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之“隐秀”释义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秀”是刘勰对古代文学作品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内在规律的总结。“隐”为文学作品不直接表达的多重的情意,“秀”为文学作品的具体生动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隐”“秀”涵义及其关系的阐释,进而归纳出魏晋玄学的主体特征。
  关键词:义生文外;復意;独拔
  提及《文心雕龙》,我们并不陌生,作为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学理论著作,它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深入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特别是刘勰提出的“隐秀”、“风骨”、“神思”、“知音”几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以下是笔者对其中“隐秀”的简单分析。
  在分析“隐秀”这组范畴前,首先要理解《文心雕龙》中“文”的涵义。遗憾的是,对书名中“文”字的理解,不少人仍简单停留在“文学作品”的理解上,实则不然。“文”,“错画也,象交文”。“文”,交错的意思,世界上交错的东西都可称之“文”,万物都叫文。文不是文化之文,不是文学之文,而是纹饰之意;二是人文,文明的意思,文字、文章、礼仪,制度等都可称之为“文”。明确了“文”的涵义后,对“隐秀”的分析或许简单许多。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铸成了“意象”这个词,并且对审美意象作了重要的分析,首先表现在“隐秀”这一组范畴。宋代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引了隐秀篇的两句话,是现存残篇中没有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这两句话可以看作是刘勰对于“隐秀”所作的基本规定。把握“隐秀”的涵义,应从这个基本规定进行分析。
  《隐秀》开篇就提到“文之英蕤,有秀有隐”,所谓“秀”,其性质是“实”,是“显”,刘勰释“秀”为篇中突出挺拔的文句,以卓绝为巧,相当于现代修辞学的“警策”、“警句”;所谓“隐”,是“虚”,是“藏”,刘勰释“隐”为文字之外的复杂含意,是不显露,是内在,相当于现代修辞学的“委婉”、“含蓄”。
  先看“隐”。我认为所谓“隐”,和现代汉语讲的“含蓄”、“蕴藉”、“婉曲”等词义近,但不完全等同,隐就是指大的、深远的层面,如道外之道,象外之象。“隐”有两方面的涵义,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这是指审美意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不直接用文词说出来,不表现为逻辑判断的形式,不是象写标语口号,而是通过富有形象感的“文”、“词”来表达,只要艺术形象是鲜明生动的、具体可感受的,它所包含的情感就能够被读者理解把握。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作家的情感总是要通过“文”、“词”来表达,怎么又是“情在词外”或“义生文外”呢?的确,任何文学作品的情感总是要借助“文”、“词”表达,但它不是直接通过概念逻辑体系的“文”、“词”,而是通过富有形象感的“文”、“词”来解决的,也就是说,是通过“秀”——即用“文”、“词”组成生动可感的形象来表达。
  “隐”还有另一方面的涵义。刘勰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隐以复意为工。”这是说审美意象的多义性。审美意象蕴涵的情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丰富的。这种多义性,是审美意象的重要特点。那么刘勰所说的“文外重旨”、“复意”同唐宋文论中的“韵外之致”、“情在言外”等命题是否相同?在笔者看来,这些命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刘勰主张的“隐”,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也是对作品形式的要求:“伏采潜发”、“深文隐蔚”。“深文”即深厚繁复之文理,“隐蔚”即前面的“伏采”,指不显露的文采,当“深文”和“隐蔚”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余味曲包”以至光照文苑的艺术效果。
  再看“秀”。什么是“秀”?通常来说,简单明快、小巧伊人、亲切的、和谐的、非力量、非崇高,非悲剧等都可称之为“秀”。在刘勰看来,“状溢目前曰秀”,“秀”是指审美意象的鲜明生动、直接可感的性质,它是对审美意象的一种规定,即审美意象应该鲜明生动,可以直接感受。刘勰认为优异的篇章中的秀句是非常少的,只有百分之二,而且都是思考得当自然形成的,并不是苦心推究得出来的。总的来说,无论“隐”和“秀”,刘勰都主张“自然会妙”,而反对“晦塞为深”、“雕削取巧”,这同道家永恒无限、自然无为的“道”有着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秀”和“隐”,一是说的文学作品的具体的、鲜明生动的形象,一是说的文学作品不直接说出来的多重的、复杂的情意。“隐处即秀处”,不直接说出来的多重的情意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隐”与“秀”的关系,“秀”是用来体现“隐”的,“隐”要借助于“秀”来表达。“隐”是“秀”的思想情感的基础,“秀”是“隐”的内容的外在表现或承载。若是“隐”而乏“秀”,则流于晦涩、不通达;“秀”而不“隐”,则流于轻绮、浮靡。因此,“隐”与“秀”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实质上是意与言、意与象、情与景、内容与形式、内隐与外显的关系。另一方面,刘勰提出的“隐”、“秀”,也从侧面分析了“意”和“象”的关系。“意”应该“隐”,“象”应该“秀”,“意”在“象”中,“隐”在“秀”中,这是对审美意象的又一个重要规定。
  那么刘勰提出的的“隐秀”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呢?中国艺术境界理论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但南朝时期刘勰对“隐”和“秀”的内涵分析,尤其是对“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论述正是后来有关意境理论美学特征论述的起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隐”和“秀”是一组对立而又统一的范畴,二者是一个整体。换言之,作家的情感、意志和思想要借助意象来承载,而意象也因为承载了作家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才成为意象,而非客观物象,这同西方立普斯的“移情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隐”必须借助“秀”才能体现出来,“秀”必须有“隐”隐藏在其中才能成立,二者共存于文学作品中,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综上可见,“隐秀”决非是单纯的修辞方式,是刘勰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内在规律的总结。刘勰提出的“隐秀”说,在理论上沉积了魏晋玄学的主体特征即对超世本体的形而上思考,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隐秀”是刘勰对魏晋时期艺术精神的理论总结。故对《文心雕龙》之“隐秀”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中国文艺的思想空间和美学空间,为此,我们仍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3] 张少康: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涉及到祭祖的诗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诗经》祭祖诗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本文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篇目范围研究、祭祀者研究、被祭祀者研究、诗礼文化研究四个方面,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诗经》;祭祖诗;综述  改革开放的到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术界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关于《诗经》祭祖
期刊
摘要:工艺美术设计与创作,应遵循其特有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工艺美术形式上的追求集中表现在形式美方面,离开形式美谈不上工艺创作,形式美与对称平衡,稳妥与比例、统觉与错觉等息息相关,研究并掌握形式的规律,是提高工艺美术设计制作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面,只有从内容出发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关键词:形式美;多样统一;比例、调和  一、形式美的意义  从事玉(石)雕艺术创作应该注意形式美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向全球化的推进,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的越来越重要,品牌之间的竞争标志着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作为评价国家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国,品牌在中国发展步履维艰,因此,要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必然要从“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迈进。  关键词:美学,符号,视觉审美  品牌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但每个人对它的定义又各不相同:品牌=商标?品牌=商品?品
期刊
摘要:李渔,这个在他生活的时代就倍受争议的特殊人物,迄今学界对其仍是有褒有贬,然而他却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仔细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李渔生活审美问题中的“辩证审美观”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李渔,生活审美,审美观念  李渔美学研究论文约百篇,其中从美学角度探讨其戏剧的约有四十篇;探讨园林、环境、自然的约有二十篇;探讨工艺设计、居室审美的约有十多篇;从各个角度探讨生活审美的约有
期刊
2017年8月底,我获得了一份学校给的特殊礼物——初二、8班班主任。我收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因为听说山大附中实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好,都是好学生,所以我是很期待与他们见面的。另一方面,我已经一年的时间没有当班主任了,经验上可能跟不上,压力也是很大。  8月31号学生返校,我组织了第一次家长会,PPT虽然准备的很充分,但是家长有3个没有来。而且来的家长不是很“守纪律”,教室里不是很安静,我
期刊
摘要:石涛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他一生饱览名山大川,注重“师自然”与“师造化”,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在绘画创作上不拘前人的束缚,有其自己的创作思想。晚年他著作了《画语录》,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三叠两段”、“无法而法”、“神遇迹化”等山水画造境美学思想,他一生的造就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石涛山水画的造境,希望对现当代绘画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石涛 山水画 造境  一
期刊
摘要:科学是以理服人,艺术则是以情动人。情感过程与形象思维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犹如拧结在一起的两条绳索,一主一副、一隐一显、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情感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形象思维的结果,也是艺術家情感体验的结晶。  关键词:情感;感染力;艺术创作;  一、艺术作品传达艺术家情感  艺术作品从被创作过程始终在传达艺术家情感,个人情感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为它的个性,显
期刊
摘要:乡土中国一书中对语言的描述“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费孝通. 《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第26页]的确语言的在我们人类中是独有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语言的出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语言它不仅仅是我们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语言也是文化的本身,从语言的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舞蹈隶属群众文化艺术,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最为常见的形式,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便从群众文化舞蹈出发,从其创作、编导思路两方面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造理念;编导思路  引言  大众生活因经济、科技推动而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工作之余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而群众文化舞蹈便是基于大众生活、精神需求而产生,并且随着大众审美水准的提升而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开
期刊
摘要:当前机械化数控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应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具备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在当前机电一体化中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也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加强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才能对新时代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应用  当前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