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要。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一直都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已经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历史学科素养的概述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科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71-01
0
在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核心素质教育和传统课堂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素质教育的焦点,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除了单纯的教授知识以外,更加强调最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历史的理解、辩证思维和应用知识的传授,高中历史教师要主动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制定新的策略。
一、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概述
中国社科院的吴伟教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化和学生自己的日常积累,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和意识以及历史情感、价值观念,这些有机构成的整体就是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素养是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学科素养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在学术界主要表现为具有对史实的敏锐性,能够快速和敏锐的发现和捕捉问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而,能够有效的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而且,由于对于历史知识具有更加快速的吸收和思考能力,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更加广阔、更加独特。他们在对待历史知识时,不会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而是会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视野也更加广阔。
在研究中,通常将历史学科素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历史高考真题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历史学科的考察,都是源于教材,虽然难度和教材相比较高,但是,历史教材是考察的基础,因此,历史学科素养的最为基本的要素就是能够熟练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第二,历史学科思维。在对基础的学科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科学的思维,就不能顺利的解决实际问题,历史中的一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第三,历史学科能力。考试中对于历史学科的考察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历史教材掌握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说明和判断能力、论证能力等,还会对学生调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分析论证;第四,多元的科学史观。历史和其他学科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过往的事件,又包括当下和未来的事件,学习历史必须要具备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第五,学以致用的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对现实进行研究,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古今事件进行研究,服务现实;第六,具有学习持久力。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对历史学科的持久的学习能力,能够持久的对历史展开学习。
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中最为欠缺的就是阅读能力,由于阅读能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解题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不能很准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和考试题目。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备最为基础的能力,然后再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其他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例如,在展开历史的教学时,多为学生进行拓展,发放与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完后,就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等展开提问,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对历史知识和真题研究透彻,分析考点和考纲,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解,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第二,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是以时间为线发展的,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研究历史的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历史思维的形成不是教师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等。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主预习,并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就要对历史的课堂进行完善,尤其是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记忆,形成自己的历史框架。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爆发”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全部的历史故事进行梳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当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学习之后,让学生以时间为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大家讲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素养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高中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科素养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钟祖华.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8):104-104.
[2]李妍.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 2017(21):83.
[3]刘玉红.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120-121.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科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71-01
0
在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核心素质教育和传统课堂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素质教育的焦点,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除了单纯的教授知识以外,更加强调最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历史的理解、辩证思维和应用知识的传授,高中历史教师要主动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制定新的策略。
一、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概述
中国社科院的吴伟教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化和学生自己的日常积累,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和意识以及历史情感、价值观念,这些有机构成的整体就是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素养是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学科素养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在学术界主要表现为具有对史实的敏锐性,能够快速和敏锐的发现和捕捉问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而,能够有效的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而且,由于对于历史知识具有更加快速的吸收和思考能力,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更加广阔、更加独特。他们在对待历史知识时,不会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而是会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视野也更加广阔。
在研究中,通常将历史学科素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历史高考真题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历史学科的考察,都是源于教材,虽然难度和教材相比较高,但是,历史教材是考察的基础,因此,历史学科素养的最为基本的要素就是能够熟练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第二,历史学科思维。在对基础的学科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科学的思维,就不能顺利的解决实际问题,历史中的一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第三,历史学科能力。考试中对于历史学科的考察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历史教材掌握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说明和判断能力、论证能力等,还会对学生调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分析论证;第四,多元的科学史观。历史和其他学科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过往的事件,又包括当下和未来的事件,学习历史必须要具备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第五,学以致用的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对现实进行研究,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古今事件进行研究,服务现实;第六,具有学习持久力。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对历史学科的持久的学习能力,能够持久的对历史展开学习。
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中最为欠缺的就是阅读能力,由于阅读能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解题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不能很准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和考试题目。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备最为基础的能力,然后再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其他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例如,在展开历史的教学时,多为学生进行拓展,发放与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完后,就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等展开提问,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对历史知识和真题研究透彻,分析考点和考纲,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思维能力进行了解,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第二,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是以时间为线发展的,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研究历史的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历史思维的形成不是教师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等。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主预习,并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就要对历史的课堂进行完善,尤其是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记忆,形成自己的历史框架。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爆发”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全部的历史故事进行梳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当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学习之后,让学生以时间为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大家讲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素养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高中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科素养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钟祖华.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8):104-104.
[2]李妍.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 2017(21):83.
[3]刘玉红.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