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进补悠着点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hu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养生与自然时令是相对应的,冬季寒冷,养生贵在一个“藏”字,正所谓“秋冬养阴”。然而当今时代,人们食物丰富、营养充足,市场上反季节蔬菜随处可见,冬天的气温也比以前升高了许多……面对新情况,冬季饮食“养阴”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解读——
  
  十一月以后贴秋膘
  
  大家都知道“贴秋膘”,到了秋天,就不能过多出汗了,同时注意补充营养,让自己长点膘,好应付冬季的严寒。但据武国忠医师介绍,实际上,真正的“贴秋膘”应该在11月以后,一直延续到冬季。而从补的方法上看,饮食历来多注意“温补”。入冬后在北方,像涮羊肉、羊蝎子这样一些性质温热的食品比较流行。
  但如果是暖冬,没有冷的条件——现在暖冬比较普遍,大家就要注意了。很多人还是在吃那些羊肉等食物,那么人体内是温热的,可体外又不够冷,于是体内的温热要散发出去,这一散发,坏了,精气闭藏不住了。人在冬天是要闭藏精气的,只有冬天闭藏充足,春天才能有能量正常生发。如果精气外泄,闭藏得不够,到了春天,温病就开始流行了。这就是古人讲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实,“冬伤于寒”不是简单的受冻,恰恰相反,当冬天不够寒冷的时候,人的毛孔闭合得不严实,张开了,精气外泄,寒邪趁虚而入,伏在体内,到了春天,接着春温之气生发出来,使人犯病,这就是“温病”。
  当然,在现在的人看来,一般都认为是感冒了。正是因为暖冬不够冷,人们的饮食起居没有因机变化,所以,到了第二年春天,医院里感冒的病人一拨一拨的,比往年多好几倍。所以,虽说“秋冬养阴”,但暖冬养阴仍需慎重,尤其不要以温热的荤腥来养阴。
  
  城市人不可盲目养阴
  
  那么,是不是只要冬天很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养阴了呢?武国忠医师对此持否定的态度。他说,早在几年前,北京中医院的周鹰大夫就提出,"秋冬养阴"不适合现代城市人群!因为这群人营养物质摄入有余,而运动量不足,本来就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如果再要养阴,那就过犹不及了。对这个看法武医师是非常同意的。
  现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都有阳虚阴滞之象,他们身上的物质、能量太多了,都淤滞在那里行不开了。体内出现淤滞,必然生热,就像内部出现短路的电器发热一样,人一感到热,又得脱衣服或者喝冰水,于是寒邪又轻而易举地进入体内,人体成了一个寒热交错的场所。这样的人一得病就非常复杂,不好治,没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不可能拿捏得准!这就不是哪一年的问题了,而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冬季饮食贵有节
  
  所以,武医师提出,如今冬季饮食贵有节。那么,冬天到底该吃些什么,才叫“饮食有节”呢?
  首先,应该少进肉食、多喝粥。
  毕竟,冬天是一个藏精气的季节,要把“精气”藏住,首选喝粥,用谷物熬粥喝。尤其是暖冬,熬粥的原料还可以多加一些山药、赤小豆。谷物是植物的种子,每一颗谷物都能长出一颗植物,其中的生机是无限的,这就是大自然的“精气”所在,也正是人所需要的。山药是长在土里的,它也相当于种子,足以繁殖新一代的山药,其中同样蕴含着生命的精气。吃种子来闭藏精气,比大鱼大肉好多了。
  其次,冬季饮食还要多吃时令蔬菜。
  冬天的蔬菜,主要以大白菜、萝卜为主,这叫“时令菜”。在过去,只有冬天才有这种菜,到了别的季节它就长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大棚,无论什么蔬菜,任何季节都有。所以我们到了菜市场上,一年四季见到的蔬菜都差不多,根本不知道哪个是时令菜,哪个是反时令的菜,如果不用心的话,那就只能乱买乱吃了。结果,最终是把自己于大自然相应的那种节律感吃没了。所以,要尽量少吃那些反时令的菜,比如像红颜色的西红柿。红色属火,是夏天的颜色,西红柿也正好是夏天的时令菜,用过去的技术是不能保存到冬天的,除非做成罐头。现在不同了,冬天照样有西红柿,虽然有,但还是得少吃为妙。
  第三,胃以喜者为补。
  饮食方面,学问非常大,有人也许非常急于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吃怎么喝,武医师提出一个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看见窝头,你觉得那个香,你想吃它,那么你这一天就吃窝头去;另一天你觉得南瓜好吃,那么你就吃点南瓜。中医讲“胃以喜者为补”,就是说你体内缺少这种东西,你看见它自然就会想吃。如果吃点辣的、吃点海鲜就过敏,那你就别吃了,因为这说明你的体质天生就不容这些东西。当然,不管什么美味,不要吃得太多,适可而止。这是饮食的一个总的原则。
  
  【超链接】:武氏饮食养生等级划分
  ◆小学等级
  “病从口入”的意思,有深有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说:“吃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如果您现在还停留在”饭前洗手“的水平,那对“病从口入”的理解就仍是停留在小学的水平。
  ◆中学等级
  哪怕吃得再干净、再卫生,吃多了会撑出病、养出病来,这也是病从口入。古人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觉得饿了你就吃,觉得差不多了你就别再吃了。我们成人平时不太注意,感觉到吃饱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吃多了。大量的临床发现,小孩的很多疾病源于吃多了,成年人因为吃多了产生食积的情况也非常之多。所以,要“节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能理解到这个水平,您对“病从口入”的理解达到中学水平了。
  ◆大学等级
  “节饮食”不仅是节制饮食,还有“饮食有节”的意思,就是要按照节令、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有节制地饮食。中医对人的饮食结构是按照五行、五色、五味来调配的,在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时间季节进食不同的蔬菜和肉食。达到这个程度,可以勉强算一个大学水平。
  但是,大自然的节律也不是死的。有的年份,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时候,饮食又该有所变化了。这就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变化。达到这个程度,才是更高的水平,可以谈得上养生了。
其他文献
合理吃早餐    早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吃得并不合理,长期对健康不利。  有相当一部分人说起床后没食欲,吃不下早餐。应该培养吃早餐的习惯,每天按时吃早餐,起床后活动20-30分钟再吃早餐。经过适当的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消化液分泌,人的食欲才旺盛。有的人为了减肥,早餐仅以一个水果代替,这样既缺乏供给大脑能源的葡萄糖,又缺乏使人保持旺盛精力和正确判断能力的蛋白质食物。长期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递进式探究法的概念及其实施特点,并以沪科版物理教材“做功了吗”一节为例,具体分析了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关键词:循环递进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6-0053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刘晓林(1981-),男,安徽南陵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研究;  潘镇高
摘 要: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物理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深入挖掘和提炼科学育人的价值.本节“动能”教学设计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选择有用的信息,经历科学探究、科学推理和科学验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逐步建构知识,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动能;问
包青天断案  衙门外传来阵阵击鼓声,包青天细问才知道是两位母亲在争儿子。两个人都振振有词说孩子是自己的,清楚孩子身上哪个地方有胎记。双方争执不下,很难判断,就来请包青天明察。包青天想:家务事是最难断的,但这两位母亲中必定有一位是假的,何不想个办法试探一下。果然,包青天一说出他的方法,就试探出了哪一位母亲是假冒的。  你猜包青天想出了什么方法?    两岁山  在某一个国家有一个高山,海拔为1236
小心镜子扰你神  高 琛    镜子是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物件,摆放好了可以锦上添花,但同时镜子又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放不好就会成为家居败笔,甚至还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镜子具有放大和折射的作用。当居室空间很小的时候,迎面或侧面摆放的镜子,可在视觉上扩大空间,使人感到空间宽敞,消除压抑和拥挤感。当居室空间光线较暗时,亮光下摆放的镜子可以通过折射,扩大光照面积,消除空间阴暗感。因此,镜子可以
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爱情小说,确实有个重要原因:和梦中情人有关。这个结论,是我认真研读蒲松龄诗歌、《聊斋志异》,联系蒲松龄人事关系前后变化,综合、深入思考后,才做出了这样的断定。  蒲松龄是正人君子,我一点儿都不怀疑。蒲松龄是穷塾师,既无石崇之富,也无潘安之貌,他写自己“尔貌则寝(丑陋),尔躯则修(傻大个儿)”,而且“木讷”,不善于高谈阔论,蒲松龄吸引女人的优势并不突出。但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
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塔斯教授曾指出,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应该保持一定比例,也就是说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和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多)要搭配在一起食用才更科学、更健康。   现在城市人一提起肥肉、动物油就会害怕,怕过多摄入动物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和肥胖,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但是,许多人并不清楚,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如果摄入过多会积累脂肪,而多余的脂肪能在人体内形成过氧化脂
为什么病人要聪明?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聪明病人的由来]    那是一段“神奇”的经历  走进医院大门,换上花格子的病号服,躺上白色急救车上,顷刻之间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不管你在外边是多大的官,有多少钱。声明一下,没人强迫,是你主动、自愿进来的。  ●脱掉社会身份   病人走进医院里,就被改了名字,变为“××床”,医生、护士、甚至病友都这么称呼。而社会身份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突如其来的角色
闲聊常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虚度生命的行为。据美国《每日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和别人闲聊10分钟,可以提高记忆力和考试成绩。  美国密歇根大学社科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3610名年龄在24岁一96岁的试验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参加社交活动,或与亲戚、朋友和邻居交谈越多。其认知能力就越强。  在另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对76名18岁—21岁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其目的是研究社会交往
工作不容易,有份工作并且守住更不容易,也许一不留神就被“下课”了,多惨!看看这六类最易“下课”的典型白领,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没有一技之长的“幼婴型”  做个“职场婴儿”可不是什么好事,在科学与技术日益专门化的今天,一个人要想成为“全才”,除非是具有非常的天赋和过人的勤奋,否则,是难以做到的。但起码,你必须是一个有一技之长的“能才”,否则会失去职场的立足点。   缺乏团队精神的“鲨鱼型”  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