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好用好“钱袋子”,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今年湖南的财政预算中,经过精打细算,省级“三公”经费公共财政拨款预算8.6亿元,比去年减少1300万元。这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行动。那么,湖南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呢?
举措一: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做大做好“蛋糕”。从总体上看,湖南收入征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财政“蛋糕”还不够大,还属于“吃饭财政”,全省财政的盘子还需要做大做强。首先是做大“蛋糕”。湖南提出,创新财源涵养模式,建立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认真落实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让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其次是做好“蛋糕”。淡化收入任务考核,突出收入质量考评,建立对虚增财政收入的市县予以惩处的机制。也就是说,在依法依规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的同时,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收“过头税”、虚增收入,甚至搞空转,而是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
举措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打造“透明预算”。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湖南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一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资金统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30%。同时,要严格不同预算之间的界限。二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省级财政已经采取了一些跨年度平衡的措施,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法律和中央规定安排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探索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预算时,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选取一些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在综合平衡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施进度,编制跨预算、跨级次、跨部门、跨年度的资金整合投入方案,并相应编入相关年度的预算。四是加快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力争到2015年所有政府部门、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2017年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单位全面公开预决算。
举措三: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明确事权财权。明确省与市县事权,理顺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倾斜力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临时性专项。改进和完善省对市县的配套政策,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举措四: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确保分好“蛋糕”。如何分好财政“蛋糕”,防止资金“跑冒滴漏”,把钱用在“刀刃”上?第一,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归并规模散小、使用方向雷同、支持对象相近的专项资金,取消已经到期、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改革方向的专项资金,压减使用违规、绩效不高、连年结转的专项资金,确保2014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比上年压减1/3以上。第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置、分配、审批和监督管理,压缩资金分配自由裁量权。省政府已制定《湖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办法(试行)》,所有专项资金分配先定办法、后分资金,按程序审批,确保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推动政府采购转型,实现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的重大变革。湖南2013年12月推出的两型采购政策,就很好地引领了企业往两型方向转型升级。第四,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构建“六位一体”的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
当下,信息技术已融入学科教学,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强大功能,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结构与方法。它更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助推器,推动我们追求高效、生本课堂。
从2012年开始,我与同事们一起承担了一项省级课题《绘本作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主旨是充分挖掘绘本中“写”的元素,利用绘本中的作文资源,引导学生补写、续写、创编等,培养孩子们写作的想象力。开发校本课程与运用现成的语文教材不同,不仅需要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还应让校本课程辅助、补充于主题课程。所以,其开发运用的过程也应该寻找适当的时空节点,使之自然而然地服务于主题课程,让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校本课程真正得以立足于课堂。
课程资源无限量,搜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
做绘本作文教学的课题,第一步就是搜集绘本。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尽管工作量是庞大的,但信息技术使它变得简单快捷。教师们运用百度、云盘搜索到大量的绘本资源,如绘本在线、绘本馆、500本经典绘本、中外优秀系列绘本等。教师们还到各大书店、学校图书馆搜集一些网上查不到的优秀绘本,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下来制成PPT传到资料库。第二步是整理资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用来进行绘本作文教学。课题组按照小学的三个阶段(低、中、高段)归纳整理新课标在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再结合语文教材中习作课程内容,确定各学段习作训练点,相对应地列出绘本序列,这样就建立起一个系列性强、便于操作的绘本作文教学资源库。
对于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信息技术真是一个强大的分解器。借助它,我们把巨大的工作量分解开来,教师们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又是强大的压缩器,把巨大的绘本资源全部浓缩到优盘或邮箱里,运作方便,携带轻巧。信息技术还为课题研究创设了无限的工作空间。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校本课程,没有固定的场所、时间去做研究,但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面前迎刃而解,教师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研究课题,通过QQ、微信、博客等,用手机或电脑随时交流、分享、讨论。
课堂多轨并行,教学结构正在“翻转”
绘本作文教学研究的最重要一环是研究绘本作文教学策略,即借助绘本这个媒介进行习作教学,以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高效。以“读写结合”为总前提,我们探索了“同课异构”、“同课异环境”、“读、写、做一体”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绘本作文教学异彩纷呈。 1.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借助一本绘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挖掘。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同年级、学段的横向开发,依据相同的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点挖掘。
图1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中运用《蚂蚁和西瓜》绘本(如图1),引导学生想象写“蚂蚁搬西瓜的故事”、“蚂蚁搬西瓜的场面”、“蚂蚁们的家”等。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写作方法的训练,如场面描写(总分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等)、叙事描写(写清楚、写具体等)、观察作文(观察、写作的顺序等)。以绘本为抓手再向生活拓展,可写《一个××的场面》(劳动、运动会、春游……)、《我的新发现》(发现动物、植物的特点,发现的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我成功了》(写出事情的一波三折,把事情写清楚……)等。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不同年级、学段的纵向开发,还以《蚂蚁和西瓜》为例,在低段可选择一幅或几幅图进行语言训练。
图2
如图2,让学生看图完成句子“一只蚂蚁来了,它,西瓜一动不动。又来了一只、两只、一群蚂蚁……”把句子写完整。这项工作在亲子、生生、师生阅读中,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赛一赛、猜一猜、玩一玩、记一记、写一写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积累语言。在中段可进行内容拓展,以绘本为抓手,围绕绘本故事所描写的内容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使表达成为一种自然流露。高年级重点是主题感悟,延伸习作写调查报告,如《神奇的蚂蚁家族》,写自己从蚂蚁搬西瓜得到的启示,如《团结就是力量》,也可以进行应用文训练,如《给蚂蚁们的颁奖词》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和硬件保障。通过多媒体展示绘本,鲜艳的色彩、蚂蚁搬西瓜的壮观场面,伴以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2.同课异环境
我们还尝试运用同一绘本,在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等不同的环境下教学。如在绘本《方格子老虎》的教学中,PPT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读故事—找出文本写作特点(对话描写)—揣摩写法—迁移内化(写作:假如方格子老虎来到森林里,别的小动物看到它会怎么说?)整个教学是一个知识、能力的迁移过程,绘本是“例子”和“标本”。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上台画出文本中的对话描写,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软件让学生运用拖曳、遮盖、放大等多种方法,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和写作技巧,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文,当堂批改。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的操作中完成,多重交互是教学的最大亮点。
网络环境下,教师们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习作中的“对话”描写这一知识点,拍成微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请学生课前观看,带着问题上课。整个课堂教学只用来答疑解惑、训练巩固。同课异环境的教学研究,让我们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翻转”。课堂教学定会由讲授到多重交互,最后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变为现实。
3.读、写、做一体
由读到写,由模仿到迁移,最后能自主地创编绘本是绘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把绘本的写作与美术课整合,尝试读、写、做一体的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我爸爸》绘本时,首先请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书中有很多比喻句“我爸爸真的很酷,他像……”我们让学生按照爸爸的特点,也写个这样的句子。孩子们兴致很高,写出了“我爸爸像牛一样能吃苦”、“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我爸爸像大树一样高大”。接下来,我们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理由,哪件事最能表现爸爸的这个特点。学生自然地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同的爸爸,如“爱发火的爸爸”、“关心我的爸爸”等。第二节课,请美术教师教学生做绘本,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绘本作品,如刷刷书、卡片书、心形书等,再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图案,如剪纸、蜡笔,甚至用棉线、废布、色块等。很快,一本本精美的绘本诞生了。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它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玩中做的教学思想,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展示、共享,教学评价变得多元
校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如何,关键还是看教学效果。如何展示教学成果?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平台。课题组建立了QQ群、博客、电子作文书等,学生写完习作可以随时配上不同的插图,传到网上。因为是自己写的,所以大家都爱看,家长也爱看,真正达到了展示、共享的效果。
绘本作文的效果最终以作文形式表现出来,如何评价作文?课题组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采用“三阶评价”模式。一阶,即网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上传到班级博客。由于博客的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评价也从传统课堂上的师生、生生批改,变成了多元批改。比如学生、家长、教师或任何关注的人等。通过浏览留言,也能及时反馈、整合别人的批改意见。二阶为师评,教师搜集、阅读学生习作,了解留言情况归纳整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及留言,制作成课件。三阶是师生评,点评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如猜一猜,教师读出某一精彩片段或富有个性的留言,让学生猜是谁的习作(意在鼓励学生自觉地去浏览,关注别人的习作),并口头评价别人的习作;说一说,教师说出习作中某一细节(知识点),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实践说说应该怎么写(也可以自由发挥);改一改,借助白板展示典型习作,集体讨论,修改习作,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添加、删减等积极参与到修改中来,最后,教师通过点拨、建议等,引导学生学会习作,学会修改;议一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选出一篇习作,共同讨论修改意见,再全班交流修改建议等。
以上是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这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当然,通过课题研究,我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一些值得关注或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多媒体的过度运用,课堂上大部分是人机对话,减少了人本对话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对绘本的感悟,更多依赖声、光、电,弱化了绘本本身的魅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过多使用电脑、键盘,学生看到的是电脑上的文字,弱化了对文字的审美能力。中国文字是门艺术,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生不看书写体,不写或少写汉字,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次,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网络的广泛运用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把双刃剑。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写作,而是“粘贴”,养成了抄袭恶习。新课程强调“习作要写独特的感受”,而“独特”的前提是“真实”。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又使学生不愿去写“真实”的作文。所以,在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习作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格式化”的“八股文”,很难看到充满生气有灵气的作文。再者,网络上的习作评价,也是正误并存,学生很难辨别,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误区。
无论如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随着教育云平台的逐步建立,电子书包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大容量、个性化、方便快捷的优势更为明显,未来的语文课堂还将有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诚然,如何处理好人、本、机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多元发展的关系等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找到适当的契合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定能走在现代教育教学前列。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师范附属小学)
举措一: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做大做好“蛋糕”。从总体上看,湖南收入征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财政“蛋糕”还不够大,还属于“吃饭财政”,全省财政的盘子还需要做大做强。首先是做大“蛋糕”。湖南提出,创新财源涵养模式,建立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认真落实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让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其次是做好“蛋糕”。淡化收入任务考核,突出收入质量考评,建立对虚增财政收入的市县予以惩处的机制。也就是说,在依法依规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的同时,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收“过头税”、虚增收入,甚至搞空转,而是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
举措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打造“透明预算”。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湖南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一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资金统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30%。同时,要严格不同预算之间的界限。二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省级财政已经采取了一些跨年度平衡的措施,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法律和中央规定安排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探索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预算时,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选取一些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在综合平衡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施进度,编制跨预算、跨级次、跨部门、跨年度的资金整合投入方案,并相应编入相关年度的预算。四是加快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力争到2015年所有政府部门、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2017年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单位全面公开预决算。
举措三: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明确事权财权。明确省与市县事权,理顺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倾斜力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临时性专项。改进和完善省对市县的配套政策,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举措四: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确保分好“蛋糕”。如何分好财政“蛋糕”,防止资金“跑冒滴漏”,把钱用在“刀刃”上?第一,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归并规模散小、使用方向雷同、支持对象相近的专项资金,取消已经到期、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改革方向的专项资金,压减使用违规、绩效不高、连年结转的专项资金,确保2014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比上年压减1/3以上。第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置、分配、审批和监督管理,压缩资金分配自由裁量权。省政府已制定《湖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办法(试行)》,所有专项资金分配先定办法、后分资金,按程序审批,确保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推动政府采购转型,实现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的重大变革。湖南2013年12月推出的两型采购政策,就很好地引领了企业往两型方向转型升级。第四,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构建“六位一体”的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
当下,信息技术已融入学科教学,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强大功能,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结构与方法。它更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助推器,推动我们追求高效、生本课堂。
从2012年开始,我与同事们一起承担了一项省级课题《绘本作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主旨是充分挖掘绘本中“写”的元素,利用绘本中的作文资源,引导学生补写、续写、创编等,培养孩子们写作的想象力。开发校本课程与运用现成的语文教材不同,不仅需要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还应让校本课程辅助、补充于主题课程。所以,其开发运用的过程也应该寻找适当的时空节点,使之自然而然地服务于主题课程,让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校本课程真正得以立足于课堂。
课程资源无限量,搜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
做绘本作文教学的课题,第一步就是搜集绘本。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尽管工作量是庞大的,但信息技术使它变得简单快捷。教师们运用百度、云盘搜索到大量的绘本资源,如绘本在线、绘本馆、500本经典绘本、中外优秀系列绘本等。教师们还到各大书店、学校图书馆搜集一些网上查不到的优秀绘本,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下来制成PPT传到资料库。第二步是整理资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用来进行绘本作文教学。课题组按照小学的三个阶段(低、中、高段)归纳整理新课标在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再结合语文教材中习作课程内容,确定各学段习作训练点,相对应地列出绘本序列,这样就建立起一个系列性强、便于操作的绘本作文教学资源库。
对于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信息技术真是一个强大的分解器。借助它,我们把巨大的工作量分解开来,教师们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又是强大的压缩器,把巨大的绘本资源全部浓缩到优盘或邮箱里,运作方便,携带轻巧。信息技术还为课题研究创设了无限的工作空间。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校本课程,没有固定的场所、时间去做研究,但这些问题在信息技术面前迎刃而解,教师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研究课题,通过QQ、微信、博客等,用手机或电脑随时交流、分享、讨论。
课堂多轨并行,教学结构正在“翻转”
绘本作文教学研究的最重要一环是研究绘本作文教学策略,即借助绘本这个媒介进行习作教学,以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高效。以“读写结合”为总前提,我们探索了“同课异构”、“同课异环境”、“读、写、做一体”等不同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绘本作文教学异彩纷呈。 1.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借助一本绘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挖掘。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同年级、学段的横向开发,依据相同的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点挖掘。
图1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中运用《蚂蚁和西瓜》绘本(如图1),引导学生想象写“蚂蚁搬西瓜的故事”、“蚂蚁搬西瓜的场面”、“蚂蚁们的家”等。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写作方法的训练,如场面描写(总分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等)、叙事描写(写清楚、写具体等)、观察作文(观察、写作的顺序等)。以绘本为抓手再向生活拓展,可写《一个××的场面》(劳动、运动会、春游……)、《我的新发现》(发现动物、植物的特点,发现的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我成功了》(写出事情的一波三折,把事情写清楚……)等。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不同年级、学段的纵向开发,还以《蚂蚁和西瓜》为例,在低段可选择一幅或几幅图进行语言训练。
图2
如图2,让学生看图完成句子“一只蚂蚁来了,它,西瓜一动不动。又来了一只、两只、一群蚂蚁……”把句子写完整。这项工作在亲子、生生、师生阅读中,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赛一赛、猜一猜、玩一玩、记一记、写一写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积累语言。在中段可进行内容拓展,以绘本为抓手,围绕绘本故事所描写的内容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习作,使表达成为一种自然流露。高年级重点是主题感悟,延伸习作写调查报告,如《神奇的蚂蚁家族》,写自己从蚂蚁搬西瓜得到的启示,如《团结就是力量》,也可以进行应用文训练,如《给蚂蚁们的颁奖词》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和硬件保障。通过多媒体展示绘本,鲜艳的色彩、蚂蚁搬西瓜的壮观场面,伴以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2.同课异环境
我们还尝试运用同一绘本,在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等不同的环境下教学。如在绘本《方格子老虎》的教学中,PPT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读故事—找出文本写作特点(对话描写)—揣摩写法—迁移内化(写作:假如方格子老虎来到森林里,别的小动物看到它会怎么说?)整个教学是一个知识、能力的迁移过程,绘本是“例子”和“标本”。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上台画出文本中的对话描写,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软件让学生运用拖曳、遮盖、放大等多种方法,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和写作技巧,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文,当堂批改。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的操作中完成,多重交互是教学的最大亮点。
网络环境下,教师们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习作中的“对话”描写这一知识点,拍成微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请学生课前观看,带着问题上课。整个课堂教学只用来答疑解惑、训练巩固。同课异环境的教学研究,让我们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翻转”。课堂教学定会由讲授到多重交互,最后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变为现实。
3.读、写、做一体
由读到写,由模仿到迁移,最后能自主地创编绘本是绘本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把绘本的写作与美术课整合,尝试读、写、做一体的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我爸爸》绘本时,首先请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书中有很多比喻句“我爸爸真的很酷,他像……”我们让学生按照爸爸的特点,也写个这样的句子。孩子们兴致很高,写出了“我爸爸像牛一样能吃苦”、“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我爸爸像大树一样高大”。接下来,我们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的理由,哪件事最能表现爸爸的这个特点。学生自然地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同的爸爸,如“爱发火的爸爸”、“关心我的爸爸”等。第二节课,请美术教师教学生做绘本,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绘本作品,如刷刷书、卡片书、心形书等,再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图案,如剪纸、蜡笔,甚至用棉线、废布、色块等。很快,一本本精美的绘本诞生了。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它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玩中做的教学思想,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展示、共享,教学评价变得多元
校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如何,关键还是看教学效果。如何展示教学成果?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平台。课题组建立了QQ群、博客、电子作文书等,学生写完习作可以随时配上不同的插图,传到网上。因为是自己写的,所以大家都爱看,家长也爱看,真正达到了展示、共享的效果。
绘本作文的效果最终以作文形式表现出来,如何评价作文?课题组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采用“三阶评价”模式。一阶,即网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上传到班级博客。由于博客的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评价也从传统课堂上的师生、生生批改,变成了多元批改。比如学生、家长、教师或任何关注的人等。通过浏览留言,也能及时反馈、整合别人的批改意见。二阶为师评,教师搜集、阅读学生习作,了解留言情况归纳整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及留言,制作成课件。三阶是师生评,点评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如猜一猜,教师读出某一精彩片段或富有个性的留言,让学生猜是谁的习作(意在鼓励学生自觉地去浏览,关注别人的习作),并口头评价别人的习作;说一说,教师说出习作中某一细节(知识点),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实践说说应该怎么写(也可以自由发挥);改一改,借助白板展示典型习作,集体讨论,修改习作,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添加、删减等积极参与到修改中来,最后,教师通过点拨、建议等,引导学生学会习作,学会修改;议一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选出一篇习作,共同讨论修改意见,再全班交流修改建议等。
以上是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这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当然,通过课题研究,我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一些值得关注或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多媒体的过度运用,课堂上大部分是人机对话,减少了人本对话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对绘本的感悟,更多依赖声、光、电,弱化了绘本本身的魅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过多使用电脑、键盘,学生看到的是电脑上的文字,弱化了对文字的审美能力。中国文字是门艺术,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生不看书写体,不写或少写汉字,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次,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网络的广泛运用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把双刃剑。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写作,而是“粘贴”,养成了抄袭恶习。新课程强调“习作要写独特的感受”,而“独特”的前提是“真实”。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又使学生不愿去写“真实”的作文。所以,在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习作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格式化”的“八股文”,很难看到充满生气有灵气的作文。再者,网络上的习作评价,也是正误并存,学生很难辨别,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误区。
无论如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随着教育云平台的逐步建立,电子书包的广泛使用,现代教育大容量、个性化、方便快捷的优势更为明显,未来的语文课堂还将有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诚然,如何处理好人、本、机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多元发展的关系等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找到适当的契合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定能走在现代教育教学前列。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