上互动环节,拉近了电视人和观众的距离,尤其是吸引了新媒体层面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四、访谈+线下活动
要确保访谈类节目内容真正成为观众所需,就要保证节目话题吸引人、嘉宾权威、后期制作精良,其核心是如何践行“内容为王”的理念。内容是电视节目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收视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好线下活动。《独家访谈》已多次开展教育论坛活动,组织教育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话题的研讨和评论,拓展好的节目资源。可以说,开展好线下活动、挖掘出有热度和优质的话题,才能确保访谈的高质量、高效率,才能保证访谈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并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
五、结语
电视节目既需要相对固定的形式,也需要创新和提升,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访谈类节目虽以访谈为主,但访谈的背景、地点、方式都可以做出人为设定。多元化、丰富化、碎片化是新媒体时代的传媒特点,而作为传统媒体的访谈类节目,亟须多元化尝试创作模式,不断丰富和提升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注释:
①马宁:《电视谈话节目形态的多元化探索》,《电视研究》2017年第3期。
②陆金芸:《浅析新媒体时代访谈类節目的嬗变》,《中国报业》2017年第2期。
③信险峰:《霸道、渠道、王道:电视业的“三道融合”》,《南方电视学刊》2015年第4期。
【关键词】教育;访谈;多元化;制作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是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尤其是访谈类电视节目,因其表现形式的局限性,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画面的单一性,使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最终造成观众大量流失。吉林教育电视台《独家访谈》栏目于2017年1月1日开播,节目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创作模式,既加入了现场纪实,又聚焦教育热点领域、热点话题、热点理论,同时做好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对节目创作起到了多元化支撑作用,并因此探索了访谈类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模式。
一、访谈+现场纪实
访谈类节目一般以访谈现场为主,但话题涉及的往往是另外一个现场,吉林教育电视台的《独家访谈》节目则打破了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单一模式,将访谈的主要内容预先通过现场纪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现场纪实为访谈背景和访谈主旨做好铺垫
访谈和现场纪实是两种电视表现手段,将这两种电视表现手段结合起来,可以使电视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访谈背景更加真实。访谈类电视节目一般很难直接将话题内容浓缩展现,观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嘉宾的主要观点,而节目一旦显现拖沓的痕迹就很容易造成观众流失。在教育类访谈节目中,受众关心的主要内容多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只有将观众关注的核心内容通过现场纪实手法呈现出来,才能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节目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场景即环境,环境不同可以改变谈话的语境。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场景单一甚至有明显的符号特征。”①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应当改变单一甚至有明显符号特征的场景,应当根据节目内容选择更为独特的场景,而现场纪实手法正可以运用到访谈当中。在《长春市安达小学——做幸福的教育》一期节目中,为更加直观地表现学校的幸福教育理念,在节目开始就以现场纪实手法展现了5名学生的学习生活,记录了他们在美术课、合唱课、足球课、书法课中的学习状态,并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这里,我是幸福的”。真实的场景记录让观众可以真实地感知学校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幸福感和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现场纪实做了很好表达。
(二)现场纪实为嘉宾观点提供形象化演绎
在常规的访谈节目中,有时嘉宾需要通过回忆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包括通过实例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印证。这种过去时的访谈形式需要观众自己构建想象来理解嘉宾观点,但很难做到生动具体。这很容易让观众和嘉宾产生隔阂感,甚至认为嘉宾的观点有些假大空。为改变这种弊端,《独家访谈》栏目走出演播室,走进学校,走向现场,通过现场访谈呈现现在时的访谈效果。
以《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小学部——开放式活力教育》一期节目为例,草坪上的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老师和学生正阐述自己对于春天的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幸福感通过镜头生动地展现出来。作为节目嘉宾的校长向主持人详细介绍了这节语文课的教育理念,这就不再是空洞的难以理解的理念宣讲,而是真正能够体现教育内涵、教育特点的现场纪实阐述。主持人也针对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提问,把观众最为关心的一些细节和重点一一提炼出来,由此,开放式活力教育的理念更加形象、具体、生动。
再如《长春市第三十中学——做有温度的教育》一期节目,通过现代化教学工具iPad在课堂中的植入,让置身校园外的家长观看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更让家长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同样是访谈节目,通过生动的现场呈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访谈也就显得愈发生动。在《长春市一实验银河小学——无边界教育》一期节目中,一堂生动的数学课正在校内的体育馆进行,主持人和嘉宾在现场进行观摩、解说、交流,让观众真正地理解了“无边界”教育理念。对于访谈节目来说,针对纪实现场做出的访谈交流可以形成有效的访谈对话,既能保证嘉宾把观点阐述得更加深刻,更加形象,也有助于观众做形象化的理解。
(三)现场纪实为访谈提供多元互动场景
很多访谈节目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形式,而无论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长时间对话都容易让观众产生接受疲劳。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参加访谈的人物和嘉宾设置就应该做到多样而开放,多人物,多现场。在教育类访谈节目中,通过现场纪实设置,不仅要有教育专家的观点阐述,还要有现场接受教育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展示受教育成果,这种双向的开放式访谈可以将节目的内涵表现得更加全面而丰富,而这种效果依然要通过现场纪实来呈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真人秀看得人眼花缭乱,你再端坐着访谈,受众会觉得传统,甚至有点假。真实是這个时代的受众所希望看到的,真实的环境让他们觉得亲切。”②《独家访谈》栏目就是通过现场纪实为访谈提供了多元互动场景,在节目中都设计了主持人融入环节,主持人跟着学生学唱京剧,在课间操跳绳,美术课上做手撕画,数学课上和孩子们一起玩魔方,在这种体验感更强的环节之后,现场主持人会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提问。现场访谈虽然简单,但充满了趣味性,这种开放式访谈方式让访谈不再枯躁,访谈节目的主题更加鲜明生动。
二、访谈+热点聚焦
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作为教育类访谈节目,节目主旨不仅要紧跟话题、紧扣现场,还要紧跟时代、聚焦教育热点。
(一)聚焦热点技术
目前,教育科学化与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中国教育的各个层面,作为关注教育的观众,在收看教育类访谈节目时,对能够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改变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技术必然非常感兴趣,教育类访谈节目需要关注教育行业的热点教育技术。在《独家访谈》的许多期节目中,多次重点展现了iPad电子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中的使用,让观众感知现代教育手段对于教学环境的影响,这既符合观众的收视期待,又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变以及希望跟上时代的收视心理。 (二)聚焦热点话题
访谈类节目当然要聚焦热点话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关注。作为教育类访谈节目,《独家访谈》了解到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提倡美育先行,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到课堂。在这样一个美育和国学热的时代背景下,《独家访谈》将大量的节目话题集中在国学课堂和美育教育上。为此,在节目中设置了古诗词课上的“飞花令”、传统戏剧曲目的表演、学生的多项才能展示,这一系列设置都围绕热点话题展开。不断聚焦热点话题,才能让访谈节目不断赢得观众的青睐。
(三)聚焦热点理论
聚焦热点理论既能提升访谈类节目的理论高度,又能紧跟热点,提升观众的收视兴趣。教育类访谈节目作为谈话类电视节目,需要重点关注当下热点教育理念,充分展现热点教育理论的教育内涵,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甚至引领观众的收视取向。教育类访谈节目如果仅仅关注教育的表象,不足以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应当在节目的理论解析上拓展深度和广度,设置深度话题解析环节,尤其是热点理论更应深入剖析、深度解读,让观众了解社会转型期的教育生态,了解热点教育理论生成的历史及未来走向。
三、访谈+线上互动
访谈节目既需要相关专家和嘉宾的参与,也需要普通百姓的参与,但电视节目相对于互联网视频节目来说,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线上缺少互动,就难以扩大栏目影响力。在多媒体互通互联时代,节目生产需要增强互动性,及時听到观众的反馈声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互动平台,通过线上互动,提升节目的影响力。《独家访谈》节目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积极做出评论互动。有专家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应当在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都有出口,并且应当双措并举,一是为品牌节目开通专属网络传播平台,二是打造融媒体信息集成平台。”③通过新媒体平台,《独家访谈》栏目与观众既可以实现访谈现场的线下互动,也可以实现新媒体的线上互动,这可以很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多渠道、多互动的交流模式。加强互动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特征,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广泛普及的时代,既是传媒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受众的心理期待。《独家访谈》栏目在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新媒体推文的质量,以便提高推文点击率,最终实现互动效果的增强。在吉林大学慧谷学校、长春市三十中等节目的微信推文中,视频点击量过万,获取观众反馈意见上千,节目组人员则积极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听取观众意见,改进节目质量。通过一系列的线上互动环节,拉近了电视人和观众的距离,尤其是吸引了新媒体层面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四、访谈+线下活动
要确保访谈类节目内容真正成为观众所需,就要保证节目话题吸引人、嘉宾权威、后期制作精良,其核心是如何践行“内容为王”的理念。内容是电视节目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收视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好线下活动。《独家访谈》已多次开展教育论坛活动,组织教育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话题的研讨和评论,拓展好的节目资源。可以说,开展好线下活动、挖掘出有热度和优质的话题,才能确保访谈的高质量、高效率,才能保证访谈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并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
五、结语
电视节目既需要相对固定的形式,也需要创新和提升,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访谈类节目虽以访谈为主,但访谈的背景、地点、方式都可以做出人为设定。多元化、丰富化、碎片化是新媒体时代的传媒特点,而作为传统媒体的访谈类节目,亟须多元化尝试创作模式,不断丰富和提升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注释:
①马宁:《电视谈话节目形态的多元化探索》,《电视研究》2017年第3期。
②陆金芸:《浅析新媒体时代访谈类節目的嬗变》,《中国报业》2017年第2期。
③信险峰:《霸道、渠道、王道:电视业的“三道融合”》,《南方电视学刊》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