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的节奏美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是艺术中的一个常见话题,也是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山水画中的节奏体现在线条、色彩、疏密、画面布局、墨的干湿浓淡等方面,体现着绘画者对大自然的感悟。节奏在绘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好节奏能给绘画创作带来无限乐趣,使画面灵动自然,充满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首先从山水画中点的节奏美、线的节奏美、墨色变化的节奏美以及画面构成等方面来阐述中国山水画中的节奏美,其次以现当代山水画大师的作品为例来解析其中蕴含的节奏美,最后结合自己的创作谈谈研究这个主题的感受。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音乐;节奏美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节奏美的概念和产生
  节奏是音乐名词,在中国百科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组织起来的音的时值关系,也可以说是节拍、重音、休止等相互关系的结合,它把音乐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体现某种乐思。”音乐上的节奏是一种通过听觉感觉到的艺术形式,而美术作品则是通过视觉画面感觉到的艺术形式。
  节奏产生于运动,体现运动的连续性特征,在绘画中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的心理感应,是静态形象在欣赏者心理上激起情绪连动的产物,体现为化静为动、变理为情的审美活动。山水画中的节奏体现在线条、色彩、疏密、画面布局、墨的干湿浓淡等,体现了绘画者对大自然的感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节奏美感。世间万物,凡能运动都有节奏。节奏在绘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好节奏能使画面灵动自然,充满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节奏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一)线条的节奏美
  中国山水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语言的艺术,这种线条能表现物象的轮廓、形神、运动等。中国画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和情感要求,创作出各自不同的笔法、墨法、描法、皴法;又把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疾徐、浓淡、干湿加以巧妙的组合,创造出不同的节奏美。
  中国画讲究用笔,而线条正是用笔的一种体现。用笔包括竖笔、横笔、卧笔、拖笔、逆笔等,通过线的粗细、线的力度、线的虚实可直接在画面中反映出对象的生命力。在提按间可以画出线的粗细,粗的线条有壮浑感,细的线条有灵动感,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感,侧锋线条有潇洒超脱感,偏锋线条有浮躁剥削感,藏锋线条有含蓄感,露锋线条有生辣感。
  山水画中的线不是描出来的,而是用写的笔意表达出来的,线条本身的完成应是熟练运笔加上符合描绘对象。
  中国画中有节奏的线条,可以喚起欣赏者对生活中类似物体的联想以及人们的不同感受。通过对线条疏密、虚实的处理,能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空间关系;通过行笔的快慢、抑扬能表达情绪;通过顿挫转折,能表现形态结构与透视变化;将各种不同的线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便有惊人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二)点的节奏美
  点是写意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山水画对特定景物表现的需要,历代山水画家创造了各种“点”的方法和形式,丰富了山水画点技法的表现力。
  点能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点叶法有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重点、破笔点;用笔上有大横点、小横点、竖点、尖点、扁点、斜点、秃笔点等。根据四时景物的不同状态,点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如春景多用淡墨,夏天适合用浓墨点染,秋景则用渴笔点出秋天的萧瑟之感,冬景适合用焦墨勾其树石。由于点对用笔用墨上的变化要求,山水画形成了与音乐相类似的节奏美。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唐允明的作品,可以充分说明点的节奏美。有节奏的点可以使画面整体统一,还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点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节奏的点可以使画面呈现浓淡干湿、疏密大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效果,演奏出画面的节奏感。山水画中点的节奏体现在点的大小、疏密、浓淡、干湿、方圆、聚散等布置经营中。通过对点的精心安排,使画面协调统一,表现出自然物象的生命力。
  我在创作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点,通过各种尝试和总结发现,用笔才能表现出点的节奏感。刚开始没有掌握好运笔的节奏,画出来的点很生硬,是单独存在的,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在唐老师的帮助和示范下,我才领悟到画点不只是画单一的点,而是画一组组有节奏变化的点,这样才能使所画的物象生动,才能形成势,使画面有节奏感。
  (三)墨色变化的节奏美
  “墨”是中国水墨画艺术创造的灵魂,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生动的自然变化中与艺术家的精神合为一体,创造出中国画特有的笔墨韵味,有着极为丰富且复杂的节奏美。
  笔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里我略谈一点个人的意见。现代的中国画,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优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笔墨和书法上,我认为还远远赶不上我们的先辈。我在作画的过程中,由于书法功底差,画面往往软弱无力,视觉冲击力不够,缺少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尤其是书法,我每次想在画面上题字的时候,都很不自信。
  墨分五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显然,水墨的地位被无上抬高。中国山水画的“墨”色变化非常丰富,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春夏秋冬、高山峻岭、小桥流水、山野人家、花鸟虫鱼……尽在五墨之中。“五墨六彩”的万千变化呈现出色简意繁、无限达意的特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墨色语言,墨不仅赋予万物万象,更在墨色的节奏变化中赋予物象生命和精神,使画面表现出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当然这种墨色语言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好的笔墨在于苍润,这点在唐允明老师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石头的画法,这是唐老师长期实践磨练出来的,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来。粗浅地说,笔内含水不要太多,把笔锋弄散,侧锋用笔,行笔要有力度和节奏感。这只是我学习和尝试之后的一点体会,不能说这就是其中的奥秘。画一棵树,用墨浓淡相宜,可以上浓下淡也可以上淡下浓。树的两边也要有浓淡变化,而且整幅画面中的树都要符合这种规律,要么树的左边墨色浓要么右边墨色浓,这样就可以使画面形成一种光感。   在掌握了石、树等细节处的墨色节奏以后,还要注意整体画面的墨色节奏。前人发现近处物体清晰、颜色深,远处物体模糊、颜色淡,这只是在一般条件下的规律。笔者通过外出写生,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景物会出现前面亮而淡、后面暗而深的情况。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讲过,要区分前后关系,可以前面亮后面暗也可以前面暗后面亮,只要有对比、有衬托,就可以表现出空间感。素描中讲究前实后虚,前面的物体深入刻画,后面的物体虚化处理,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空间感,山水画也可以这样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整体的节奏,哪里最浓、哪里最亮、哪里是中间色,要胸有成竹。
  画和音乐一样,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用这种变化组成画面的节奏。画面也应该有色调,或深或浅,调子要统一。如山石太清楚而房屋又太模糊,这样就显得主次不分,画面就失去了节奏。笔墨要分层次,掌握好墨色的节奏变化,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四)节奏在黄宾虹作品中的体现
  黄宾虹是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凭借深厚的功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成为中国山水画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他的山水画的艺术节奏美主要体现在独特的笔墨结构中。这种富有节奏感的笔墨结构,是构成其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对他的笔墨语言的分析是探究其艺术作品中节奏美的突破口。他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归纳出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五笔七墨法”。他的用笔深厚凝重、刚健有力、自然天成。“五笔”为平、圆、留、重、变,“七墨”为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他山水画中的笔法,随心随意,寥寥几笔、形松意充。
  以黄宾虹的《峨眉洗象池图轴》为例来浅析他山水画作品中的节奏美。他的作品中主要运用点和线来表现自然界丰富的物象特征。用线勾出房屋、枝干、山石的外形,再用浓淡干湿、大小疏密等不同形态的点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点和线贯穿画面,使画面富有节奏感。从画面的构成上来说,画面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近景画水和房舍,水采取留白的方式,房屋用浓墨勾出外形和结构,房屋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周围用浓墨衬托,使主体更突出。中景整个是一个重色块,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可以认为是树的枝干,也可以认为是石头的亮部。远处淡墨,尽显山的形态和走势。
  三、中国山水画节奏美的研究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点、线、面的节奏美。艺术家对自然的描绘与表达,使中国画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
  在自然中,不同的景物有特有的形态。坚硬的山石、潺潺的流水、挺拔的树木等,使人产生无限遐想,触发精神上的感受。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节奏美的研究,我对中国山水画中的点、线、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初到重庆北碚,我就被那里的景物吸引了。那里空气湿润、烟雾迷蒙、小桥流水,有着古镇特有的韵味。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来描绘景物,并且根据画面的需要对描绘的景物进行取舍。我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当地的景物特点,并且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那里的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决定对写生稿进行加工和延伸。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生是画家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感受、汲取创作源泉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自然中的节奏有了把握之后,要用笔表现在画面中。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我深刻地體会到了节奏对山水画的重要性,因此,我在创作中努力地把握画面的节奏。具体体现在画面的前后空间,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的节奏,点的大小、疏密、主次、虚实的节奏,墨色的节奏变化以及画面布局的纵深关系上,为整个画面创造出节奏感。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傅抱石.傅抱石谈中国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5]费泳.艺术中国.绘画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丁羲元.艺术风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刺绣为媒介,以清代龙袍的龙纹图案为研究对象,从图案的样式、刺绣手法、颜色等方面比对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的区别,对清代龙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阐述了龙袍上龙纹的刺绣手法,直观地体现了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在刺绣手法、颜色、图案上的细微差异,为现代人研究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刺绣;清代龙袍;龙纹;蟒纹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时尚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刺绣是国家非
期刊
开篇:什么是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经久不衰。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多种相关艺术门类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既有严整工细,刻画
期刊
单色釉是中国古代瓷器釉色的开端,因其只有一种装饰色彩而得名,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在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单色釉瓷器集自然之美与极致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瓷器艺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瓷器体系的重要部分。单色釉瓷器没有青花彩瓷的缤纷艳丽,没有繁复精美的纹饰装饰,不浮不躁,凭借着高超的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创造浑然天成的美感,见证了中国瓷器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发展。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
期刊
摘要:全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收官之际,山西省交城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会立乡神堂坪村,在全村已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如何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开好局、率先蹚出一条经济转型跨越的路子尤为重要。该村目前已进行了河道治理、村内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治理等系列工作。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该村原有的乡村文化遗产,诸如古井、石磨、庙宇、影壁、民宅等,令人深思,文物古建筑更值得重视保护。  关键词:神堂坪;晋绥;汉将军
期刊
摘要:核雕是一种精巧复杂的微型雕刻技艺,以其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闻名中外。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许多优秀民间手工艺人的雕刻手艺濒临失传,如何传承和发展核雕艺术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核雕艺术的造型风格溯源、核雕艺术的题材选择、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核雕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地位,并结合当下艺术发展的背景,探讨如何在当代发扬与传承核雕艺术。  关键词 :核雕;题材;审美造型美;艺术价值  一、核
期刊
摘要:文物是记录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可以充分激发文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文物的基本价值。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首先需要针对文物材质的特征,深入分析材料性质的变化规律,其次使用多种先进工艺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最后能够进一步利用,发挥文物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基层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现状进行了
期刊
摘要: 文物的病害原因是文物修复工作者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修复工作的技术依据。唐人《度世品经》抄本价值高、病害现状特殊、病害成因未知,文章从现象研究入手推测病害成因,为具体修复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唐人写经;病害;酸化;破损  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发展至唐朝已十分昌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佛相关的思想开始向民间散播,许多佛事活动兴起,如建寺院、修佛塔、造佛像、抄经卷
期刊
摘要:地处岳阳市湘阴城关及县内其他地区的岳州窑,作为中国最早烧制青瓷的千年窑口,其所孕育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之中儒道两家思想影响最甚,同根不同枝的儒道文化,在其长久的发展之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种互为补足的深刻关系。本文立足于此,将进一步揭示儒道互补文化对岳州窑美学形成的影响,探究岳州窑的美学思想与特色。  关键词:岳州窑;儒道文化;儒道美学思想互补  一、儒道美学思想互补的理论结构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资料。纸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难度很大,尤其是虫害、自然因素等方面的破坏,对纸质产生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因此,采用正确的维护方法并且做好日常的保管工作,对于纸质文物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纸质文物的保管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期刊
摘要:南齐谢赫在《画品》中针对人物提出的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正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试分析笔者作品《春意》的构图是否能展现出应有的张力和表现方法。当今作画者所画,不只是为了使人物看起来像,多是借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及其所處的位置和关系来体现人物画中的“神似”,以表达作画者内心的情感,体现视觉审美中绘画构图审美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构图;《春意》;绘画  一、初定构图—九宫格式构图  所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