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后低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带外踝后低位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研究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0例,均使用带外踝后低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大小5 cm×3 cm~17 cm×10 cm,术后予抗感染、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

结果

30例手术顺利。术后,1例供区植皮后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积极换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皮片存活,余下29例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有5例皮瓣边缘出现面积为1.5 cm×3.0 cm~3.0 cm×7.0 cm坏死,其中3例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余下2例清除坏死组织后二期行游离植皮术,术后抗感染治疗,皮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色泽红润,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皮瓣感觉迟钝;6例吻合神经者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其中2例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半年均骨性愈合,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异常,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外踝后低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切取皮瓣的蒂部长度缩短,从而减少了皮瓣切取时对皮瓣供区的损伤,血供来源稳定,且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质地、功能恢复大多较满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部分感觉,是目前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水平与各器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2日至2015年1月12日111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肝移植术后中心静脉压水平将所有受者分为3组,低CVP组(<8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CVP组(8~12 mmHg)和高CVP组(>12
期刊
目的探讨供肾移植前常规活检常见的病理变化,以及病变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3月4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肾移植前活检资料及供、受者的临床资料,在移植前对供者双侧肾脏进行活检并依据2016供肾Banff标准进行评分,评估供肾Banff评分对术后3个月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供者48例,供肾96个,1例供者右肾先天未发育(未穿刺),活检供肾95个(
期刊
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受者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标准诊断肝移植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结合供者、供者器官和受者围手术期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分析AK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52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35例(67.3%)于肝移植术后7
期刊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创面面积3 cm×4 cm~5 cm×8 cm,均伴有骨、肌腱、神经、血管外露或损伤。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3例于术后6个月行二次手术修薄。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皮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的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1月,应用显微镜下去除部分脂肪颗粒的修薄的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12例,其中挤压伤5例,冲压伤6例,撕脱伤1例;修复示指1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4例。皮瓣面积:3.0 cm×1.5 cm~3.2 cm×2.2 cm,供区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结果12例皮瓣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供区一期愈合。
目的探讨利用动脉血对多血管体穿支皮瓣远端静脉进行增压后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大鼠背部单侧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模型共2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2只)。两组均以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为蒂,其中实验组采用动脉血对皮瓣远端静脉进行增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增压方式。连续观察7 d后,检测并对比两组皮瓣的成活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血管密度检测、氧化铅明胶造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