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创作规律的人民性表达新范式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郑燮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民族气节的象征,竹子的清雅、虚心、节操一直备受国人喜爱。而以画竹子著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在艺术创作中所倡导的“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反映出了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及艺术传达的三个过程。文章阐述的关键问题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当下,站在时代的立场上,如何利用艺术创作规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艺术家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美术创作自身的需要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郑燮;美术创作;美术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高校美术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G-202021578)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美术创作要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当今时代,如何利用艺术创作规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艺术家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美术创作自身的需要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艺术创作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领悟马克思艺术生产理念,坚定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1]
  郑燮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他的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经历寄情于画作之中,印证了他的创作有“慰天下之劳人”的目的。
  一、郑燮绘画创作的审美意象表达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时丧母,曾一度在扬州卖画,这段经历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名画,总结的绘画理论及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赋予了兰花、竹子等植物深厚的艺术内涵,在文同“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2]。他的绘画主张是“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考虑的是民间百姓的痛痒,与前辈的文人画家苏轼、王维、赵孟■等人绘画的主要区别是作画的目的不同。他的眼、心、手中之竹不仅是绘画创作过程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的傲气与骨气[3]。这种气节正如竹子的品质一样,自古至今都是难能可贵的。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4]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郑燮所述的“劳人”与毛泽东所指的“人民大众”有区别,但是他所指向的创作目的是明确的。
  扬州是中国的文化名城,这里出现过一些非常富裕的盐商,十分追求物质享受,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精神世界的匮乏,使得他们重金购买名人字画来弥补自己精神文化的空虚,而盐民们的悲惨生活与盐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养育郑燮的兴化在当时是扬州的一个县,自然秀美,文化积淀浓厚,为他的艺术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郑燮的创作得益于生养他的扬州,他所描绘的生活形象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题材,如梅花、牡丹、蒲草、佛手、虾蟹、禽鸟、猫等,人物、花鸟都有涉猎,而他的大部分主题是兰竹。他笔下的竹子挺拔坚劲,兰花生动风趣,从“眼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揭示了艺术创作从现实生活中酝酿到形成再到物化成为艺术形象的三个密切联系的阶段。
  郑燮一贯以百姓的心态对待客观事物,为劳人而思考、而创作,彰显了他的文人气质,抚慰了劳人的疾苦,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5],郑燮利用绘画独有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他用敏感的直觉,深刻的洞察力,结合艺术语言呈现出了一定思想高度的、心为劳人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郑燮眼、心、手中之竹的绘画创作规律
  郑燮把画竹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是指藝术家在生活中的感悟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初级和准备阶段。“心中之竹”是根据艺术家的体验而在心中形成的构思过程,在心中形成草稿的阶段,也被称为“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语言,呈现出客体的物质,是绘画创作的最终过程。
  靳尚谊的《北国风光》《长征》《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等代表作品,将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风格。而他朴素的表达方式与他密切关注百姓生活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把观察到的“眼中之竹”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结合西方的油画媒介塑造中国人质朴的形象,为普通劳动者造像,以传统的绘画规律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也体现出新时代的审美风范。1935年常书鸿与敦煌的不解情缘来源于一次偶然,在巴黎塞纳河边书摊看到了《敦煌图录》,从此毅然决然回国在敦煌安家作画,甚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带着自己12岁的女儿常沙娜一起工作。他对敦煌的如痴如醉创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守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眼中之竹”是中国的绚烂文明,“胸中之竹”是他思维的敏锐和对祖国深切的情感,再次加工提炼后形成了他的艺术呈现,如作品《丝绸之路飞天》《敦煌农民》等。他的女儿常沙娜精美的装饰图案设计也体现出了眼、心、手中之竹的绘画创作规律。孙宗慰朴素内敛的绘画风格同样也是建立在他对各民族服饰、建筑等文化的观察基础之上。如作品《塔尔寺小金瓦寺》就是他在塔尔寺居住了3个多月,再把所见所感画成了大量的写生稿和速写,用西方油画技法结合中国画的画法表现了蒙古人的生活状态。他的描摹方式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眼中之竹”的体验,再经过写生的大量经验积累,以及对人物形体大胆夸张、变形的“胸中之竹”构思过程,最终展现了“手中之竹”,即柔中带刚、典雅厚重的艺术作品。
  如上所述,郑燮所提出的艺术创作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也不是截然分裂的三个阶段,它们互相依存,个人体验、内心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人类探索新事物的复杂的过程。这些艺术创作的宝贵规律已成为美术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当代美术的构建如何以传统的规律承载新的思想,讴歌新时代的精神,彰显个体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是面临的需要探讨的新问题。   三、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新范式思考
  蒲波在《全国美展期待的好作品是怎样的?》一文中提出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美术创作面临的新问题。徐里希望有更多反映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广大美术工作者能够真切感知时代,努力为时代画像、明德。尚辉认为,要努力选出一些在艺术语言上反映现代群众生活的出彩的作品。陈坚认为好的作品应该具有一种代入感,能将观众带入时代。以此来看,作为当代艺术家要与时代同行,深切体会当代人民的心声,真正地体现民族自强的精神。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应该思考自己的绘画目的是什么,怎样用独特的视角来为人民服务,完成自己心中的历史图景,从而赋予传统绘画创作规律新的范式和新的审美发现。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例,有些历史是艺术创作者未曾亲身经历的,所以很难像郑燮一样在清朝的大环境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实现眼、心、手中之竹的创作过程体验。因此,就要求艺术工作者首先要还原历史真实,深入挖掘历史现场,从历史主体创作主线出发寻找线索资料和视觉材料,以自己的体验去寻求历史的真实感。
  现代的经典作品应当体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风貌,当代中国的艺术家应当利用我们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使艺术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走向。而新的范式不应该脱离郑燮眼、心、手中之竹绘画创作的基本创作规律,历史的磨难带给我们的是对当今幸福生活的新思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迎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怎样用绘画书写优秀文明,构建当今的文化自信,是每位艺术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尊重历史,抓住美术史的发展规律。郑燮所提出的“慰天下之劳人”应当在新时代下得到重新诠释,在技法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反映中国新时代的新现象,听取人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期待。其次,中国美术发展的大趋势应完成以老带新的重任,新时代的主力军在年轻人的身上,青年人有朝气、有想法,但是大部分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前辈艺术家需要以博大的情懷按照科学的艺术规律引领青年画家,使其完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最后,数字技术条件下的美术创作在针对的对象和研究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呼吁美术创作在新媒介的运用中走进大众视野。郑燮师法自然,以大自然景致的点滴作为创作题材,了解百姓,深入人民。在这个人人都在网络和多媒体信息平台上获取信息的当代,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美术作品打动“天下之劳人”,是对郑燮眼、心、手中之竹绘画创作规律的重新思考。
  四、结语
  艺术面临着人工智能的挑战,中华民族的智慧者需在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下迈出新的一步。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使人们已进入网络与信息化时代,绘画创作者要对郑燮眼、心、手中之竹绘画创作规律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出新范式思考。“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6]但无论郑燮眼、心、手中之竹绘画创作规律怎样创新发展,美术创作都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植传统文化,善于运用传统艺术规律的理论精华,坚持洋为中用,融会贯通,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将好的美术创作奉献给最需要的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2]卡孝萱.郑板桥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5:199.
  [3]王同书,宋林飞,王庆五.郑板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22.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3.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13.
  作者简介:
   陈丽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评论、美术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唐勇力创作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是新时代体现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主题性作品和近十年中国重大题材创作风潮中的典型案例。这幅巨制可以放到画家个人的探索历史中考察。往前追溯30年,它的学术线索脉络清晰。“敦煌之梦”系列的探索、工笔写意性的提出、线性素描的理论与实践,为《新中国诞生》的诞生奠定了基石。  关键词:唐勇力;《新中国诞生》;工笔写意性;线性素描  画家唐勇力历时三年,于2009年创作
期刊
摘 要:文森特·威廉·凡·高是一位热情天真且非常具有个性的艺术家。尽管他只活到了三十七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尽管遭受了许多的痛苦,但他对艺术的热爱丝毫不减。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凡·高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其中约有11幅绘制的是向日葵。绘有15朵向日葵的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画幅不大,但将凡·高的绘画表现和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通过对凡·高
期刊
摘 要:野兽派是引导20世纪绘画大革命的派系,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打破了以往的陈旧观念,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成型的开端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领袖,以高超的技艺不断为绘画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当时对于绘画方式的理解,他把印象派中备受争议的纯色应用于作品之中,变为其个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并预言了日后简约风格的趋势。文章介绍了野兽派的由来及马蒂斯本人,重点通
期刊
摘 要:傅申先生曾担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等职,1979年出任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2018年受邀成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教授。傅申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以及书画鉴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傅申在书画鉴定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也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
期刊
20世纪80年代起,张利华的油画从入选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和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到入选2008年“北京国际双年展”、2016年“第四届中国油画展”,这期间有油画作品几十次入选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张利华的油画已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张利华1977年考入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攻读油画专业,1982年1月毕业,1989—1991年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和油画研
期刊
摘 要:随着美术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速写作为造型基础中最重要的艺术课程却被逐渐忽视。由于传统的速写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机械、毫无感情地绘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速写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当下的速写教学要不断地寻求发展和突破,其中,提高学生在速写创作中的创新能力和作品的个人特色是一道难题。文章就高校速写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革创新入手,重点探讨了速写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速写教学;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这一流派的流行给西方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表现方式。在绘画领域,其比较注重人主观意识的表达,画作中往往体现着创作者的内心,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处理。文章通过梳理表现主义绘画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一艺术流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以其在 1893 所创作的代表作《呐喊》为例,分析其如何将表现主义的情感推到了顶峰。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抽
期刊
摘 要:色彩作用于观者的视觉,是艺术创作传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色彩通过视觉感受使观者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产生不同的艺术心理效应。文章主要从视觉、情感体验两个角度来谈色彩的艺术心理效应的表现。  关键词:色彩;心理效果;情感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死的一般。”我们一般在说起色彩的时候指的并不是色彩的事实,而是我们所看到的。看到的色彩与事实上的色彩并不是一样的,两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其自身的发展和盈利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极具创意的文化特色体验成为越来越多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博物馆既要保持自身的教育功能又要通过发展创新思维模式,使自身保持盈利,以扩大规模,丰富藏品,增强自身运营能力。所以探究博物馆如何发展、盈利成为关键。  关键词:博物馆;创新性;文创美学;经营新模式  一、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一
期刊
摘 要: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绘画承担德育、美育和智育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同时,与之对应的绘画理论不断被诠释和创新,尤其是蕴藏无限智慧和具有独特审美的谢赫“六法”,对中国绘画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谢赫“六法”之于中国绘画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气韵生动”位于谢赫“六法”之首,在艺术实践中,强调画家表现形状与色彩的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