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岗位胜任力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新一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全面提高,应从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两方面入手对我国医学教育进行针对性改革。
关键词:医学教育;改革;岗位胜任力;培养
岗位胜任力作为职业教育目标之一,是在工作中成就卓越的个体表现出的有别于普通个体的深层次特征,直接决定着就业竞争力,故岗位胜任力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岗位胜任力具体到医学教育领域则主要包括基于系统的学习、实践、改进和人际沟通、医学知识、照顾患者及职业精神、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医学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2010年《柳叶刀》上发表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更是将“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全面塑造医学卫生人才人格”视为第三代医学教育革命的标志[1]。因此,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是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1.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1.1理论教学问题
教学模式以传统课堂讲解为主,很少采用信息化学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知识传递通过单向灌输实现,不利于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班型偏大,无法面向全体医学生,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师生交流互动不足,不利于医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医学专业教师的日常工作繁忙,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医学生普遍缺乏横向联系和主动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内容和时间分别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时间较少,很少接触前沿医学知识和课外知识。
1.2实践教学问题
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临床带教老师往往倾向于示教操作,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避免医患纠纷,加之部分医学生选择在实习期间准备考研或找工作,导致医学生的实操机会很少,不利于其动手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思维与技能的培养;实习考评体系在管理过程、考核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尚不完善,加之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造成实习缺勤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医学教育改革对策
2.1更新教学理念
鉴于医学职业特性和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医学专业教师应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被动式教学模式、知识记忆与复现学习方式、重专业知识技能而轻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其优秀品质,实现主动式教学,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独立思考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兴趣激发、临床思维引导、知识传授等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和人文素质培养活动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厚植医学生品德根基,夯实其专业素养,筑牢其职业信仰,进而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2.2全程多层面培养
教育教学层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线上预习和师生互动交流、课中线下针对性引导和自主探究、课后线上知识巩固和拓展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和雨课堂等课堂教学管理工具,结合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種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规范操作,加强训练强度,并强调患者的重要性,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通过模拟临床场景环节分析患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医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其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学工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核方法,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引导教师加强人文知识学习,结合随堂听课和以评促教,提高其自身修养[2]。临床带教层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结合临床专科特色,积极申报和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题研究,寓教于研,研中有教,以研促教。医院管理层面,强化并整合临床技能培训和传统床边带教,注重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制定指定学习计划和自定学习计划,强化个人和团队学习能力培养。
总之,针对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全过程中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能够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高水平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卫,邓婉君,夏欧东.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教育改革中外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8,31(06):83-86.
[2]周庆,高建林,桑爱民,史亚琴.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临床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7,3(01):64-67.
关键词:医学教育;改革;岗位胜任力;培养
岗位胜任力作为职业教育目标之一,是在工作中成就卓越的个体表现出的有别于普通个体的深层次特征,直接决定着就业竞争力,故岗位胜任力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岗位胜任力具体到医学教育领域则主要包括基于系统的学习、实践、改进和人际沟通、医学知识、照顾患者及职业精神、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医学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2010年《柳叶刀》上发表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更是将“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全面塑造医学卫生人才人格”视为第三代医学教育革命的标志[1]。因此,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是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1.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1.1理论教学问题
教学模式以传统课堂讲解为主,很少采用信息化学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知识传递通过单向灌输实现,不利于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班型偏大,无法面向全体医学生,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师生交流互动不足,不利于医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医学专业教师的日常工作繁忙,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医学生普遍缺乏横向联系和主动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内容和时间分别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时间较少,很少接触前沿医学知识和课外知识。
1.2实践教学问题
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临床带教老师往往倾向于示教操作,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避免医患纠纷,加之部分医学生选择在实习期间准备考研或找工作,导致医学生的实操机会很少,不利于其动手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思维与技能的培养;实习考评体系在管理过程、考核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尚不完善,加之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造成实习缺勤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医学教育改革对策
2.1更新教学理念
鉴于医学职业特性和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性,医学专业教师应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被动式教学模式、知识记忆与复现学习方式、重专业知识技能而轻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其优秀品质,实现主动式教学,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独立思考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兴趣激发、临床思维引导、知识传授等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和人文素质培养活动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厚植医学生品德根基,夯实其专业素养,筑牢其职业信仰,进而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2.2全程多层面培养
教育教学层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线上预习和师生互动交流、课中线下针对性引导和自主探究、课后线上知识巩固和拓展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和雨课堂等课堂教学管理工具,结合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種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规范操作,加强训练强度,并强调患者的重要性,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通过模拟临床场景环节分析患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医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其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资源;调整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学工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核方法,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引导教师加强人文知识学习,结合随堂听课和以评促教,提高其自身修养[2]。临床带教层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结合临床专科特色,积极申报和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题研究,寓教于研,研中有教,以研促教。医院管理层面,强化并整合临床技能培训和传统床边带教,注重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制定指定学习计划和自定学习计划,强化个人和团队学习能力培养。
总之,针对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全过程中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能够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高水平医学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卫,邓婉君,夏欧东.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教育改革中外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8,31(06):83-86.
[2]周庆,高建林,桑爱民,史亚琴.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临床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7,3(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