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千古名言,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座右铭,也被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奉为教学实践的信条和准则。然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那种不研究教学艺术,每天逼着学生去“勤”学、“苦”学的做法,早已不值得提倡。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弊端。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早日走出英语教学的困境,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认为,把学生从“书山”和“苦海”中解救出来,化“勤”为“巧”,化“苦”为“乐”,可帮助我们突破英语教学中的瓶颈。
成功的英语教学应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安全感和成就感。美国著名学者乔姆基斯认为,焦虑感越大,成功率越小。一味提倡“勤”与“苦”的传统式英语教学,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焦虑感和沉重感。
安全感是学生产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所谓安全感是指学生在上课时不胆怯、不拘束或无沉重的内心感受。它有两个依据:第一,教学过程不但是认知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常取决于心理的变化。所谓“和谐的教学”和七十年代来自国外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情感倾向,都是为了适应安全感的需要。第二,认识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创造性的思维,而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况且,英语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它因语言环境不同而千变万化,极富创造性。学习外语如无安全感,自然会束缚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产生成就感的前提是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在语言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潜在兴趣才能持久。这是因为,潜在兴趣产生于内部动力,内部动力来源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取得成就的需要。这两者互为因果,为表现丰富的能力倾向并促其实现所必需。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不待扬鞭自奋蹄”,这就是被成就感激发出来的潜在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从“勤学”到“巧学”的转变
(1)引导学生研究英语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学生都抱怨英语难学:单词不易记忆、词语搭配复杂、语法难以掌握等。之所以感觉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抓住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帮助学。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很中肯:“Give a hungry man a fish and you will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will feedhimself for a lifetime.”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既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同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做斗争,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晨读晚记、多读多练、归纳整理,以及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在校成绩,还可使他们受益终生。
(3)引导学生以巧补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勤自勉,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好事,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学英语仅靠一个勤字,却又远远不够。因为英语学习不是单纯的傻学傻练,而需要行为和认知的有机结合。语言充满了灵性。对于千变万化的英语语言现象,除勉励学生勤学苦练之外,更应注重引导他们洞察其内在联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用“巧”去补“勤”,不但可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化“苦”为“乐”,突出愉快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
(1)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学习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个性、心理状态等。在知识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成败有重大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学生说爱上某门课,是因为喜欢某位任课老师等。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因此,每位教师都应特别重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难以想象,一天到晚板着脸训人的老师,能教好活生生的语言?课堂上,教师应以亲切自然的仪态,幽默生动的语言,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激励和帮助,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信心;课下应多接近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进了人的美好情愫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会轻松自然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2)讲究课堂的教学艺术,寓教于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让老师咽喉叫苦、学生耳朵叫苦的教学方式,早已落后于时代。良药未必要苦口。君不见,那些疗效好而又包上了糖衣、加上了果味的药剂,不是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吗?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少一些出力不讨好的苦口婆心,多一些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和运用,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式,如游戏、表演、比赛,来吸引和打动学生,从而化苦学为乐学。
(3)用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交际技能,学生要通过多种实践机会和练习活动,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英语教师们想必都听到过下面广为流传的一段话:“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 因此,除教学之外,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应带领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开展“英语演讲”、“英语书写展”、“英语俱乐部”、“英语黑板报”、“英语晚会”、“英语知识竞赛”等。通过课外阅读、专题讲座或电化手段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有效途径。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懂得“What to teach”,更应潜心研究“How to teach”;不仅要把学生从“书山”和“苦海”中解救出来,还要帮助他们化“勤”为“巧”、化“苦”为“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带他们在知识的“山”和“海”中领略到无穷的风光。
成功的英语教学应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安全感和成就感。美国著名学者乔姆基斯认为,焦虑感越大,成功率越小。一味提倡“勤”与“苦”的传统式英语教学,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焦虑感和沉重感。
安全感是学生产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所谓安全感是指学生在上课时不胆怯、不拘束或无沉重的内心感受。它有两个依据:第一,教学过程不但是认知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常取决于心理的变化。所谓“和谐的教学”和七十年代来自国外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情感倾向,都是为了适应安全感的需要。第二,认识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创造性的思维,而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况且,英语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它因语言环境不同而千变万化,极富创造性。学习外语如无安全感,自然会束缚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产生成就感的前提是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在语言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潜在兴趣才能持久。这是因为,潜在兴趣产生于内部动力,内部动力来源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取得成就的需要。这两者互为因果,为表现丰富的能力倾向并促其实现所必需。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不待扬鞭自奋蹄”,这就是被成就感激发出来的潜在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从“勤学”到“巧学”的转变
(1)引导学生研究英语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学生都抱怨英语难学:单词不易记忆、词语搭配复杂、语法难以掌握等。之所以感觉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抓住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帮助学。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很中肯:“Give a hungry man a fish and you will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will feedhimself for a lifetime.”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既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同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做斗争,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晨读晚记、多读多练、归纳整理,以及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在校成绩,还可使他们受益终生。
(3)引导学生以巧补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勤自勉,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好事,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学英语仅靠一个勤字,却又远远不够。因为英语学习不是单纯的傻学傻练,而需要行为和认知的有机结合。语言充满了灵性。对于千变万化的英语语言现象,除勉励学生勤学苦练之外,更应注重引导他们洞察其内在联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用“巧”去补“勤”,不但可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化“苦”为“乐”,突出愉快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
(1)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学习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个性、心理状态等。在知识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成败有重大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学生说爱上某门课,是因为喜欢某位任课老师等。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因此,每位教师都应特别重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难以想象,一天到晚板着脸训人的老师,能教好活生生的语言?课堂上,教师应以亲切自然的仪态,幽默生动的语言,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激励和帮助,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信心;课下应多接近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进了人的美好情愫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会轻松自然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2)讲究课堂的教学艺术,寓教于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让老师咽喉叫苦、学生耳朵叫苦的教学方式,早已落后于时代。良药未必要苦口。君不见,那些疗效好而又包上了糖衣、加上了果味的药剂,不是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吗?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少一些出力不讨好的苦口婆心,多一些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和运用,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式,如游戏、表演、比赛,来吸引和打动学生,从而化苦学为乐学。
(3)用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交际技能,学生要通过多种实践机会和练习活动,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英语教师们想必都听到过下面广为流传的一段话:“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 因此,除教学之外,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应带领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开展“英语演讲”、“英语书写展”、“英语俱乐部”、“英语黑板报”、“英语晚会”、“英语知识竞赛”等。通过课外阅读、专题讲座或电化手段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有效途径。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懂得“What to teach”,更应潜心研究“How to teach”;不仅要把学生从“书山”和“苦海”中解救出来,还要帮助他们化“勤”为“巧”、化“苦”为“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带他们在知识的“山”和“海”中领略到无穷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