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人的创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发散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实验探究、习题、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性;课程改革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而研究表明,现代我国的青少年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刻不容缓。而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人的创造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没有发散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也就不可能有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文就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在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思路和训练科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很有利于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探究是教师或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进行观察和思维,最后依据实验现象,结合理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这类实验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因而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契机。如在选修四盐类的水解这节的教学中,引课时提出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是不是就呈中性呢?通过课文中的实验探究测出一些常见盐溶液的pH值,得出盐溶液并不都呈中性,有些呈酸性,有些呈碱性。接着问学生:盐溶液中只有水电离产生H 和OH-,面由水电离产生的H 和OH-浓度是相等的,为什么盐溶液中这两种离子浓度不相等呢?最后通过几个个问题分析原因。如NH4Cl溶于水后怎样电离?溶液中有哪些微粒?有没有哪些微粒可以结合成弱最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H 和OH-浓度相对大小如何?这些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但学生的好奇心大起,此时老师可加以引导,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得出答案,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也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该课推上了高潮。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中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个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平时训练能否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即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扩散的因素,寻找发散点,进行思维的发散性训练。而一题多变正符合发散思维训练的要求。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常规,积极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而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诸多专著中,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之一。应积极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3.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也说明了新知识的获得往往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对比,加工,提练而得的,通过知识的迁移,通过大胆的联想和猜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知识迁移,学生不但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也较容易理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教学中应通过此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进行发散思维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上完课后归纳知识点,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一些题目就完事,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思维也没有得到训练。而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这些部分可由学生进行思考并交流,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后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最佳答案或多个答案。如在氯这节的教学中,做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后,课本中安排一个思考与交流: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考并交流后得出:燃烧不一定要有O2参加,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这些在教学过程要求教师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训练学生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为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发散思维虽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但发散思维也不是独立的,它离不开多种思维的支持,尤其是集中思维。很多有价值的创造思维成果都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加工收敛,做出正确的判断,得也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多途径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寻找发散点,进行长期培养,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化学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很多,采取什么方法,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方法。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论坛,2004,(3)
[2]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实。2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 333100)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性;课程改革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而研究表明,现代我国的青少年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刻不容缓。而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人的创造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发散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没有发散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也就不可能有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文就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在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思路和训练科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很有利于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探究是教师或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进行观察和思维,最后依据实验现象,结合理论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这类实验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因而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契机。如在选修四盐类的水解这节的教学中,引课时提出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是不是就呈中性呢?通过课文中的实验探究测出一些常见盐溶液的pH值,得出盐溶液并不都呈中性,有些呈酸性,有些呈碱性。接着问学生:盐溶液中只有水电离产生H 和OH-,面由水电离产生的H 和OH-浓度是相等的,为什么盐溶液中这两种离子浓度不相等呢?最后通过几个个问题分析原因。如NH4Cl溶于水后怎样电离?溶液中有哪些微粒?有没有哪些微粒可以结合成弱最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H 和OH-浓度相对大小如何?这些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但学生的好奇心大起,此时老师可加以引导,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得出答案,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也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该课推上了高潮。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中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个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平时训练能否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即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扩散的因素,寻找发散点,进行思维的发散性训练。而一题多变正符合发散思维训练的要求。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常规,积极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而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诸多专著中,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之一。应积极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3.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也说明了新知识的获得往往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对比,加工,提练而得的,通过知识的迁移,通过大胆的联想和猜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知识迁移,学生不但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对新知识也较容易理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教学中应通过此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进行发散思维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上完课后归纳知识点,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一些题目就完事,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思维也没有得到训练。而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这些部分可由学生进行思考并交流,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后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最佳答案或多个答案。如在氯这节的教学中,做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后,课本中安排一个思考与交流: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考并交流后得出:燃烧不一定要有O2参加,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这些在教学过程要求教师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训练学生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为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发散思维虽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但发散思维也不是独立的,它离不开多种思维的支持,尤其是集中思维。很多有价值的创造思维成果都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加工收敛,做出正确的判断,得也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多途径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寻找发散点,进行长期培养,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化学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很多,采取什么方法,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方法。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论坛,2004,(3)
[2]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实。2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 3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