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中矛盾的夸张处理艺术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囚绿记》中矛盾的夸张处理艺术
  专家点评:这篇文章教学,一般老师都是将爱与爱的方式的矛盾作为教学目标,这其实是“非语文目标”;执教者将这个目标定位为这种矛盾的处理艺术,就回到了文学艺术,这才是“语文目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学点很多,对于初三学生,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欣赏作品艺术处理方式,并能实际运用,定位比较准确。
  课堂呈现:
  师: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界都会有矛盾产生,那么作家们是怎样把生活中的矛盾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矛盾冲突呢?今天,我们就以陆蠡的《囚绿记》为例,来学习文学作品中矛盾的艺术处理。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喜欢绿吗?
  生(齐声):喜欢!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欢呢?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从文本中找一下。(生圈点)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先说?
  生:作者说“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还有“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
  生:“我”移徒小台子到圆窗下,面朝墙壁和小窗,望着小圆洞和绿对语。
  生:文中第六小节中“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生:还有第七小节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专家点评:让学生找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爱,这相对容易,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处理得比较恰当。这里的“找爱”,为下面的矛盾处理作铺垫,体现了教师的执教艺术。
  师:这些句子很容易找。还有吗?
  生:“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师:好,注意“自私的念头”一词。
  专家点评:这里比较复杂,一方面有“爱”的情感,另一方面这种爱又在伤害着常春藤,学生开始并没有找到,这是正常的,需要老师引导,引导学生仅从“我”的情感角度来观察。
  师:那作者深爱的绿又有什么表现呢?
  生:“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生:“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也就是说“我”的爱反而伤害了它,对吗?
  生(齐声):对的!
  专家点评:再引导学生从我因“爱”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说爱的表现方式来观察,即对爱的对象常春藤因我的爱的行为而受到伤害的观察,体会不当的爱的表现方式带来的伤害,课堂一环套一环,非常紧密。
  师:爱它怎么会伤害它呢?大家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生:爱没错,爱的方式错了。
  师:太棒了!老师再来概括一下,是爱和爱的方式产生了矛盾,你们说对吗?
  师: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作者是如何把作品中的矛盾表达出来的。首先,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绿的爱,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喜欢某一样事物,会这样表达吗?
  专家点评:通过与生活实际相比,点出作者材料处理艺术,这里才真正接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前面都只是铺垫。
  生(七嘴八舌):不会,太夸张了!
  师:那我们是怎样表达爱的呢,大家举些自己的例子?
  生:我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没这么直白,是爱在心里的。
  生:我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聊天,做作业。
  生:我家有只宠物狗,我很喜欢它,每天放学快到家的时候就喊它。
  生:我喜欢的梨花开了,就和它合个影。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对爱的表达是细微的,默默的,很自然的。如果我们和作者一样的话就会被人看成“怪胎”了。(学生笑)但是如果作者按生活的原样创作,不加任何艺术的处理,那就不能称之为文学。所以作为作家,必须把来源于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艺术处理,像本文,作者放大了对绿的情感,从而使读者获得心灵上的强烈共鸣。
  (学生似有所悟)
  专家点评:这颇为高深的文学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向初中生传授,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这堂课的背景中,执教者相机传授,巧妙自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体现出,理论不是高深的摆设。而是实际的运用。
  师:作者不仅把他对绿的爱的情感放大了,接着他还放大了爱的方式。大家看看作者是如何放大的?
  专家点评:“爱”的情感面放大理解了,“爱”的方式放大把握毫无难度,老师一双妙手化难为易。
  生:作者多次写就是不放走它。
  生:即使觉得它可怜仍旧不放走它。
  生:还说自己心里有了魔念。
  师:是的,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矛盾的艺术处理,作者一方面放大对绿真挚、诚恳、执著的爱,另一方面又放大了由于爱的方式的错误而导致的伤害,这样矛盾的两面就强烈地呈现出来。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小作者,先找一下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哪些矛盾,再用以上的艺术手段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专家点评:由“赏”导向“练”,同时也是搞一点“创收”,丰富课堂。
  生:我既想成绩好,又不想吃苦。
  生:妈妈很爱我,什么都要过问,我觉得束缚了我的自由。
  生:我很想和同学交往,但又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生:爸爸妈妈既想放手,让我自己上学以培养我的独立能力,又担心我的安全问题。
  生:我知道打网游不好,可就是想打。   生:大人明知吸烟有害健康,可还是有不少人在吸烟。
  生:明知酒后驾车危害很大,可还是有人在冒险。
  ……
  师: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寻找生活中的矛盾了!这只是我们做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只是口头上随意地说说。接下来我们来完成第二步,即学习作者表达矛盾的方式,将矛盾的两个方面极力放大,把原始的生活素材加工成文学样式,大家觉得行吗?
  专家点评:发现生活中的矛盾是第一步,用其来进行文学表达才是真正的目的,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论,体现了以教材为例子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艺术。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1:脑海中又浮现出班主任和我谈话的情景。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每一位任课教师,可不能再看课外书了。”只记得当时我答应得信誓旦旦,一副永不再犯的模样。但是,听着老师催眠曲般的声音,再看看周围同学一副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的心又动摇了。课桌里还塞着一本郭敬明的书呢,要不,我就偷偷地看几眼,只要不影响老师上课就行!于是,我又失控了。
  师:不错,这名同学将平时的体验进行艺术加工,并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2:妈妈非常爱我,对我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早上6点半就准时把我叫醒,这不,在我穿衣服时又传来了她的声音:“牙膏挤好了,洗脸水也放好了,快点吧!”每当这时,我就觉得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心里很过意不去。接下来我吃完早饭,妈妈又匆匆开车送我到学校。下午放学时,她又如约守候在校门口,把我安全接回家。虽然妈妈很辛苦,但是有时我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安排,自己一点空间都没有了!”有时候真希望自己的妈妈是一个“懒妈妈”,我多么渴望独立、自由啊!
  师:这名同学的妈妈应该是妈妈的典型,她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们没有意识到,过分的关爱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束缚。作者是如何展示矛盾的呢?
  专家点评:用文本教语文,“用学生文本教语文”应是题中之义,这样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文本中只是写到了矛盾双方,而对矛盾双方的具体表现缺乏细致描写,应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
  生:先写妈妈对我的爱,再写我的心理感受。
  师:看来大家不仅会发现矛盾,表达矛盾,还会分析矛盾了。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要把生活中的矛盾表达出来,一定要放大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样才能造成强烈的冲突感,让读者也发现这一问题。
  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读写脱离。本案以《囚绿记》为例,主要学习文学作品中矛盾的处理方式。教学环节设计为三个步骤,先读矛盾,再找矛盾,最后写矛盾。在读矛盾环节中,先让学生找出矛盾的两个方面,即爱和爱的方式的矛盾,这个比较简单。然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生活中的矛盾进行艺术处理,成为文学作品的样式。在找矛盾环节中,教师以自己为例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矛盾体验。写矛盾环节则是学生真正由只读走向读写结合的环节,还是学生将生活中的矛盾体验采用文学作品中矛盾的处理方式呈现出来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检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更体现了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
  专家总评:对于初三学生,将作品的阅读与学生的写作教学目标定位到艺术处理上来,这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需要这样的提升,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三个环节处理非常严谨,也很有层次。首先是找“爱”的情感与“爱”的表现方式,这个层次相对简单,让学生自己找找就可以了。其中因“爱”而“自私地占有”相对复杂一点,教师就相机引导一下,让学生仅从情感的角度看,学生顿时就明白了,体现了教师文本处理与学情处理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将情感与表现方式对照,点出其中的矛盾,并通过与日常生活相比较,升华作者通过夸张来处理矛盾的艺术方法,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个层次是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练写,教师示范,师生同堂读写,处理得很自由,很轻松。可以说,这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课堂处理也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的执教能力与教学艺术。
其他文献
江苏的高考语文命题专家对小说可谓独有情钟,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小说占了大头:2014年考名著的结尾《安娜之死》,2015年考王安忆的小说《比邻而居》,2016年考沈从文的小说《会明》,2017考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受此影响,小说阅读也就成了阅读复习的重点。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小说复习教学的时候,常常发现阅读复习收效甚微,其实,不仅仅是阅读复习,整个
期刊
导读:本期理论文章是黄伟教授撰写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相关目标》,这是他接上期《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的取舍》中所谈的语文教学目标大而空的话题,试图解决语文教学目标多而杂的问题。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都很随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不知道为什么要教,也不知教了效果究竟怎么样。黄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多而杂,主观上讲,是教师误解了所谓的高效课堂,以为高效就是教得多,结果贪多嚼不烂;客观上讲,
科学发展呼唤着科学领导.没有科学领导,就没有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EDA实验是数字逻辑电路理论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系统仿真分析与ASIC设计手段.通过实践和探索,本文从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
作文是高考必考内容,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巨大。遵循高考作文要求来探讨高中作文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高中作文教学针对性。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体现。突出高考作文的导向性,力求从具体作文教学策略中来强化学生写作思辨力。  一、转变认识,渗透多种作文教学新理念  作文教学要求高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体验,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高考作文侧重于对学
期刊
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从小爱诗、读诗,必定能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涵养性情,陶冶心灵,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许多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怪象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幼儿时期
期刊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父子俩早早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出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全面理解实验教学效率的概念,并论述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00-01    1 引言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实验室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的最终归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们认为广义的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里的插图,可以更好地激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利于深化教学效果。并且,图文并茂,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突出特点。  一、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利用文中的插图为学生有效地打开一条“高效通道”。如在学习《端午日》这课时,教师不必仅仅局限于端午节的风俗,完全可以从文中的插图入手,给学生介绍他们所不熟悉的吊脚楼这一
期刊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统筹领导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高校领导班子应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自觉运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不