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抱新怀古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阳澄湖半岛之中的新重元寺,重建于2007 年,建筑落成后,被誉为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于是便成了陽澄湖上一道奇幻的景致。俯视观音阁如一朵白莲绽放,以应指寓,连接观音阁的十九孔桥“普济桥”两侧也种植上了成片的白莲,随着四季变迁,白莲或盛而衰,使自然变迁与佛学道法交相呼应。




1.位于三元坊附近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沧浪亭的妙,在于它造园设景的“伏笔”,一墙之内还有一山,一山越过仍有墙界,让人忍不住往里深探;2.苏州博物馆新馆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自落成的那一刻起,便已重新书写了这座古城的地标名史。3.平江路,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老街,依旧存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如今这里被“文艺入侵”,汇集了各色苏州的小情小调和让人流连忘返的创意空间;4.如果要看苏州最市井的风土人情,地处葑门外水陆要道的葑门横街是不二的选择,这里凝结了苏州人百年来的菜市风貌,伴着日出便是一片火热的赶集景象;5.宝岩禅寺,坐落西郊虞山宝岩生态园区内,依托丰厚肥沃的自然环境,被苍林翠谷所环抱,又寄情于悠久的佛学历史,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6.双塔市集,原为双塔街道的一处老菜市,在现代步伐的冲击下日渐凋零,于是便邀请来沈雷、谢柯、赖旭东、陈彬、孙华锋五位设计师一起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双塔市集,从功能布局到店招视觉都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升级,除加入更多迎合当代年轻人口味的文化元素外,也保留了老街区的烟火气。对页: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便让这座城中小寺名扬万里,现存寺庙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设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还能见到几分苏州园林的游廊意境。


1&2.苏州太平镇,多指地处阳澄湖畔的太平街道,入口几座旧时粮仓如今虽已归为他用,却也成了识别太平老街最具特色的地标;镇内著名的太平禅寺隐秘在深巷之中,穿过几道廊后才可得豁然开朗的寺庙景观,寺前种着一棵千岁古银杏树,见证了这条文化老街的盛败兴衰;3.葑门老街,苏州人“不时不食”的生活观在菜市里最能体现,9、10月水八仙入市,不同的商铺都兼职卖起了菱角、鸡头米,糕点铺子里的鲜肉月饼也应季火热出炉,一眼望去都是食的情调;


4.夜游网师园可以将苏州的曲艺“一网打尽”。网师园曾名为“鱼隐”,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进园往东可看“藻耀高翔”的砖雕,中路踏一踏苏州园林里最小的一座桥,西路的殿春簃,独受老外偏爱,因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仿制的苏州园林便取模于此;


5.可园,名气虽不敌对门的沧浪亭,却也应了它可人的名字,有种小姐待字闺中的清雅和秀丽,园中有两只名扬四海的大肥鹅,还有两只悠然戏水的绿头鸭,与之同游,让这里更添一分俏皮气质。


每逢入秋时节,嘴刁的食客们便已开始摩拳擦掌,等待阳澄湖大闸蟹的最肥美的时刻。作为苏州最为标志性的特产之一,阳澄湖大闸蟹因为严苛的养殖条件、季节性的产出以及官方批文的认证系统而被视为湖鲜里的黄金。辨识一只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主要从“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四个要点来抓,煮熟后则具有膏肥、肉甜、少腥味的特点。




1.御窑金砖博物馆,借由建筑师刘家琨之手,通过对建筑体进行数理和组织营造,来保护御窑文化的遗存。博物馆以主馆为核心建筑,囊括御窑遗址、游客中心、当代艺术交流中心、残窑遗址群、配套服务区,从多维度重现“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2.虹美术馆坐落于金鸡湖李公堤畔,是一个以儿童艺术教育与展览为主要功能的改造项目,其建筑、室内及软装都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美术馆以“光”作为决定空间尺度的标尺,借助多维度光线的引入,活化建筑空间的交互氛围;3.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吴中区园艺博览会会址东侧,由直向建筑建筑师董功操刀设计建造。博物馆设计受周边自然环境及苏州本地的文化、空间意象所启发,力图打造契合当地生活习性的现代化展陈空间,通过展示厅给到访者展示大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借助多功能厅、剧场、餐厅和景观台的设置给予大众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初秋的寻常日子,跟着苏州的婶姨叔伯到葑门横街赶早,从街头至巷尾都可见装着新鲜鸡头米的竹篮。街外电机带动的车轱辘与出入的人流相互推搡,步步引出姑苏城里最市井的声响,一不留神难免激起些许摩擦,只见几人操着软糯的吴语当街对峙,硝烟未见起,三两句后便悻然散场,不知情的外地人还以为是在唠家常。这便是苏州,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满目的柔情绵意,或至少温婉有礼,让人不忍带着怒气踏入,游走一趟,在别处奓起的毛也被捋顺了,实在是一个养性的地方。
  到苏州养性,哪有不逛园子的道理,倘若没有了园林,苏州便不再是苏州了。想要探遍苏州的园子,一年365天都可不带重复的,一园异景,看似相近的亭台窗阁,都在咫尺间暗藏乾坤,各有玄机。进拙政园赏紫藤、听文徵明的故史,起早遛个留园,观冠云峰、闯石林小院……中国四大名园中的其二名声在外,固然是众人观园的首选,但如今园子逛多了,千人也有了千种选择。园林不再只能于日光中赏识,这些个往常入夜后便深隐的苏式古宅,纷纷在夜幕中架起了彩灯、略施粉黛,于是便有了沧浪亭里《浮生六记》的浸入式昆曲体验,网师园内评弹、昆舞、十五贯等移步异音韵的姑苏文化大观。从前为了亲近自然而造的景观宅邸,留存百年于当代人而言仍有疗愈之效,只不过此刻观之、赏之又多了份历史的厚重与对过往的哲思。

路易威登城市指南推荐



4.位于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设计出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建筑整体采用尺寸相同的挤压铝材部件进行随机放置,从而构建成一个形似山丘的地貌形态结构,建筑内部同样采用相似的倾斜设计手法,强化山丘带来的轻松体验。


1-2.有熊文旅公寓由B.L.U.E.Architecture Studio创始人青山周平所打造。公寓前身为一座始建于清朝的老宅,建筑师保留下原有建筑的木结构,换新外立面,于旁侧扩建了四栋现代砖混结构的新建筑;室内则使用原木色家具,与古代建筑室内的深色黑胡桃木形成对比,现代必备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新旧自然交融,深入庭院还可见旧时古宅的园林小景,长寿乌龟在水塘里惬意游过,步入室内又感从未与现代的生活剥离。


3.有熊文旅公寓由B.L.U.E.Architecture Studio創始人青山周平所打造。公寓前身为一座始建于清朝的老宅,建筑师保留下原有建筑的木结构,换新外立面,于旁侧扩建了四栋现代砖混结构的新建筑;室内则使用原木色家具,与古代建筑室内的深色黑胡桃木形成对比,现代必备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新旧自然交融,深入庭院还可见旧时古宅的园林小景,长寿乌龟在水塘里惬意游过,步入室内又感从未与现代的生活剥离。


4.入住苏州柏悦酒店,便可饱览“人间天堂”金鸡湖的盛景。酒店室内设计出自赫希贝德纳联合设计顾问公司(HBA)之手,空间以苏州传统古宅为设计蓝本,借由其所擅长的当代设计语言细腻诠释,不同的功能区间皆从古宅的传统布局进行提炼,从前厅天井的窗格转化到休息区的轿厅新译,姑苏古城的文化在细节的巧思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到访者的体验之中。十字海棠化为空间中串联的视觉符号,寄托了酒店对来往宾客的美好祝福。

  当然,今时今日的苏州早已不再只有园林而已,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范本,这里也是无数建筑师、设计师心中的创作圣地,吸引着他们来此鉴学革新。只是那些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当代建筑,无论刻着哪位大家的名字,不管是形,抑或是意,苏州园林的身影始终伴其左右。建筑大师贝聿铭自无需多言,从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的那一刻起,便已重新书写了这座古城的地标名史。那些被数理量化后的八角凉亭、用现代语言精心雕琢的片石假山映衬着平整的白墙以及花岗石勾勒的屋顶,这座不曾见过的苏州建筑,却无法再将其与他处相连。建筑师刘家琨几年前授命打造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这座为保护苏州陆墓御窑遗址而生的建筑,同样借鉴了园林内向型空间打造的思路,采用周边围合的方式,隐于繁茂的林荫道内,再借体量高度遮挡外界视野,使用当代广泛应用的各种砖料,经由巧妙的流线布局,构筑出如园林般曲径通幽的诗意。而当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初遇太湖,苏州新城的样貌也并没让他忘却老苏州城亭亭的身段,大笔一挥,一段交错成“∞”字形的“飘带”建筑—苏州湾大剧院,落在了苏州湾沿岸,仿佛昆曲中扶扬的水袖,在上下轻舞中构成了苏式园林移步换景的隐逸体验。
  但苏州能够留住年轻人的地方,也从来不是新城区里那些钢筋水泥和玻璃围就的高楼厦宇,有着浓浓烟火气、在唱词中婉转的老街巷弄始终是他们的心之所向。由木咖啡(TeakTeak Café)主理人Frank将这间结合了中古家具展厅的咖啡馆开在了接近高速出入口的苏州近郊,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量家具存放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习惯了老苏州人的静与慢,这里的闲适让他觉得恰如其分。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Frank依然喜欢时不时往老城区跑,钻入白墙老巷溜达一圈,这样的苏州情调俨然重塑了他的生活节奏,也变成了他前进方向的指引。服装设计师钱静漪和室内设计师北北则被陆文夫所创立的 “老苏州茶酒楼”里那股子“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的情调所吸引,“逃离”上海,在苏州老街滚绣坊里又“凿”出了一个新苏州茶酒楼Soo&Nod。老苏州的茶酒楼文化素来是苏州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天光饮茶,兴余再买个醉,一张四方茶桌,几条老木凳便将士、农、工、商各界的茶客汇聚一堂,摒弃了正襟危坐的茶道、酒礼,满堂皆是家长里短的闲适,“孵茶馆”的名头也由此而来。在钱静漪看来,“保守”并非一个贬义词,至少就苏州文化而言不是。Soo&Nod便是想将这“孵茶馆”的日常在当代延续,于是空间点滴都延续了老苏州茶酒楼的文化基因,再用他们所擅长的现代语言讲述,重现昨日“松骨晃神的得闲之处”。   苏州的自然宝藏不止于此,各处挖掘,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年轻人们创作的素材。位于文艺老街平江路上的草芥咖啡(Tiny Coffee),店如其名小小一间,最多也只可容纳10余人便显得拥挤,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错过。但店铺虽小,五脏却是饱满得很:老式缝纫机搭的咖啡桌、手写的红纸菜单、旧时使用的竹编椅以及集市里淘来的老苏州风物……在这里很容易找回个体与这片土地的记忆联结,但草芥让人流连的却不只是这寻旧的外皮,以苏州独有的特产水八仙作为饮品元素,应着时节推新,从而构建成的创意咖啡体系才是它脱颖而出的秘籍,从鸡头米到蟹壳黄,漂洋过海而来的洋物被烙上了深深的姑苏印记,在苏州喝一口咖啡也是苏州特有的味道,这便是苏州的年轻人拥抱苏州的方式。
  关于苏州的选择往往都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苏州的旧未曾暗淡,浸入的新也不带侵略性。曾有人将苏州比作一个汉堡,上下的面包是它夯实、厚重的传统文化,而中间的馅料则是群体探索变化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延展,风味里始终有面包包裹着,还是一口的苏州味。


入住苏州柏悦酒店,便可饱览“人间天堂”金鸡湖的盛景。酒店室内设计出自赫希贝德纳联合设计顾问公司(HBA)之手,空间以苏州传统古宅为设计蓝本,借由其所擅长的当代设计语言细腻诠释,不同的功能区间皆从古宅的传统布局进行提炼,从前厅天井的窗格转化到休息区的轿厅新译,姑苏古城的文化在细节的巧思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到访者的体验之中。十字海棠化为空间中串联的视觉符号,寄托了酒店对来往宾客的美好祝福。


位于苏州郭巷运河畔的本色美术馆,是苏州第一家私人美术馆,外墙采用二百多万块古城老青砖筑建而成,馆内沿袭道法的气韵,将巍巍的思想生命力以树阴山泉的形式引入,造就了一处清雅的文人共聚空间。展馆内常举办专业的艺术展览、茶会,还设有觉察会、禅修精舍、文化书院、艺术工作室、陶艺空间。结合了数字媒体的古韵本色剧场还会定期邀请音乐人、艺术家前往演出。


1.由木咖啡(TeakTeak Café),是一家結合了中古家具展厅的咖啡馆,店内家具陈设淘自欧洲中古市场,也有独家合作的设计师摆件,均可售卖,特调咖啡也别具特色,店址虽路途遥远,仍值得专程到访;2.山塘渡,是设计师厐喜打造的全新酒吧空间,选址于山塘街河畔,与码头相接,室内设计大量选用金属描边,配以苏式园林典型的假山造景,勾勒出现代人的风雅酒居;


3.Soo&Nod 茶酒馆,脱胎于传统苏式茶酒楼的模式,从当代都市人的茶饮需求出发,将一楼设定为一家以茶为特色的咖啡馆,借传统茶茗连接当代生活,二楼于晚间变身清酒吧,为苏州的夜晚创造更为立体的五感体验。


4.Soo&Nod 茶酒馆,脱胎于传统苏式茶酒楼的模式,从当代都市人的茶饮需求出发,将一楼设定为一家以茶为特色的咖啡馆,借传统茶茗连接当代生活,二楼于晚间变身清酒吧,为苏州的夜晚创造更为立体的五感体验。


1.还没想好名字,是一间藏匿在平江巷弄中的咖啡酒馆,室内空间不大,在后院开辟出了一小块惬意庭院,小隐隐于世,营业时间也随老板心情变化,前往时建议先电话询问,以免扑了个空;2.草芥咖啡(Tiny Café),位于平江路上的苏式创意咖啡馆,店内用时光装点,别具复古情调,从草席、茶碗到竹篮、手写纸……看似随性的空间,处处透露着创意的细节和苏式的精致;3&4.姑苏桥面馆,由设计师尼克设计打造,从苏州人食面的日常出发,提取明代苏式文化的精髓,融汇现代的设计语汇,以“重拿轻放”的原则,将厚重的历史人文从一碗清汤面里不经意地引出。


旅行的意义


  过了饭点,再找不到营业的餐厅在苏州都是常事。习惯了“苏州节奏”之后,心气也会随之平和起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在这里便是伦常,热爱生活、懂生活很要紧。“求新”亦是同理,看着刚刚起步的青年文化,苏州土著也会忍不住感叹一句,“赶不上北上广的速度”,但也没见他们慌忙,举手投足里都是一种苏州人特有的笃定,要走就好好地走便是了,赶什么急,再创造也好,升级优化也罢,苏州的老本别忘了就行。
其他文献
Michele de Lucchi,1951年生于意大利费拉拉,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在激进试验建筑年代,曾是Cavart、Alchimia和Memphis等运动的主角之一。建筑工作室AMDL CIRCLE创始人。曾为意大利及欧洲知名企业设计灯具和装饰元素,包括Artemide、Olivetti、Alias、Unifor、Hermès、Alessi……2000年获得意大利共和国荣誉骑士团将领
期刊
林化所位于锁金村,毗邻南京林业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住宅多作为职工宿舍使用,到今天,仍有不少退休教师与职工在此居住。也许是专长林业的缘故,这一片居民区树木茂盛,绿荫锦簇。40年里,人来人往,居民渐渐老龄化,而这些植被树木卻愈发有生命力。吴状与付仕玉选中的“16号住宅”,与林业大学一墙之隔。由于当年分配的职工宿舍楼不够用,于是就利用小区和林业大学围墙的夹角又造了一栋三层高的小楼。这栋特殊的建筑
期刊
以下为ELLEDECO(E)与 SUPERIMPOSE創始人之一博乐文Ruben Bergambagt(RB)的对话:  ELLE DECO:Y-Loft City住宅项目是如何开启的?你们同业主之间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RB:我们在机缘巧合中接到了来自山西长治的轴承厂片区的翻新委托,计划将其一部分重建为全新的住宅公寓,一部分活化老建筑为文创园区 。发展商、客户及当地政府都抱着开放的态度支持这个
期刊
“历史会否重演,答案是肯定的。”此言出于世卫组织2018年的一份关于预防21世纪大流行病的指南。如今看来,一语成谶。但在遥远的四年前,生存的问题仿佛与日常的生活保持着固定距离,无端叩响,反而显得杞人忧天。  如果从生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每一种创造,建筑史也许最直观地对应着险恶与安逸的环境变化。从莫斯科深不见底的防空洞,到里约热内卢臭名昭著的棚户区,建筑可以形而上地被作为艺术讨论,也可以形而下地被理解
期刊
长租公寓“泊寓”的前身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城中村。旧建筑面朝城市干道,将一线都市的车水马龙收入眼底,背后却时间回溯般仿若来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城中村内唯一的菜肉市场和周边的五金杂货商铺维续着居民的基本生活;原住民和租户上班族混居在这座火柴盒式的通廊建筑里,原本的中庭被大量搭建、空调机体和管线占据,环境杂乱,存在鼠患,楼内公共空间早已失去了原本功用。接手项目后,间筑设计的建筑师们希望通过改造,
期刊
1.隔而不斷的空间,光线轻巧穿过。2.水洗石铺就素朴的自然感知。3.混凝土的横梁处理,与周边的细腻形成对比。4.钢丝网格桥面同时解决空间的分隔与通联。5.大空间里的“小房子”,造就出奇妙的空间尺度。  用手艺活的细致,打磨一项住宅改造工程,以朴素且拙的心态,去还原居住者对空间形态的尊重与生活诉求。在造建筑工作室的设计师采用许多非常规的呈现手段,突破传统意义上精雕细琢的室内装修概念,在北京一栋砖混建
期刊
“贈阳庵”受日本建筑师藤森照信作品“高过庵”的启发,以后者位于乡野的茶室为意向,建造了位于北京市区的一方乐土。对页:1.落座于茶室,仰望圆弧屋顶,四扇造型各异的窗户以洞穴出口的意向引领着人们的思绪。2.从客厅看过去,阳台、凳子和阳台门洞形成严谨而洁净的对称。3.“赠阳庵”采用了弧形的屋顶,外加一个老虎窗,既留下坡屋顶的魅力,也兼顾空间使用效率。4.绘造社将吊顶的材料延伸到墙面,墙面的材料延伸到地板
期刊
张佩如站在家中玄关处。身后分别装饰着艺术家加藤泉和Bernard Frize 的艺术品,中央是Liaigre 的phocée 餐桌,右后方摆放着经典的Nagato 边桌。THE OWNER  张佩如(Vanessa)出生于中国台湾,14岁考入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单簧管和钢琴,后获演奏家文凭以及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曾多次参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现定居上海,从事金融投资行业,也涉猎艺术品、珠
期刊
原有结构中回收利用的梁柱被粉刷成“阿富汗红”(Ressource),用以分隔餐厅空间,先前的烟囱管被改造成书架,餐厅中放置着由木匠为房间量身定制的家庭餐桌。Folke P?lsson 设计的彩绘山毛榉木“J77”椅,于1940 年代重新发行(Hay),还有“Almsta” 藤条椅(Ikea)。由Bea Mombaers 设计的“Black Shell”羊毛地毯、陶器、玻璃杯和水壶(le tout,
期刊
宽敞的客厅空间囊括了三个功能区域:用餐,交谈与阅读。在Studio dell'Uva设计的桌子上,陈列着由Cassina和Hoffmann 设计、Bieffeplast 生产的防溅板。图中其他产品:“Costes 1985”椅子,由P.Starck设计、Driade 生产;Astep 2065型吊灯;Sanders组合沙发,来自意大利品牌Ditre Italiao壁炉采用黑白根大理石和黑色花岗岩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