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诵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原因并渗透《义务教育法》相关常识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3、学习本文先仰后扬、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写法,并基本掌握这类文章的大致结构及写法。
  4、让学生通过学习方仲永的故事,明白其中说明的道理,使其充分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更加地热爱学习,更多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重点
  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并懂得本文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1、先抑后扬、叙议结合的写法。
  2、本文所涉及的《义务教育法》相关知识的渗透及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与增强。
  四、教具:录音机及课文朗读磁带、幻灯机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示“囊萤映雪”或“悬梁刺股”的故事涉及的人物和生活的朝代并鼓励启发学生讲述,然后小结并质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那么,有没有不通过辛勤的学习就具备非凡才智的人呢?听听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讲述的关于方仲永的故事吧。
  (二)、简介作者(幻灯显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各弱”的局面,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最后退居江宁,世称荆公。其诗文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①学生先自读课文,教师再放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辅助问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质疑并思考,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衰退的原因。(辅助问题2:本文大致可分几个部分?为什么这么划分?前两个自然段大致可分几层?)
  (2)师生互动
  互动一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音准及停顿),结合上下文和文下注释,疏通文义。将疑问提出来,教师适当点拨,师生共同解决。如:
  “伤”:哀伤、痛惜、惋惜
  “即书诗四句”:书,写。他立即写了四句诗。
  “从先人还家”:从,跟随。我跟父亲一起回家。
  “邑人”:同县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父亲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互动二
  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点明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三个句子是:幼年(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后来(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二十岁),“泯然众人矣”。
  点明仲永才能衰退主要原因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互动三
  文中故事如果发生在今天,或者说方仲永就是你的邻居小伙伴,你认为文中哪些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他们触犯了什么法?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来看,仲永的父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未尽到相应义务,即“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另:从文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等内容来看,邑人也未尽到“社会保护”之责。
  互动四
  你从《伤仲永》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即使天资再好,不认真学习也不能成才,说明后天学习非常重要。(主要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明确学习目的,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四)、朗读课文、达标反馈
  随堂练习(幻灯显示)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曾经)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写好)
  ③邑人奇之。(认为奇怪、以……为奇)
  (2)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写作方法
  第一段里,作者详述了方仲永的过人天资,在第二段里,作者略写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过程,最后点出其“泯然众人”的结局。在第三段,作者通过发表议论强调了后天学习对于成才的重要性。本文采用了先扬后抑、叙议结合的写法。(写法与此类似的还有上期所学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六)、拓展延伸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里还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是否成才的影响极大)
  ●天资(先天聪慧)与勤奋(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你觉得哪样更重要?为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及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争取做到有理有据)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探讨新的教改模式,自2010年起,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 团队竞赛”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得到了学生强烈的认同。孩子们的眼睛有了光彩,沉闷的课堂开始有了灵动的气息。经过三年多的探讨和实践,全体一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熟练地运用此法进行有效的上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策略研究 历史教学 课改  一直以为合作与竞赛是一种华而不实且极难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法。从教二十多
期刊
假设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不完备的,观点,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起源。众所周知,没有狄拉克的正电子假设,就不会有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没有物理学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也就不会有近代化学理论和分子学说;没有罗贯中的假设,就没有人们喜爱的《西游记》;没有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加强假设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同学们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假设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奠定知识基础、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是高等校的根本任务,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不仅是教书
期刊
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绘画的基础就是素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准确客观的表现对象,促进眼、脑、手的协调性,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教师的指导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帮助学生形成敏锐而开阔的审美能力。  一、 重视基础,加强理解  素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世界。但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渐渐地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而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有的研究发现,压力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青年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面对自身角色的转化、初步开始教学科研工作等问题,同时也会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诸多因素面前,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而过大的压力势必影响到其身心健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
期刊
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发现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下面根据我结合相关课例,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做法。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
期刊
摘 要:21世纪全球化进程加快,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及进行有效的交流,就需要大量的专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一门外语,如何让交流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如何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就成了现如今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 培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传统英语的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
期刊
摘 要:作为人民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一方面是教育永远大于教学,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关爱学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要把课备好,拓展专业知识,使学生真正受益。  关键词: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关爱学生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其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简单的四个字体现的内涵和外延就丰富多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我就从教书育人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书心得。  1
期刊
教育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传授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语言、动作)向接收者(学生)传送一定的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接收者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多与少或成功与否,成为衡量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之一。而传播渠道中的计算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同时教师在讲授
期刊
摘 要:针对传统的考试方式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思路、方式方法和实施方案,并在一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 考试改革 探索与实践  目前许多高校的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成绩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